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投笔从戎 肝胆相照——朱德总司令的好友戴与龄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02 11:19:42 浏览次数:641 【字体:

投笔从戎 肝胆相照

朱德总司令的好友戴与龄

戴与龄又名学礼、以立。1888年3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金山寺坎下的一户农民家里。父亲戴鸿熙勤劳躬耕,节衣缩食送戴与龄读书,殷望成材,以期支撑门户,免受豪强欺凌。

戴与龄年轻时的照片

1896年,朱德就学于席聘三先生私塾。戴与龄与朱德二人常在一起研习功课,兄弟相称,情谊日深。他经常听席聘三讲述太平天国革命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萌发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

1906年,戴与龄和朱德一起考入顺庆中学堂学习。从此,他俩朝夕与共,砥砺学行,不分彼此。当时学堂监督张澜和教师刘寿川等都是留日归来的维新派人物,他们常灌输救国救民的思想,尤其对朱德和戴与龄两个发奋图强、好学上进的学生特别关心,借了很多进步书刊给他们阅读,如邹容的《革命军》、严复的《天演论》等。朱德常精读细研历史课中的著名战例,张澜先生借给他的《孙子》三十篇他反复阅读以致背诵如流,而戴与龄数理化三科成绩尤其优异,因此张澜建议朱德同戴与龄去成都投考武备学堂训练军事的弁目队。

1907年1月,戴与龄同朱德在顺庆府中学堂毕业。春节刚过,他俩一道赴成都,投考成都武备学堂,戴未被录取,朱德因家里反对,未入学,旋即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属体育学堂。年末,朱德在体育学堂毕业回到仪陇。戴与龄考入四川高等学堂正科第二部继续学习。1909年底,戴与龄在四川高等学堂秘密加入了同盟会。1913年1月,戴与龄修业期满,到成都中学任教。因在校时常参加革命活动,有的学科尚未学完,于是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至1914年1月又参加毕业考试,各科成绩合格。1916年10月30日由省公署查验,才发给了正式毕业证书。

四川泸州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展陈的戴学礼(戴与龄)珍贵档案

1915年12月,朱德任滇军补充队第四队队长,负责组织新兵准备出征讨袁,戴与龄追随朱德,任该部军需。在讨袁护国战争中,他积极筹集粮饷和各种军用物资,保证了战斗需要,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荣获云南都督唐继尧颁发的奖章。

1917年,朱德所部改编为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朱德任旅长,戴与龄晋升为该部军需处长。1919年,戴与龄与泸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赵培炎结婚。1920年,朱德推荐戴与龄任云南盐津县知事(即县长)。当他向朱德告别去盐津县就任时,朱德恳切地说:“鉴于辛亥革命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我决定挂冠去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留学,学习马列主义,从头干革命。”戴与龄诚挚地作答:“这很好!我知道你为革命毫不介意个人利益。你出国留学,在经济方面,我一定全力支持。”戴与龄言而有信,在朱德留学期间给予了大力支持,直到朱德学成回国。他常说:“我由民主主义革命思想逐步树立无产阶级革命思想,都是朱德同志作为我一生的革命带路人,是我的良师益友。”

四川泸州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展陈的戴学礼(戴与龄)珍贵档案

戴与龄在盐津施政采用文教兼法治,宽猛相济,秉公执政,赏罚严明。他关心人民疾苦,努力安定社会秩序。所以当地百姓刻碑赞颂:“施政以仁,遗爱长留盐津县。”

1922年9月,朱德和孙炳文出国,戴与龄亦辞去盐津县县长职务,回到四川泸州。朱德于1926年学成回国,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参议、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即南昌军官教育团)团长,并着手筹办军官教育团。戴与龄又追随朱德,被委任为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军需处长。他廉洁奉公,精打细算,积极办好学员伙食,为朱德一得力助手。

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爆发,戴与龄积极参加起义。朱德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副军长,不久即任军长,军官教育团全体官兵、学员都被编入该军,戴与龄随部转战至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10月13日与敌钱大钧3个师激战三昼夜,6日清晨撤出三河坝。行军途中,戴与龄从马背上摔下来,头部受了重伤,加之原就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伤病交加之下,经朱德动员,戴与龄也不愿拖累部队,便潜回四川泸州。

1930年,戴与龄在泸州钮子街经办大东西药房,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并筹积药品、资金,支持革命。

1935年红军撤离仪陇后,国民党政府的地方团防武装,四处追捕、残害红军家属,逼得朱德全家四处逃避,朱母钟太夫人和幺弟太阶逃到泸州。戴与龄视他们如亲娘、胞弟,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安排在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因担心住久了不安全,又把钟太夫人和太阶改名换姓,送到泸州郊区水淹土地一个织布工人周吉成家里,向周家租了间屋子供其居住,并送去钱粮、衣物等。钟太夫人在周家住了一年多,恐被反动派发觉,戴与龄又将他们转送到南溪县陈玉珍(朱德的前妻)的亲戚家里去躲避。直到1937年,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戴与龄才将朱母及太阶接到泸州,备送充裕路费,将他母子二人安全地送回仪陇马鞍。同年11月29日,朱德于晋洪洞战地致函戴与龄,告以在前方得到的大小胜利,并说:“......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健康,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数十年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二百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又说:“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戴与龄接信后,及时将钱寄给朱理书转交朱母,使其顺利地度过了荒年。

朱德写给戴与龄的借款信

戴与龄在泸州以开办药店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并常给朱德通信联系,朱德给他的信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都还珍藏着。“文化大革命”中,有的被红卫兵抄家时抄掉了,有的信现存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抗日战争期间,他写信给朱德,介绍10多名青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朱德给他的回信说:“你介绍来的人我已据他们的德才分配了适当的工作。给青年人予以出路,这是我应尽的责任。”朱德同志给戴与龄的另一封信说:“与龄老弟,抗战一开始,前方很需要人,希望你在后方募三千民夫来参加抗日战争。”与龄接信后积极动员组织青壮年赴抗日前线,并多方筹集路费,但不久又接到朱德的信说:“我们在前方已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当地人民踊跃参军支前,你就不要再招民夫了。”

戴与龄秘密进行革命工作,以及遵照朱德信中的指示积极动员和组织民夫到抗日前线,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监视和迫害。四川省保安司令部情报科科长陈茫中,曾带领爪牙,先后到他家搜查,抄家三次。戴与龄逃往乡下避难,其妻赵培炎被羁押审讯,脚被打伤,后经多方请人疏通才被放出。但国民党当局仍不死心,成都行辕又派军统特务王某住泸州,长期跟踪监视戴与龄全家。

1949年泸州解放时,戴与龄已重病在身,不能执笔了,他叫儿子超群代笔拟了一个电文并写了一封信寄给朱德总司令,祝贺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压在全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从此中国人民再不受压迫、剥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不久,朱总回信:“来信及电均悉,你在反动政府压迫之下,亦能度过,这是不幸中之幸事。如你旧病已治好,来京观光,更可以为人民做些事。如你旧病还沉重,就仍在家居住为宜......”不幸的是,当1950年1月朱德给戴与龄的信寄到泸州时,戴与龄已病故于泸州市镇川东巷二号家里,享年62岁。他临终前嘱咐他的儿女们说:“我因心脏病,不能出去工作,对革命没有尽到我的心愿,是我终生的遗憾!希望你们子女辈,今后努力工作,争取为国家,为人民,为共产党多做一些贡献,我就安心了。”

戴与龄去世后,朱德并没有忘记好友的恩情,将他的儿子和儿媳接到了北京。朱德对他们说:“我为什么喊你们来?因为你们的爹爹对革命有帮助、有贡献,能做的事他都做了,人民不会忘记。你们来北京不是要做官,而是要学习本事,为人民服务。”来到北京后,戴与龄的儿子戴超群凭借优异成绩考取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几个月后,便参加了抗美援朝,成为了北京最早报名参军的一批青年,也是第一批渡过鸭绿江的青年。1956年,平安回国后的他依旧带着朱德的嘱托投身于国家建设中。

从同乡同学到革命战友,朱德与戴与龄的友谊跨越血缘和生死,在那个艰难曲折的年代,两人投笔从戎、肝胆相照,为了追求真理、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更为了国家民族的光辉复兴。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仪陇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