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风筝——记托克逊县一名脱落的四川巴中籍西路军战士‖陈慧琴

作者:陈慧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20 18:30:00 浏览次数: 【字体:

风 筝

——记托克逊县一名脱落的四川巴中籍西路军战士

陈慧琴

他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个普通红军,他是一个脱落后没能找到组织的红军。

谁会相信,这个干瘦矮小、不善言辞、性情孤僻、除了做自己的事情外几无社交活动的他,当年参加红军曾爬过雪山过过草地;谁会相信,他竟是悲壮惨烈的西路军战士!因脱落失去了组织的他成为一片风筝,遇到旋风被狂卷乱栽下来,再来一阵风又被掀起来起起伏伏,遇到一棵枯木线头被缠上飞飞不远,一会昂起头冲上去到了极限又卷下来,一会悠闲地在距地面不高的地方飘荡,在一阵暴雨淋过后被打落在地。也不知过了多久,又被清扬的风吹起在天空中自由玩耍,骤然有风就被卷入看不清的地方,直到随风带到托克逊县,逐渐安静歇息。

他叫刘建华,毫无气势很普通的名字,跟他的经历不匹配。像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他从没有觉得自己的一生有什么值得骄傲的。1937年从祁连山败退后脱离红四方面军,为了寻找队伍,被马匪捕获入狱,这段历史他永远忘不了,但却深深地埋在心里。

长 征

他的资料显然是靠着记忆写的,但可以很肯定地说,看了这个自传材料,你不会不相信。因为他的自传和后来的复查材料,分别是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手写的,如果没有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这段经历和记忆,想编都编不出来。

1917年12月,刘建华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恩杨河来龙乡(20世纪80年代初已更名为花丛区向阳公社五大队,此后无考)双土地铜宝村。

巴中是个出红军的地方。毛泽东主席曾称巴中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翻秦岭越巴山,作为川陕苏区的首府和中心,巴中当年总人口120万人,就有12万人参加红军,牺牲不计其数。

刘建华父亲早逝,他对父亲几乎没有记忆,只记得大约七八岁时有一年天旱无雨,父亲出去贩米再也没有回来,后听说被土匪劫害了。从此,家里只有母亲、妹妹和他相依为命。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在巴中县建立革命根据地,成立苏维埃政府。在革命浪潮中,刘建华的家乡也开始了土地革命,虽然年龄不大,但他在村里一些进步村民带领下,参与打土豪分田地活动。在革命的历练中,他担任了第四村童子团团长,后来还调到来龙乡担任苏维埃童子团团长。

1935年春,嘉陵江战役后,红四方面军撤出川陕苏区,他同来龙乡苏维埃主席张应修、乡妇联主任唐志元、陈璧君等人跟随红四方面军转移,跟到双虎垭时正式参加了红军,被分在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经理处任通讯战士。后来组织派他到总部学习无线电台操作。途径万源、城口、白庙子、固军、六尖山(团部驻地)等地,以后又转回巴中,在苍溪县渡过嘉陵江,向白龙场、剑阁、青川、北川、茂州转移。8月,两军混编共同北上,刘建华被编在左路军,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夹金山、宝兴,百丈关战役后退却到天全、芦山,又返回夹金山。1935年6月在丹巴、懋功与中央红军会师。同年秋季,组织派他到总部学习无线电台操作技术并调到总部第三局任有线电通讯战士。这一年,刘建华在茂州加入了共青团。

他们和中央红军会师后翻越了雪山,经道孚、炉霍、阿坝、岷县、临洮、华家岭、会宁同陕北红军会师后,在靖远、河口渡过黄河。

1935年10月,刘建华在西康道孚县草地包座被调入红四方面军总部第三局任有线电通信战士,当时的军委主席是张国焘,总指挥是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第三局局长宋玖夫,军长王树声、王维舟,供给部部长倪志亮。

1935年2月至1937年春,刘建华跟随部队两年多,也是他最难忘的岁月,他随部队踏上了茫茫草地,那时他们是万里长征的光荣战士,曾翻越夹金山、党岭山两座雪山,过了草地(毛儿盖、松潘、梭木、卓克基、中窝埧、上下包座)。记忆较深的是松潘草地,这里河道迂回摆荡,水流滞缓,叉河、曲流横生,大片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络而成片片草甸,覆于沼泽之上,气候变幻无常,人迹罕至。当时国民党军准备调集军队阻止红军北进,围困和消灭红军于岷江以西、懋功以北的雪山草地之间。大敌当前,红军处于生死一线极其危险的境地,但英勇无畏的红军右路军在当地向导协助下,用了十几天时间通过了几乎是生命禁区的大草地,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人间奇迹。

1935年8月底,为了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在包座消灭了胡宗南部。1936年7月,红二、红六军团北渡金沙江,同位于甘孜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师,那时确定大军北上抗日的方针。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主力在西北集中,形成了横跨黄河两岸、雄峙西北的战略态势。10月底,刘建华所在的九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也渡过了黄河。

1936年11月,河西部队暂时控制一条山、五佛寺地区休息待机,这里粮缺水咸,无法久留。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指示河西部队由徐向前总指挥率领三十军、九军、五军组成西路军向河西走廊挺近,目的是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援助。九军拟由镇虏堡经古浪、武威、永昌、民乐、绥东堡、甘金堡向新疆挺进。甘肃的冬季气候严寒,兵、粮、物资来源无着,当地军阀马步芳领导的马家军千方百计包围堵截,西路军以步兵为主,面对的却是以骑兵为主力、数量占优势的马匪军。整整一个冬天,他们无日不战。刘建华所在的九军一路打到临泽东南的沙河堡,从倪家营子突围后进至威狄堡,又遭敌人堵截,被迫返回,经历了东返西征,反复突围,在倪家营子和梨园口一带与马家军激战7昼夜,他的战友大部分牺牲、被俘、打散,最后西路军败退祁连山,转入深山康隆寺。部队在康隆寺整编,刘建华被编入七十三团三营九连。在康隆寺休整准备阻击敌人,又遭到敌人围攻,部队基本被打散。石窝会议后,陈昌浩、徐向前离开部队,参谋长李特率领队伍。他只是一个普通红军,只知跟着部队走,并不知当时张国焘争夺中央领导权差点毁掉红四方面军的图谋。

1937年3月中旬的一天,甘肃山里的气候还是很寒冷,兵粮物资来源无着,马步芳发兵包围,企图将红军全部消灭。他们是骑兵,而我军大都是步兵。为保存主力,司令部决定改变战略,剩余部队分散在祁连山开展山地战,当天夜里主力部队(所剩部队)就分散转移了。妇女伤病员和老弱同志由人管理,暂时留在深山里,刘建华也是其中之一。他心里很难受,走着哭着,后来一个管理照顾留下人员的女同志对他说,部队之所以这样做,都是为了我们取得最后胜利,为了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必须这样做!经过这样的解释,刘建华逐渐释然了。这样,他们又走了三四天才出山,走到有人的地方。四顾茫然,为了生存,他们只好采取分散的办法。

刘建华在路过的民乐县永固镇当地沈兴德和姓聂的两个大户人家觅得牧羊的活,牧羊中被马匪清乡队捕获,将其带到县城,夜间他又偷空跑出来。沈兴德知道这个小家伙不是普通的找活计的人,也不敢再用他。刘建华从沈家出来后,无吃无穿的他又跑到大马营滩上羊房中马步芳的商号放牧了11月之久,存了点路费。他又去威武城内西巷董家小店打杂,只管饭,做活不给工钱。待了六七个月,对县城熟悉了,竟遇到了原来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何占荣,自然很高兴。那时,何已在威武县警察局充当警长,就介绍刘建华在警察局充当警士,任务就是维持交通秩序。1939年底,因甘肃天气寒冷,刘建华染病,两个月后被开除。

刘建华又遇到无家可归的境地,他像一个孤儿,渴望着温暖的部队。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念头,就是去陕北,找自己的部队!找红军队伍!

这最终成为刘建华没有实现的目标和理想。

入 狱

那时信息不通,红军在哪里他也不知道,就隐约听说去了陕北。等外面的风潮稍微停息了一些,刘建华就准备趁机逃往陕北。1940年的一天,刘建华了解可以从甘肃威武大靖过去,不料刚翻过一条山,就被马匪部队俘获。敌人也不是傻瓜,只要往陕北方向去的人一个都不会放过。他们一看刘建华就知道这是共产党的娃,以为是来探听消息的,不由分说就将他交给甘肃武威军法处,以共产党人及逃警名义送监狱关押起来。

监狱连续审讯了他3次,每一次都是连哄带骗连吓带骂,严刑拷打,甚至拨断了他的脚筋,刘建华承认自己确实在红军当过兵,但却没有暴露丝毫军事秘密。虽然不是中共党员,但他也有气节,他的通讯兵身份也掌握着一些军事机密。他恪守职责,绝不有辱组织,不暴露自己通讯兵身份,假装就是一个跟队小兵,既没有出卖情报也没有出卖同志,保持了红军的革命气节。后来敌人看刘建华实在没什么油水可榨的,也就不闻不问,关押了3年时间。三年里,他尝尽了各种苦头。

落 脚

到了1944年,伪暂58师入新,才将他提出来在敌军当兵,他也随着来到祖国的边疆,在该部第三团卫生队任上士文书、团部军械室军械上士等。敌军队伍和红军队伍格外不同,红军官兵一致,他觉得自己特别自豪,而在敌军队伍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每日连高粱面也吃不饱,穿的更不用说了,并且还挨打受骂。

他实在忍受不了国民党军队那种奴役般的生活。他很明白,无论怎么做,在这里他也只能是受蹂躏受摆布,逃出去也就是流浪成孤人,死在荒郊野外,无人过问。搏一搏吧,1947年5月,趁着管理松散,他由芳草湖(指暂58师,后新二军与58师合并整编为78师,在呼图壁北部九十华里)就开了小差来到乌鲁木齐,找到与他一起当过兵的战友曾若江(曾原是692团团部炊事员开小差下来的),住在西大桥桥头小铺两月之久,未找到工作。曾在三角地带开了一个西蜀小饭馆,只能维持生活,当时因经济危机,伪币贬值,物价一日三涨,他们资金少,经不起物价波动,因此就亏本倒闭了。

1949年新疆部队和平起义后,他们特别高兴,穷人在几千年的压迫下终于翻身了!1950年7月,他们在大众文化合作社、乌鲁木齐市南门大家文化供销社当了3个月工友。1950年10月,他们又去呼图壁开小饭馆,想挣点路费回家探望一回,谁料人地不宜,资金全部赔上了,弄得手无分文。

后来又碰上了692团卫生队下来的上士庚林峰,他在联勤总部第四被服厂制革厂管人事,是准尉事务员,他介绍刘建华到该厂总务科管公文收发。1951年3月到1953年5月,刘建华看到乌鲁木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招工,他应聘被录用,后陆续在乌鲁木齐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解放路676号)、乌鲁木齐省府减租工作团、省府工作队工作。

刘建华开始根据组织安排参加减租反霸、土地改革、“三反”及整风等运动工作队。

1953年6月,刘建华被调到托克逊县,任克逊县人民政府粮食科科员、粮食购销站营业员、会计等。

从十几岁当红军跟随部队,受了各种波折,他表现得淡然无欲,形似孤僻,实则内心丰盈。他从不把当过红军作为自己的资本,也不和别人提起,偶尔回想起来,只是觉得是自己人生路上的一段旅程。由于是脱落的红军战士,他竟然从不把自己的红军过往当做光辉历史。在托克逊县,他有了崭新的生活,看似不甚说话的他其实个性较强,工作不甘人后。在粮食科任会计,他积极负责,认真细致,报销账目清清楚楚,有条不紊从无差错。

刘建华跟一般人经历不同,所以认识的深度不同。在新中国成立前流浪了七八年,总是每年双手空空,都是一个穷光蛋,连一件好衣服都穿不上,没有存款,更谈不上娶老婆,还深受人欺侮和蹂躏。解放后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吃穿不愁,也建立了一个小家庭。以前焉能想过有这样的幸福呢?献出仅有力量,诚诚实实为人民服务到底,就是他的目标。他服从组织分配,组织觉得他能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分配给他的任何工作岗位他都愿意接受。他就是一个普通人,既不觉得自己的前半生颠沛流离的苦,也不跟人比较现在生活的不足,吃过太多的苦,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人民打下了江山。他深深体会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唯一的出路。

上述这段历史的基础资料,来源于刘建华档案里的自传和他儿子儿媳提供的复查材料,他的材料里基本都是淡淡地介绍简历,对当时的战事也是轻轻触及。我常常想:当年的他跟着部队翻雪山过草地,有没有吃过树皮草根野菜窝窝?有没有饥饿难耐头晕眼花?有没有夜晚潮湿无地安睡?有没有遇到过沼泽草甸惊魂未定?有没有遭遇国民党军队抽枪还击?有没有……?太多太多的有没有,无人可知了,这些还远抵不过西路军的悲惨壮烈!

让我深深地敬仰,在托克逊这籍籍无名的小县城,竟然深藏着这么一位西路军战士!他们无所畏惧,虽败犹荣!他们不怕流血牺牲誓死奋战!他们义无反顾地执行中央命令,明知失败也在所不惜!就是刘建华这样一个一个的西路军将士们用自己的意志和信念,用鲜血和生命染红了河西大地!可是,他确普通到自己也没有将这些当做一生的功绩!

从资料中,我看不出他的骄傲,看不出他的表情,看不出他的喜怒,看不出哀愁,他就像一只孤独的风筝,可能内心丰厚,而表现的却是如此自由清淡、无欲无求、珍惜知足。

1982年,刘建华退休了;1991年1月,经复查,根据红军脱落有关政策,刘建华由退休改为离休。

1997年8月,刘建华因病去世,悄然无声地走了。

刘建华,一位曾经悲壮无畏的西路军战士,他与所有的西路军战士、所有的红军战士一样,让我深深地敬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慧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