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元宵节特辑】你好,元宵节‖王满堂

作者:王满堂(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南溪区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2-15 18:02:42 浏览次数: 【字体:

你好,元宵节

王满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是北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对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盛况描绘。

据传,元宵节为唐开国皇帝李渊所定。

元宵,习俗是赏灯,所以又称灯节。到南宋,元宵灯节依然鼎盛。辛弃疾在他的那首被人们广为流传的《青玉案·元夕》中,描绘当时元宵夜的盛况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要说,元宵节还不止始于唐,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元宵节了。在提倡佛教的东汉明帝时期,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明帝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经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

宜宾南溪,是一座千年古城,延续传承着许多美好的古俗民风,对元宵节更是相当重视。人们习惯称呼元宵节为大年。也意味着正月十五过后,年才真正过完。

千百年来,小城人于元夕之夜张灯结彩中,还要进行放焰火架,爆龙灯,踏春、采青等活动……在饮食方面,则是闾阎人家过年中,又一波高潮的掀起。不但有大鱼大肉,还祖祖辈辈传承着一道独具特色的菜肴——“豆腐丸子”。

为什么在正月十五这天晚餐上,小城风俗要吃豆腐丸子?说法很多。有说是连日的大菜油腻住了,要换个清新的汤菜换换口味;也有说是肉臊子配豆腐更营养。但,有一点是大家比较认同的:那就是豆腐谐音“到福”。其形为圆,又寓意和睦、团圆等。

拿我们家来说吧。在元宵节这天,早上吃挂面,中午“吃茶点”,而晚上的大鱼大肉中,便一定要有那道暗含团圆寓意的菜——豆腐丸子。

其实,豆腐丸子不仅仅是豆腐做成,而是豆腐加肉的混合。具体做法是:

先将豆腐用加盐的清水浸泡(或在淡盐水中汆一下),以除掉涩味。然后将豆腐搅为泥状,加入适量肉臊子泥和匀。加生鸡蛋、炒花生米碎末、腌大头菜末、老姜末、花椒粉、淡盐、味精等。最后加适量湿豆粉拌匀,再团成鸡蛋大小的丸子,下在煮过白肉或白砍鸡的高汤中烧煮……

煮豆腐丸子时,火候不宜大,以免煮散。在起锅盛装前,盆底先垫上洗净的豌豆尖,盛盆后撒上小葱花……这样,一锅碧绿、清香、爽口的豆腐丸子汤便做成了。

蘸豆腐丸子的调料也有讲究:

舂茸的生小米辣(或用滚菜油现浇的辣椒油代替)、大蒜茸、小葱末、花椒面、芝麻面、麻油等放进自做的胡豆酱中拌匀,上面煎滚菜油浇淋一遍即可……

端上桌,只见青瓷汤盆内豌豆尖青翠,一个个豆腐丸子清白如玉地漂浮在汤面,只消看一眼,便已经垂涎。而舀一个在碗里,拈蘸料于上,趁热咬上一口,豆腐丸子特有的香、麻、辣、糯……顿时让人食欲大开,欲罢不能。出现一个接一个地“打连盖”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在热热闹闹的吃饭过程中,父亲和母亲还要给我们讲一些小城前三皇后五帝的人情风俗,作为元宵餐桌的佐料,让我们小孩子家听得入神中,传统的传承、熏陶也就如春雨润物了……

然而,再美味的餐桌,似乎也只能滞留我们娃儿家一时。天还未黑,心里早就惦记着看放焰火、爆龙灯的重头戏了。于是,一放下碗,便撒腿往外跑。

焰火,俗称“烟火架”。燃放地点,一般是在小城广场(现南山会场的位置)。远远看去,包装着焰火的“烟火架”就如一个硕大的蒸笼,早已经高高地悬挂在旗杆上。只待点燃引线,立刻,变化无穷的烟火,劈里啪啦燃响的爆竹,立马便将人们的眼球吸住。

而烟火架又不仅仅只是烟火、烟花纷飞四溅。它还要从里面钻出许许多多彩色的立体画面来。一会儿是猴子撒尿,一会儿又变化成仙女散花,一会儿是吴刚砍桫椤树,一会儿又变成飞快旋转的走马灯……

特别让我们小孩子家兴奋的是当猴子捞月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类的画面出现时。那红红黄黄的火星密雨般从天而降,宛若仙女散花。特别是当随着烟花的明灭,那逼真传神的娇憨形态更是那么地活灵活现、激动人心,迫使你要满脑子生出许许多多的幻想和艳羡:并对那些制作烟火架的民间艺人赞美不绝,崇拜不已!

看完焰火马上就跑去看爆龙灯。

十五晚上爆龙灯,是小城人过年的真正收官大戏。过了这晚,“龙”将回归天庭,再要看见它,得等到来年过年了。因此,那晚的耍龙灯也叫“收龙”。

据民间流传,看爆龙灯,还可以让人“交运、脱运”。特别是当龙灯正在燃爆得激烈时,从“龙头”下方钻进去,从“龙尾”走出来。这样,便会散去人身上的霉运,好运也随之加身。

采青,是看完爆龙灯后的最后一个节目。

据说,采青是很有讲究的,所采的植物,必须一次性连根拔起,才能在新的一年中交上好运。否则,不灵。

于是,一般去采青时都要先仔细选中对象后,才下手。

而那天晚上,守护自家菜园子的农民们也很友好、和善,他们只是担心采青的人不懂得爱惜庄稼。因此,看见采青的来了,老远就会提醒道:你们好生点扯,别把地踩板了,也别抛洒了庄稼,有那个意思就行了哈!

大多数采青的都是抱着去试来年运气的想法,即使拔一棵芹菜或一棵小葱,都是那么的小心翼翼,轻脚轻手的,尽量不“踩板”脚下的土地。

在普遍的小城人心目中,所谓采青,只是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其主要目的,是郊外游走,在清新的空气中,观赏难得见到的元夕夜的景色又是一种享受。

何况,十五出门采青、游走,民间还有怯百病的说法呢。

于是,只要天晴,那晚上,采青、游春的人总是特别多。连平日从不上街的宅人,十五晚上,你也一定能够看到他的身影。

这时,你起眼一看,三五成群的游人,赶场般游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郊外乡村。人人喜气洋洋,互致着祝福和问候,一派祥和的节日气氛在小城的夜空中氤氲着。

如今,尽管许多元宵夜的节目和看点都成为了遥远的记忆。但是,如今的元宵夜更加的灯火霓虹。何况还有舞台表演、电影电视,手机祝福……照样踏春采青。

何不就让那饱蕴民间智慧的焰火架,那“狂龙”“瞅龙”的不熄龙灯鼓点,以及冲进正燃爆龙灯的“硝烟”中,渴望“转运”的那份天真,那份激情、那种激动,那种场面,那种别具一格的热烈……作为一种儿时的美好回忆去回味呢!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满堂(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南溪区作家协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