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开始长征⑦:哈达铺整编‖蔡长风

作者:蔡长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10 10:25:25 浏览次数: 【字体:

开始长征之七

哈达铺整编

蔡长风

出了腊子口,经大草滩越过岷山,两天后到达哈达铺。

哈达铺(白龙镇)是甘南重镇,回民占一半以上,据说越往北走,回民越多。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中央军委适时颁发了《回民地区守则》,规定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不得任意借用回民器皿、用具,不得在回民家杀、吃猪肉。

我们到达哈达铺时,回族同胞都来看我们。他们当中有男有女,有长者有年轻人,男人戴着白色圆帽,女人戴着黑色面罩。回族同胞好客,有的向我们点头示意,有的报之一笑。我们一边和他们打招呼,一边宣传“守则”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们听了我们的宣传后,更加热情了,主动欢迎我们到家里去住,互相问长问短,好像回到苏区一样。

《红军来到哈达铺》 油画(图片来源: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网)

哈达铺物产丰富,交通不便,东西非常便宜。五块银元可买一头大肥猪,两块银元一只羊,一块银元可买五只母鸡,一角钱买十个鸡蛋。总政治部发出通知,根据当地物质条件和同志们体力消耗情况,决定全军每人发给大洋一元,举行会餐,请老百姓参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三大纪律”和红军北上抗日等,提出了“请大家吃得好”的口号。这一下,红军将士大开洋荤,哈达铺的商人也走了红运,生意兴隆,利市三倍。

为改善生活,亲热百姓,我们团在打麦场上举行了军民大会餐。此外,还专设了几桌,请房东、街道当事人,由团领导和我作陪,席间互相祝酒问好。有位老者感慨地说:“红军先生如此尊重百姓,天下无双。我老汉年逾古稀,从未见过这般军队,真乃王者之师。”

一位大娘也凑上说:“鲁大昌的兵就会要东西,抢男霸女,红军先生有多好,烧把柴也过称给钱,还请我们百姓吃饭,真想不到世上还有这样好的军队!红军先生,你们别走了,就住在我们这里吧!”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展厅中《军民鱼水情》的场景(图片来源:陇南市委办微信公众号)

我们说:“我们路过此地,还要北上抗日打日本,打国民党反动派。”老者连连称好,站起来为我们祝酒:“祝红军北上抗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打麦场部队会餐的地方更是热闹。大碗的肉,大盆的鸡、鸭,十人一席,有的有桌,但多是围在一起,蹲在地上吃。大家吃喝谈笑,欢聚一堂,亲如一家。自从离开中央苏区,我们从未见过这样军民同乐的场面。我深深感到红军不管走到哪里,和老百姓永远是一家人。军民鱼水情,我们有这样的亲人支持,有这样的靠山、后盾,什么力量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

部队在哈达铺休整两天,人人忙着洗澡、洗衣服、打草鞋。供给处忙着筹粮和分配军阀鲁大昌丢下的大米、食盐。在这期间,党中央召开了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毛主席在会上作了鼓舞人心的报告,毛主席特别强调供给工作,指出在松潘地区,我们没收反动土司的粮食、牛、羊和购买藏民的粮食。以后,还应坚持以打土豪、筹粮款为主,不能侵占工农的利益,这是人民军队一条重要纪律。毛主席的话,为我军当时的供给工作指明了方向。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序厅(图片来源: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网)

按照毛主席指示,部队进行整编,我们红三团与红二团合并为陕甘宁支队第一纵队二大队,二大队供给处基本是三团供给处原班人马,我仍任粮服股长。

1935年9月23日,部队从哈达铺出发,精神抖擞地踏上了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段路程。

(本文由海军少将蔡长风生前撰写,蔡长风女儿蔡玲供“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及“四川省情网”发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蔡长风

供稿:蔡 玲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