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王胜昔《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9日 07版) 干支表牛骨刻辞。商代以干支记日,十干与十二支组成六十干支的循环。本报记者 柴如瑾摄 光明图片 王令众人协田牛骨刻辞。刻辞大意是商王命令众人进行协田活动,并卜问是...
  • “千举万变,其道一也。”从甲骨到书籍,是千古一瞬,亦是一瞬千古,将其串联起来的,是中华民族呵护文明的精神传统。
  • 作者:金香花《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8日 15版) “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观念基础。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有关,也与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有关,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使然。今天回顾“家国天下...
  • 作者:车明怀《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8日 14版) 档案是最具说服力的历史记忆之一。近来,西藏档案馆邀请区内外汉、藏、蒙、锡伯等民族的专家学者对保存于该馆几百年的蒙、满文历史档案进行集中整理与翻译,将跨度达584年的1394件历史档...
  • 2019-10-28 陇右唐诗之路
    作者:雷恩海《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8日 13版)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主持人(方铭,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感谢各位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高论。今年6月3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版刊登了《浙东唐诗之路是如何形成的...
  • 作者:陶国水《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7日 06版)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健康之贡献。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文件法规与措施,...
  • 作者:陈香美《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7日 06版) 工作人员在调配中药。新华社发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过去数十年,通过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新理论、新思维、新方法,挖掘经典,关注临床,重点攻关,在重大疑难疾病、常见...
  • 作者:本报记者 柴如瑾《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7日 09版) 般无咎全甲刻辞国博供图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国博供图 明有蚀卜骨刻辞国博供图 土方征涂朱卜骨刻辞国博供图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国博供图 1936年,YH127甲骨坑搬运资料...
  • 作者:启良《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6日 11版) 从中国哲学史上看,船山“集大成者”的地位毋庸置疑;从世界思想史上看,船山哲学同样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对此,今日中国学界的认识亦无分歧。但问题是,对船山哲学的世界性意义怎...
  • 2019-10-26 走出石船山
    作者:杨旭明《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6日 11版) 王船山是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他晚年在衡阳之石船山下筑湘西草堂,潜心著述。其思想生前虽通过本人著述、讲学等渠道传播给亲友、门生,但因著作散佚、“文字狱”等原因未显扬于世。康熙...
首页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尾页 共1344条信息/共135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