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中国共产党与百年中国”学术研讨会简述

作者:赵梓崴 赵 凡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8日 11版) 发布时间:2022-09-28 21:58:16 浏览次数: 【字体:

赵梓崴 赵 凡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8日 11版)

【信息与动态】

近日,由中国现代史学会、山东大学联合主办,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中国共产党与百年中国”学术研讨会暨2021年中国现代史学会年会在济南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研讨会新见迭出、成果颇丰。

从长时段视角,回顾并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和实践经验。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金民卿提出,要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时期的革命史作贯通考察,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进行因果联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续添从长时段视角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历史演进及现实启示。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俞祖华从宏观角度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国家现代化”话语建构的百年历程。此外,学者们还从多层面、多视角分析研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乡村治理的模式与经验、“群众路线”思想在一百多年党建中的运用、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历程与经验等议题。

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研究范围大为拓宽。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张志永从宏观上考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飞龙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中心,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治理层面出台的法律与制度。在新中国工业史研究方面,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李中庆重点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销产业发展与工业化建设之起步。社会史研究领域议题广泛,学者们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救灾问题、城市居民婚姻关系、农村改水技术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妇女的生产动员等问题展开研究。

现代史研究注重从思想文化层面认识百年来中国的历史进程。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先明聚焦经世文编文本,把新文化运动放到从“自强”到“自省”的历史脉络中探讨,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视角。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先初梳理了李石岑与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在华传播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对五四运动后期思想论战的历史认识。马克思主义史学主流地位的确立及其与史学界的关系研究受到学者们重视,如有以《文史哲》等期刊杂志为例探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史学学术体系的重构等。

在传统的政治史、文化史之外,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研究日渐兴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江沛通过对延安时期“新秧歌运动”的个案考察,透视整风运动对文艺创作走向的影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胡卫清从亲缘、信仰与革命诸层面,解析客家教会宗族的社会与历史。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彭南生将对现代商人社会的研究落实到街区的微观视角,细描五四运动后民间社会变化。在城市与乡村社会史方面,有学者考察了1936年—1952年山东省农村社会的阶级流动,另有研究者对开滦煤矿工人生存状况等做了深入分析。

抗战史、革命根据地史研究蔚为潮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臧运祜重点考察了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建设。华北革命根据地研究成果众多,既有分析全面抗战初期党在山西根据地的新闻宣传技术、论述晋察冀边区三三制村政权建设、阐释华北抗日根据地宗教统战工作特点,也有对太行区土改运动、华北根据地青年社会流动等的调查研究。此外,还有学者对中央苏区婚姻法规、陕甘宁边区留守部队体育运动、粤赣湘边区游击队、福建苏区互济会、鄂豫皖苏区革命歌谣传播等进行研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金铮从宏观上提出,中共抗日根据地史研究时段应上溯到抗战之前并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相衔接、研究区域应注意中央与地方以及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

新理论与新方法运用亦可圈可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左玉河全面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认识过程。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安东强梳理了“统一战线”概念传入中国及其变化的历史脉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齐小林则从技术史角度,梳理呈现了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武器技术等物质技术层面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赵梓崴、赵凡)

来源: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8日 11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