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为祖国为民族求生存——朱德致亲友的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29 11:21:30 浏览次数: 【字体:

为祖国为民族求生存

——朱德致亲友的信

从1927年到1937年的10年间,朱德成为国民党悬赏缉捕的“要犯”。国民党当局的封锁,使朱德与亲友隔绝了书信联系。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朱德出任八路军总指挥,此后才得以与四川亲友书信往来。烽火岁月里,家书抵万金。民族的存亡,亲人的牵挂;战斗的艰辛,打了胜仗的喜悦;抛弃一切,为祖国为民族求生存的抗战决心,被一封封书信连接起来。

“我们有信心并有把握打胜日本”

1937年9月上旬,朱德率八路军总部奔赴山西抗日前线。途中,他寄出给远在四川南溪的前妻陈玉珍十年来的第一封信:

朱德给前妻陈玉珍的信

玉珍:

久别甚念。我以革命工作屡(累)及家属,本属常事。但不知你们究受到何等程度,望你接信后将十年情况告我是荷。理书、尚书、宝书等在何处?我俩(两)母亲是否在人间?你的母亲及家属如何?统望告。

近来,国以(已)亡三分之一,全国抗战已打了月余,我们的队伍已到前线,我已动身在途中。对日战争,我们有信心并有把握打胜日本。如理书等可到前线上来看我,也可以送他们读书。我从没有过一文钱,来时需带一些钱来我用。自别了你后,我的行动谅是你们知道的,不再说。此问近好。

刘钟

九月五号

刘钟是朱德的化名,刘即朱德的养母刘氏,钟即朱德的生母钟夫人。这封信的信封上,朱德亲书:“四川南溪县探交陈平南先生转陈玉珍女士启,玉缄。”又批写:“来信交山西河北八路军总指挥部转。”发信邮戳是“民国廿六年九月六日。”收信邮戳是“四川南溪九月二十五日”。从信封上“探交”二字,可以看出是朱德多年来没有与对方联系过,更不知对方下落。陈平南是陈玉珍的弟弟,在封建社会里,男人的地位和名气大于女人,由他转交是理想人选。信封上批注的来信地址,说明了朱德所率八路军总部住址没有固定的地方,这是战斗环境和需要所致。事实上,八路军总部当时在山西境内迁徙达60多处。

9月下旬,朱德寄出给前妻陈玉珍的第二封信:

朱德给前妻陈玉珍的信

玉珍:

九月十二日的信于九月廿七号在前线作战区收到,知道你十年的苦况如同一日,家中支持多赖你奋斗。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想转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我的母亲仍在南溪或回川北去了?川北的母亲现在还在否?川北家中情况如何?望调查告知。庄弟及理书、尚书、宝书、许明扬等现在还生存否?做什么事?在何处?统望调查告知,以好设法培养他们上革命战线,决不要误此光阴。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苦之人无妨多来。我们的军队是一律平等待遇,我与战士同甘共苦已十几年,愉快非常,因此无论什么事都可办好。昨廿四五两日,我们的八路军参加又打了几个小胜仗,夺得大炮一门,弹两千多发,战车七十四辆,打死敌人千多个,俘二百多,得军用品很多,全线士气为之一壮。如各军部都同我们一样,那就不难打退敌人和消灭敌人。平南飞陕,尚未见面,是否来山西尚不知道。以后不宜花去无用之钱来看我,除了能作战报国的人外均不宜来。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家庭累事均由你处置,我从不过问。手此致复,并问亲友均好。

朱德

九月廿七日

朱德袭击平型关阵地,发生激战。这时,八路军第115师正向平型关附近开进,朱德与彭德怀立即电令林彪、聂荣臻率领的115师即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24日夜,115师主力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右侧高地。25日7时许,115师主力在平型关附近对日军第5师团(即坂垣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发起伏击,激战至13时,战斗胜利结束。此役歼敌1000余人,毁敌汽车79辆、摩托车3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这是中国军队在全面抗战开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样一次震惊中外、令日寇胆战心惊的战斗,在朱德这位运筹帷幄、身经百战的指挥员面前,也只能算作“小胜仗”而已,表现出他和人民军队藐视敌人的胆略和正义之师抗战必胜的决心。

朱德与陈玉珍结婚照(图片来源:南溪广播电视台)

“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

平型关战斗一结束,朱德便率总部一些同志到115师驻地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我们与日寇的战争“在战略上,我们打的是持久战,在战术上,我们打的是速决战,而混合使用运动战和游击战”的论断。随后,朱德根据中央部署,迅速将八路军各部由集中配置改变为分散配置,实行大规模战略展开。他指示各部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机动灵活地袭击,不断消灭敌军。

1937年10月中旬,朱德指挥八路军同国民党友军配合,展开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作战规模最大、对日军打击最沉重的一次战役——忻口战役。在这一阶段,朱德日夜辛劳,奔忙于总部和各部及友军之间。在此期间,他又收到了陈玉珍的数封来信,辛劳之中,他于1937年11月6日给陈玉珍回信:

朱德给前妻陈玉珍的信

玉珍:

由南溪来信数封均收到,悉一切情形,又家中朱礼书来信亦悉。

许明扬近到我处,见面亦谈及家中情况。十年来的家中破产、凋零、死亡、流亡、旱灾、兵灾,实不成样子。我早已看到封建社会之破产,这是当然的结果。尚书死去,云生转姓,后事已完,我再不念及。惟两老母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望你将南溪书籍全卖及产业卖去一部,接济两母千元以内,至少四百元以上的款,以终余年,望千万办到。至于你的生活,望你独立自主的过活,切不要依赖我,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坚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虚语。现时虽编为(革)国民革命军,仍是无薪水,一切工作照旧,也只有这样才能将革命做得成功。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一月之内二十九日行军作战,即将来亦无宁日。我这种生活非你们可能处也,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我虽老已五十二岁,身体尚健,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万望你们勿以护国军时代看我。

望你独立自主,决不宜来前方,亦不应依赖我。专此布复。并望独立。

朱 德

十一月六号

山西昔阳县国

时局的变幻无常,不知陈玉珍何时能收到这封信,也不知两位老母何时能收到陈玉珍的接济款。不久,川北老家来人向朱老总再次诉及悲伤的家境,让人心碎。1937年11月27日,在山西洪洞战地,朱德又给老家学友、滇军时期在旅部做军需工作、居住在泸州的戴与龄写了一封求援信,以着力解决两位母亲的生活困窘。信中写道:

“唯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健康,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无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

朱德给好友戴与龄的信

从数封陈玉珍的来信和川北仪陇老家侄儿朱理书的来信,以及外侄儿许明扬已到山西八路军总部,向其谈及的情况,是他早已预料之中的。由于封建没落社会制度的腐朽和天灾人祸造成家中破产、凋零、死亡、流亡,又由于自己的特殊身份,连祖坟都被人挖,儿子朱琦(即信中提到的”云生”)也转姓四处流亡。然而,家中两位80多岁老母却还在饥饿之中,实不忍闻。因此,再三嘱托前妻陈玉珍变卖南溪书籍和产业,并向老友发信求助,接济川北老家的两位母亲,让她们以终余年。

面对让人鸣咽流涕的家中惨状,和革命工作的艰难困苦,朱德没有被击倒,没有退却,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强的革命意志支撑着他。

位于宜宾市南溪区滨江新城的朱德与陈玉珍铜像(罗平 摄,图片来源:中国南溪网)

“努力建立统一战线

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

朱德在《论抗日游击战争》中阐述抗日游击战争诸要素时指出:“要努力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战线。”“团结群众的政治中心,是抗日民族统战线”。要求大家应该把自己变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发动和团结广大的民众起来抗日,起来自卫,在这样的行动中,把广大民众教育成为抗日战士。为了民族存亡,驱逐日寇出中国的思想贯穿于各项工作,也包含在与亲友的书信之中。1937年12月26日,致故交许小鲁刘挹清的信即是其中一例:

小鲁、挹清两兄:

十一月九日来信敬悉。吾辈幼年管闻亡国之病,彼此奔驰已数十年矣,至今吾要即身尝之,此等滋味实不堪忍受。弟本此怕亡国之关(观)念始终即与日寇作有顺序长期之抵抗,以期吾民族吾国家不亡耳。时至今日国之将亡,虽斗争数十年,罪过言之不及,何敢言功。但处此国家危亡之际,吾国人应尽匹夫有责之古训。大家努力建立统一战线,以期达到全民抗战之实质,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两兄在川,祈努力统一战线工作是荷。

此敬礼。

朱 德

十二月廿六号复

许小鲁、刘挹清均系仪陇人,是朱德青少年时期的同学,许曾任国民党部队的旅长,刘挹清曾在川康绥靖公署做事。朱德这封信,就是从山西洪洞县八路军总部寄到四川成都的川康绥靖公署的。朱德与戴与龄、许小鲁、刘挹清等同学就学于席聘三先生私塾时,经常听席聘三先生讲述太平天国革命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悲痛历史,萌发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在顺庆府中学堂学习时,学堂监督张澜、教师刘寿川等都是曾留日归来的维新派人物,他们常给学生灌输救国救民思想,让他们阅读邹容的《革命军》、严复译的《天演论》等进步书刊,培养其救国救民的思想。后来,他们便各自投入推翻封建帝制的洪流中去……

朱德为祖国为民族求生存,抛弃了自己的一切。家乡人民在他的誓言召唤下,在他的行为带动下,在他的精神激励下,采取各种方式,投身到救国救民的抗日统一战线中来。

在朱德的号召和前线胜利消息的激励下,家乡青壮年踊跃应征入伍,随川军北上抗日。据仪陇县志记载:“在抗日战争中,全县有13353名青壮年参军,其中数千人为国捐躯。”不少仪陇籍战士在山西抗日前线,听过朱德总司令给川军所作的报告,观看了以丁玲为首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为川军演出的抗日文艺节目。这些报告和演出,鼓舞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狠狠打击日寇。入伍后,不少战士被提升为排、连、营、团职军官,尤其是八路军中的许多仪陇籍官兵都是抗击日寇、完成各项任务的楷模。如仪陇籍战士陈学陶,1939年从炮兵技校毕业后,历任炮兵团排长、连长、营教导员等职,在太行山区参加过数十次战斗,在“百团大战”中立功,被晋升为山炮大队大队长;仪陇籍战士黎德祥,模范完成各项任务,后任八路军山西、河南先遣队司令部电话班副班长、班长、排长、通讯参谋、第五军司令部架设干事、第八军电讯局局长,每次战斗中,他都及时、正确无误地完成了通讯任务,还在“百团大战”等著名战斗中立功受奖。

1938年春,朱德给马鞍场旧友宁相齐写信,希望家乡能组织一支担架队,奔赴前线,支援抗日。消息传开后,不到半月,马鞍场和附近的青壮年就有2000多人报名,最后组织者选了1000人组成担架队。如此庞大的队伍要上前线,经费是一个大问题。于是,便派人到成都,请求仪陇同乡会予以募捐。这消息被《中央日报》公布后,遭到国民党政府制止,担架队未能如愿成行。朱德知道仪陇招民夫失败,又去信正在泸州的戴与龄:“与龄老弟,抗战一开始,前方很需要人,希望你在后方招募三千民夫来参加抗日战争。”戴与龄接信后,积极动员组织青壮年,并多方筹集路费。但不久又收到朱德的信说:“我们在前线已把群众发动起来,当地人民踊跃参军支前,你就不要再招民夫了。”此事至今还在家乡人民中流传。

抗战期间,朱德从前线寄发给四川亲友的这些信函,从字里行间体现了朱德受命于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把党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个人一切的崇高品德和精神境界,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嘱托、希望与要求,更充满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炽热的爱;充分表现了朱德总司令努力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抛弃一切,驱逐日寇,为国为民族求生存,矢志不移的坚强信念。同时,这些信还真实地展示了八路军将士与敌人浴血奋战、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英勇悲壮的历史画面。读来让人感叹不已,激奋不已。

朱德和家人合影

如今,这些信件分别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和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充分发挥着特殊的“以物育人”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作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仪陇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