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难以割舍的歼6战机情结‖曹树清

作者:曹树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11 14:42:56 浏览次数: 【字体:

难以割舍的歼6战机情结

曹树清

我从生产一线退休快30个年头,今年已87岁了,往事匆匆,须臾发白。

“知子莫若母”。趁这场阻击新冠病毒的人民战争,我们这些耄耋老人,好好窝在家里,翻箱倒柜,翻阅残书和易碎的旧报旧刊,竟如春风扑面。那时年轻,敢想敢干,除在蓉城报刊涉足外,还斗胆去《羊城晚报》《南方周末》留下边角文章。

很难得有这么多休闲避疫时光,与一生舍不得丢的旧物亲近。我忽然从藏书中寻觅到一个盒子,装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奖章,那是祖国母亲在我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34年贡献的1988年时发给我的,还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工委的大印。

当年忙于生产,没怎么在意,今天见到此物,再一次感到母亲的温暖,这是“知子莫若母”的巨大力量。

我深知,穷其一生,我对祖国母亲没作出特别重大的贡献,没当过劳模,只一生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在国防军工这个岗位站好岗,便是一生只干好的一件事。从歼6干到歼10、歼13,我只是其中的一粒沙子。

每临大事,祖国有难,我都感到母亲的强大和温暖。

我为祖国母亲自豪!

零距离亲吻战机

人的一生充满许多追求、许多希冀。新中国航空工业初创第二年,即1952年秋冬,我便以17岁少年之龄,踏进花团锦簇之乡——位于成都族桥的西南第二四九技工学校校园,发愤攻读航空技艺,做着一个又一个航空报国梦。

毕业后,我在湖南株洲331厂当技工,10多年后,便以五级检验工的名义支援三线建设,调到成都420厂担任涡喷6发动机部件——空气压缩机“转子”车间检验工作。

20世纪80年代,一个年关将近的日子,我突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我和小吴紧急动身前往大西北某空军师机场,执行质量排故任务。于是我和小吴匆匆登上去兰州的列车。

喔,好宽好大的机场啊,我和小吴经过艰苦行程,翻越层层大山,赶到某地某师机场,早已忘掉旅途疲劳,终于在湛蓝明丽的天空下,见到一架架装着我们工厂制造的发动机的战鹰——歼6,依次停泊在停机坪上,一个个威武雄壮的飞行员从我们身边走过。起起落落的军机,银灰色的机翼,在阳光下闪烁的八一军徽,我从来没有看得那么真切,那么自豪。

在这块圣洁的机场上,我终于见到和抚摸了我们自己制造的战鹰,终于圆了青春时梦寐以求的梦想。这次我是千里迢迢来为战机把脉来了。

地勤推来电瓶车,我们在机场一角立即开始工作,我们要用仪器检查发动机压气机转子叶片是否有裂纹。我和小吴轮流爬进进气道,对每一个“叶片”进行探伤,作出质量鉴定。进气道很窄,只能拖着探头线爬进去,机身寒冷剌骨,我们脱下臃肿的冬装,手冻僵了,鼻冻木了,都不吭声。部队地勤看到这种情形,提出代我们爬进气道,但为了战机的绝对飞行安全,我们谢绝了,因为这是我们工人的天职。那天,我们一直干到下午2时才完成这个机场的排故任务。临走时,我上前拍拍战鹰,零距离,深情地亲吻了它。

这是我一生从事歼击机零部件生产以来第一次到神秘的部队机场亲吻战机,这不是每一个航空工业工人都有这种机遇的。我的日记里在30多年前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1980年2月9日(晴),到空X师机场排故检查叶片,零距离亲吻战机。”

1980年2月曹树清外出兰州排故日记原文

如今,我已年近九旬,一生都沉浸在这次“亲吻战机”的幸福时光里!

夜走“暮云寺”

人至暮年,日记里的一言半语都可引起长长的思念,岁月倥偬中长沙出差遇老农相助的经历,没齿难忘……

20世纪80年代,我在成都某军工厂组织歼6型战机空气压缩机转子零部件的检验工作,战备生产十分繁忙。一天,忽然电话响了,是厂部裴总检验师给我打来的,要我立刻到他那里去一下。

裴总检验师见到我后说:厂里决定借调你去一趟长沙,去xx空军修理厂摸清我厂历年修理的歼6型发动机的情况,分门造册。我们派检验处某某和你同行。

空军xx发动机修理厂在长沙周边的小镇,就像成都周边的温江、青白江。次日,我便飞到了长沙。

其后的一天,因工作需要,我去了三线基地、沅陵大山中的航空齿轮厂。从沅陵坐长途汽车回到长沙,已是下午5时过。看天色尚早,我急于返回修理厂,马不停蹄地跳上了去湘潭的长途汽车,在暮云寺下车已是黄昏。暮色苍茫,分不清朝哪条路走才是修理厂,在三岔路口寻路徘徊之间,天一下子就黑尽了,我感到恐慌。这里上不挨天、下不挨地,必须尽快找到同路人。此时,唯一一位朝招待所方向走的老农正上路,我紧跟一步趋前问路,他回望我一眼并未答话,只是把背在身后的一根尺把长的烟袋朝前一指,似乎是说“跟我走吧!”,这是我此时唯一的选择,天已黑尽,伸手不见五指……

我打量老农,一身青衣黑裤,精瘦而硬朗,步履矫健,急促匀称,一看就是天天行走之人。同行路上,我多次提话,不知是听不懂我的川腔,还是对我有所提防,老农埋头走路,就是不搭腔。那根尺把长的烟竿始终没派上用场,始终背在他身后。

我们默然地前行,在粗糙的公路上走着,我俩脚后跟带起的砂粒“嚓嚓”作响。四野寂静,很久很久才能见到一袭摩托车的灯光风驰电掣而过,才会感到旷野里不止我和老农。

在黑夜里和老农同行,我万分感激,如果在上不着天下不挨地的“暮云寺”,我栖身何处?

和老农同行,我一直无缘看清他的脸庞,听到他的湘音。他一直握着烟竿背着双手走路,我一路同行,紧跟一阵后仍要掉队,外加几步小跑才能跟上。我的背心、脚板冒出汗来,走啊跑啊,大约个把钟头过去了,老农突然离开公路,朝路边的小道坎往下走去。我立刻意识到老农快到家了。

“糟了,前路茫茫,我怎么办?谁为我带路?”正惶恐无助之间,走在前面的老农突然回头,用手中的烟袋朝前一挥,似乎在说:“快跟上!”我才一块石头落地,好像落难之人遇到了救星。

我随老农盘桓下了公路,在暗夜中忽见前方东一块、西一块白茫茫的“雾玻璃”,有足球场大小,形状各异,闪着神秘的亮光,深不可测,直至走近一看才惊喜地发现,这些远远望见的“雾玻璃”,竟然是山村的冬水田啊!

我的眼前出现山村农舍的剪影,老农真的到家了。“我前路茫茫,怎么办,谁来带路?!”正焦虑间,走在前边田坎路上的老农侧转身来用烟袋一挥,那是叫我快跟上。我无比欣喜,紧跟老农脚步。冬水田掩映着农舍的剪影,老农家的狗,不知是为老农的归来而狂吠,还是向我这不速之客而示威。

老农家的狗还在狂吠,还不止一只,老农摸了摸它的头,它便“呜呜”地不再狂吠,但随时都有攻击我的可能。我紧张地在田坎上磨蹭,忽听老农的声音在山野回荡:“满伢仔,快把电筒拿出来,送个(湖南话,即这的意思)同志赶路,他要去空军修理厂。”一会儿,一个小伙跑出来,明晃晃的电筒光亮在田野里闪射,我才依稀看清了小山村的影子。

小伙子继续带我赶路,我走在前,小伙子照亮我的前路,忽闪忽闪的,狗也在“呜呜”的,说不清是怨恨还是送行。

我紧跟满伢仔,过了几根田坎,上了一个斜坡,忽然之间,他手中的电筒光射向远方,便看见前方明朗的灯光,修理厂横跨通向厂区的牌坊上“庆祝国庆”的标语赫然在目,显得那么亲切可爱。我回头准备向小伙子道一声“道谢”,也感谢老农一路陪伴之恩,然而他早已无影无踪消失在暗夜。

多年以后,老农以及满伢仔仍然在我心里……

喜看“歼6”揍下美军“F104”

新中国航空工业,是在抗美援朝烽火中诞生的。1951年—1960年的初创时期,走过和完成了从修理到制造的过渡,再到自行设计飞机的挫折和发展的过程。我从十几岁进入航空工业,直至退休,一生都奋战在“歼6”战机生产岗位上,无限眷恋那些青春的岁月。

近期看到一个激动人心的视频。这个视频说的是1965年9月20日上午,新华社向全世界发了一条消息,说的是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航四师十团大队长高翔在海南岛上空揍下美军窜犯军机“F104”的故事。当日预报有两架美军鬼怪式战机,高翔驾驶我“歼6”战机升空拦截,美机占绝对优势,高翔驾驶的“歼6”立即升空迎战。但没有发现鬼怪式,只发现了一架“F104”战机。而高翔驾机一升空,发现左发动机故障,只能单发迎敌。凭着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凭着机智和勇敢,在接近1000米时向敌军开了一炮,没打着。高翔凭着不怕死的作风,咬住“F104”穷追不舍,相距敌机200米时再开一炮,终于把敌机打了下来,并说:“老子打不下你,撞也要撞死你。”美军上尉飞行员菲利浦·史密斯在跳伞后被俘。事后想来,200米才开炮,如果打不着,高翔驾驶的“歼6”必然撞在敌机上机毁人亡。

美军“F104”的飞行员菲利普·史密斯被俘后,在中国关了7年后回国。24年后,他来到上海,指明要见当年揍下“F104战机”的高翔。两人见面,谈笑风生,他们一起喝酒,高翔老人笑着说:“喝酒,你更不是我的对手!”

沈阳飞机厂从1961年开始重新试制“歼6”。1963年12月,全部使用国产优质零件装配的“歼6”,终于试制成功,经国家鉴定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投入生产。

后来在成都东郊双桥子,矗立起西南唯一一座航空发动机生产厂(即420厂),这是在毛泽东主席号召建设三线时期建立起来的大厂。来自四面八方的几万工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辛勤的汗水。战备生产时期,千千万万职工日夜奋战,加紧生产,正是高翔驾驶的“歼6”型战机发动机。我为曾是“歼6”发动机生产前线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后来,城市建设发展,腾笼换鸟,工厂迁走了。

“歼6”发动机啊,您是我一生的伴侣!

作者简介

曹树清,男,1935年11月生,四川宜宾人,原成都420厂工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原副会长。热爱文学创作,出版有《远帆集》《闪烁的萤火》《枫叶正红》等著作多部。曾获天府文学奖、四川散文奖等奖项。1988年10月,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曹树清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