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文化】南昌起义历史功勋②:南昌起义功在上井冈‖周根保

作者:周根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25 11:44:09 浏览次数: 【字体:

南昌起义历史功勋②

南昌起义功在上井冈

周根保

二、南昌起义功在上井冈

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老歌,叫《人民军队忠于党》,前四句歌词是:

雄伟井冈山,

八一军旗红,

开天辟地第一回,

人民有了子弟兵……

这四句歌词,其实就是对“南昌起义功在上井冈”的生动诠释。

对“功在上井冈”的内涵,体会最深刻的,应是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要造朱德的“反”,说朱德是“黑司令”。准备在北京工人文化宫召开万人大会,批斗朱德。周恩来将此情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说:

“不管这个同志后来犯过多少政治路线错误,他把一支部队带到井冈山,这是一个大功,保留了很多干部,所以写历史总是把这件事写上。”①

朱德是如何在起义军主力失败后,力挽狂澜,率领起义军余部走上井冈山的?

南昌起义胜利后,8月3日,按照中央既定方案,起义军南下广东……

进入广东后,兵分两路:

主力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率领,直奔潮汕;

另一路由朱德率领第九军教导团和第二十五师,共2500人,留守三河坝,担任殿后任务。

10月3日至6日,朱德指挥我军与来袭之敌钱大钧2万余人,激战三天三夜后,突围到饶平,拟与主力会合。

当得知主力在潮汕失败后,全军上下感到震惊和茫然……

在三河坝完成阻击任务后,这支部队已损失过半,现在四面都是敌人,没有支援,没有保障,又上下失去联系……在这样的极端困境中,朱德是怎样改变这支部队命运的呢?

笔者认为,朱德至少采用了以下四个绝招:

一是扭转根本方向,伸伸展展地搞。

朱德和粟裕同志曾说:“过去那个搞法不行,现在要伸伸展展搞一下。”②围绕中心城市闹革命,和强大敌人搞硬拼,这是潮汕失败的主要原因。朱德为了扭转根本方向,于10月7日,在茂芝召开了有20多位军事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在会议上,朱德在统一“要不要坚持和如何坚持‘八一’起义军旗帜”问题的基础上,决定不拘泥于过去的方针,率领部队避开重敌包围的重镇,向西北山区转移。

正是这个茂芝会议,扭转了起义军的根本方向。

史学界称,这是起义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茂芝会议孕育了南昌起义从失败走向胜利的曙光。

事实证明:方向转变了,路子就宽了。通过半年来伸伸展展的搞,朱德创造了许多别开生面的新经验:

没人发饷,朱德带部队打土豪,到地主家杀猪,挑粮食;

没有经费、装备,朱德找老同学范石生合作,不仅解决经费、装备,还得到一个来月的休整;

在向郴州进军中,朱德把6个连的学生兵俘虏过来,采取召开诉苦大会办法,进行阶级教育,使他们都自觉参加到革命队伍,许多人后来都成长为起义军基层骨干。

在犁步头驻训一个月,朱德把干部组成教导队,亲自编教材,亲自当教员,给他们讲述如何从正规战走向游击战转变。

在湘南暴动中,起义军第一次创造了“起义军、农军和自卫队三结合”的武装体;第一次开展“插标分田”,把土地革命的口号落到实处;特别是在智取宜章后,着手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这是起义军转入农村斗争的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展。这是继毛泽东之后,起义军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的红旗,向国民党进行武装斗争去夺取政权的斗争。

湘南暴动,遍及20余个县,有百万人参加,革命风暴,震惊全中国。

《湘南农民暴动》(油画)

二是凡事以身作则,构建核心领导力量。

面对起义军难以控制的混乱局面,朱德把构建核心力量作为稳定起义军的首要任务。这个核心力量的建立,不是靠文件,也不是靠权威,朱德也没有讲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凡事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把这支部队稳住了……

朱德这样做,陈毅、王尔琢和起义中的共产党员也都这样做,摧不垮的核心力量就这样形成了。

朱德在艰难转战中,如何构建核心力量呢?

首先,朱德在树立革命必定胜利的信念上做出榜样。起义军到了江西境内天心圩,团以上的干部,除团指导员陈毅、团参谋长王尔琢,都走光了,连、营干部也走了不少,两千人的队伍,剩下一千人不到,有的还要走,部队已是七零八落。

朱德召开军人大会告诉大家:我们的革命暂时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并以俄国革命胜利的例子,教育大家,中国的革命一定会胜利。在起义战士面前,树立起高山一样的信仰。战士们内心深处都从朱德、陈毅、王尔琢身上,感受到共产主义一定胜利的信念。

其次,朱德把战士当兄弟,倍加关爱。平时行军,朱德把自己的马让给伤员,他扛着枪,有时搀扶着伤员,一边行军,一边给战士讲革命的道理。

再是,在紧要关头,朱德总是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部队退出武平,敌人有两个团兵力追上来了,城外石经岭,是个隘口,只有一条路可通过,却被反动民团占据着。这时,朱德突然出现在队伍前面,他一边指挥部队分散隐蔽,一边亲自带着几个警卫人员,从长满灌木的悬崖峭壁上攀登而上,出其不意地在敌人侧后发起进攻,给部队杀出一条血路。战士们看到朱德手里掂着手枪,站在悬崖上,指挥部队前进的威武英姿,心里顿生敬意。

三是抓住时机,搞整顿。

面对部队一哄而散的混乱局面,陈毅问朱德:“有什么办法呢?”朱德说:“只有一个办法,摆脱追兵停下来,整顿一番。”

进入江西,敌人忙于打内战,不追了。朱德抓住这个时机,搞了影响极大的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上堡整训,即“赣南三整”。朱德在自述中说:

“在军阀混战的矛盾中间,我们得到一个月的休息,在那里开会,进行教育,建立政治工作以及军事技术工作,部队有一千多人,共产主义是提得很高,大家兴趣很高,连伙夫也是这样,都认为非阶级斗争不可,非组织红军不可。”③

整顿中,对党团员进行重新登记,健全了党团组织,把党团员派到基层连队去,组织了党的支部,建立了连的指导员。朱德说,通过整顿,“部队走向统一团结了,纪律性加强了,战斗力也提高了”。④

整顿后的这支部队,已经摆脱了旧军队的痕迹,成为了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

四是靠游击战,求生存、求发展。

游击战是朱德的拿手好戏。早在苏联学习时,他就讲过:“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朱德在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始终把游击战作为起义军发展的唯一方向。起义军进到信丰,朱德带领部队上山打游击,搞了个把月,说“上山有出路。”⑤

11月初,起义军到崇义的上堡、文英一带,这里是一片绵亘不绝的山区,是开展游击战的绝好场所。朱德把部队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开来,一边开展向群众做宣传,帮助群众劳动,一边收缴地主土匪武装,开展游击战,第一次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

后来,许克祥率部队进攻宜章,起义军第一次运用游击战术,以1个团兵力打败敌人5个团,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作战方法的转变,使这支濒于溃散的部队,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1928年4月,敌人组织7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对起义军开始联合“围剿”,朱德按“不击则游”的原则,不顾湘南特委反对,采取且战且退的办法,撤出湘南,直奔井冈山,实现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朱毛会师”,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朱德成了中共领导人第一个和毛泽东一起,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合作者。

朱德在“北上、西进”的半年转战中,向世人宣告:

起义军主力失败后,南昌起义旗帜没有倒!

火种没有灭!

队伍没有散!

巍巍井冈山,八一军旗红。从南昌城头升起的军旗,终于插到井冈山,从南昌城燃起的革命之火,终于形成了燎原之势!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①尹家民,《南昌起义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158页。

②朱德,《在编写红军一军团史座谈会上的讲话(节录)》,第167页。

③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自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页。

④朱德,《在编写红军一军团史座谈会上的讲话(节录)》,第167页。

⑤朱德,《在编写红军一军团史座谈会上的讲话(节录)》,第164页。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根保(中共党员,1947年4月生,南昌人。中共南昌市委原常委,原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原执行会长,江西省红色文化研究会原第一副会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