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开始长征②:抢渡金沙江‖蔡长风

作者:蔡长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04 11:34:16 浏览次数: 【字体:

开始长征之二

抢渡金沙江

蔡长风

红军解放遵义后,经桐梓向习水前进,准备在四川泸州、宜宾之间北渡长江,同江北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合。这一行动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注意。于是,红军主动放弃了北渡长江的意图,南渡乌江,突然甩开敌人,接着渡过北盘江,直逼昆明,吓得龙云胆战心惊,红军却虚晃一枪,即向西北方向金沙江挺进。

金沙江旧照(图片来源: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网)

奔腾在川滇交界处崇山峻岭中的金沙江(图片来源:四川党史)

金沙江南岸的龙街渡口,原预定是红军抢渡金沙江的一个渡江点。我团是前卫部队,负责筹集渡江船只、竹排等器材。接受任务后,全团召开了简短的动员大会,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坚决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行军途中,由供给处负责组织,以排为单位,把枪支、弹药、背包、米袋集中起来,分派专人携带,抽出半数人员寻找携带渡江材料。这一下全团都轰动起来了,个个抢挑重担。挑夫自觉加重了身上担子,马夫手里牵着马,背上背着行李,炊事员把全团携带的粮食,炊具都包了。许多轻伤员、轻病员把自己的枪支、背包抢回来自己背,筹集渡江器材的同志把沿途筹集的毛竹、木杆、绳索、竹篾、木板等,肩扛着,背驮着,哼着山歌,打着号子,一路疾行,全团无一人徒手行军。到达龙街渡口附近,了解到此处江面宽阔,敌人飞机能沿江俯冲,江北又有敌人把守,没有船只,渡江困难。我团受命放弃在龙街设置渡江点的任务,由前卫改为后卫,限三天内赶到绞车渡(“方志四川”编者注:“1990年5月,老红军李一氓注在一篇文章中特别注明:这个‘绞车渡’之名是我在1935年记下来的,但现在的地图和文献记录都作‘皎平渡’。不知为什么有这么个差别,但这是我自己保存下来的原始资料的名字,因此我仍然把‘绞车渡’这个名字保留下来。经向凉山州及会理市文史专家了解,此渡口原来叫搅平渡,后改为绞车渡,20世纪80年代地名普查时,改为“皎平渡”)渡江。

金沙江会理县皎平渡全景(图片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团党委接到电令,即向部队传达动员。按照团首长要求,团供给处很快做好急行军准备,整顿了辎重、大小行李,给部队补发了米袋、粮食、草鞋,每人增一斤炒米,为前卫部队准备了标路标用的白灰、白纸条,增加了收容人员和检查人员,明确交代各单位在途中万一用了群众粮食、物品,以连为单位,出具借条,用石头压在路边显眼处,由团供给处见条付款。

龙街渡距绞车渡四百余里,沿江途中大都是沙滩鹅卵石、湖沼地、茭角石,少有坦途,身后又有敌人尾追。为迅速渡过金沙江,彻底摆脱尾追之敌,部队不分昼夜,人不歇脚,马不停蹄,急速前进,直奔绞车渡。当时正是农历四月,春夏之交是气候宜人的季节,但川南却热得出奇,天上烈日暴晒,脚下石板烘烤,像进了火炉一样,再加上急行军,我们个个大汗淋漓,汗湿的衣服能拧出水来。走进沙滩,太阳照得沙粒刺眼,黄沙没过脚背,走一步退半步。一阵狂风吹来,沙石扑面,打得人睁不开眼,迈不开步。沿江的山虽不算高,但大都壁立陡峭,乱石嶙峋,稍不留神,就有跌下崖石滚到江里的危险。由于行军急迫,没时间做饭、烧开水,都是吃炒米、嚼生米充饥,吃甘蔗、喝凉水解渴。第二天,伤病员增多了,许多人爬山碰破了腿,扭伤了脚,不少人因吃生米、喝生水而拉肚子,还有人患了感冒,部队开始拉开了档子,行军速度慢了下来。

红军巧渡金沙江(油画)曲湘建(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面对这种情况,为按时赶到渡江点,全团上下展开了群众性的政治思想工作,同志间互相鼓励,抢着帮病员扛枪,搀扶伤病员。各连都组织了“拉拉队”,唱歌、呼口号、鼓舞部队士气。收容队的同志更忙得不可开交,给伤员找拐杖,为重病员安排担架……负责收容队的团总支书记肖中渭(锋)、团部指导员李登嵩、俱乐部主任肖元礼三位同志,一边收容、一边鼓动。他们一会儿到部队中做思想工作,一会儿带着“拉拉队”挥动着小旗喊口号,指挥部队唱歌,部队气氛活跃起来,行军速度也加快了。

经过两个昼夜的急行军,第三天上午我们赶到了绞车渡。这是什么样的两天两夜哟!没吃饭、没睡觉、没停步,急行四百里,全团却无一人掉队!

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渡口——皎平渡(图片来源:解放军报)

绞车渡是个小渡口,只有7条小木船。中央直属机关和红军一、三军团都集中在这里渡江。为保证渡江安全、顺利、快速,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在北岸的一座石洞里亲自指挥渡江。总部在绞车渡设立了渡江指挥部,规定了严格的渡江纪律,特别强调要服从命令听指挥,禁止抢上抢下。每条船都有一名干部掌握部队,配备一名船工负责驾船。船头船尾都组织了对空射击人员。我们供给处的任务,主要是组织辎重、行李、非战斗人员和骡马渡江。当时,骡马是部队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保护骡马安全渡江,是我们供给处人员的责任。记得部队在抢渡湘江时,由于缺乏组织骡马渡江的经验,致使不少骡马在江中淹死或被江水冲走。这次我们采取了人乘船,马涉水,人引马走,马随船行的办法。渡江前,饲养员先将鞍架卸下,给马身上泼一些水,避免骡马下水因凉受惊。过渡时,饲养员坐在船尾,拉紧缰绳,引着骡马随船行动。遇有不肯涉水的骡马,就两个人平抬一根粗毛竹,紧贴着马的后腿,前拉后推迫其下水。骡马一旦蹈入深水,四蹄不着地,它就乖乖地浮游在船侧或船尾,随船过江了。

1935年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皎平渡时,毛泽东同志住过的山洞(会理市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 蒙琼英 供图)

整个部队渡江整整持续了九天九夜,安全顺利。我们团的人员没有伤亡,马匹、物资也无损失。

(本文由海军少将蔡长风生前撰写,蔡长风女儿蔡玲供“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及“四川省情网”发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蔡长风

供稿:蔡 玲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