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钟学惠 ‖ 陆游留给荣州的文化遗产(二)
二、陆游赋予荣山旭水和荣州风物的文化内涵
山水名胜,美在自然,更美在人文。自然人文景观往往因为历史文化名人而名满天下。陆游的荣州诗词中,有大量关于荣州自然人文景观和荣州风物描写,它为我们探寻历史遗迹,复兴荣州物质和精神文明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陆游在荣州诗词中提及并赋有诗词的自然人文景点有龙洞、虎洞、啸台、横溪阁、高斋、西楼等。这些景点多有开发利用价值,可惜除啸台附于大佛寺而残存之外,其余景点大多或被居民占用或消失于无形了。
1
啸 台
啸台位于荣县大佛寺内的半山腰,有一题刻“啸台”。相传黄帝之子玄嚣打猎时在此小憩,是为“嚣台”。又传魏晋名士孙登来荣,登台长啸,其声悠扬,如凤凰之音。北宋称此为“孙登啸台”。1922年,清末翰林赵熙遂篆“啸台”二字刻于崖壁。此为荣州十二景之一,名“啸台游赏”。
在陆游的诗文中,啸台在“富义门外一里”,东山的半山。宋代的富义门,就是东门;出东门外一里的山,自然叫东山,又称大佛山,或真如崖。陆游对这一里地描写是:“客中随处闲消闷,来寻啸台龙岫。路敛春泥,山开翠雾”(《齐天乐•三荣人日游龙洞作》),“水绕山园,烟昏云惨,纵有高台常怯登”(《沁园春•一别秦楼》)。
啸台位于半山的悬崖上,台面宽约三米,长二十五米,天然一个长方形的观景台。在此登临可穷目千里,嘉州名山,烟雾弥漫,荣州景致,一览无余,“来朝日出春风动,更看青天万里开”,“脱尽名利缰索,世界元来大”(《桃园忆故人》其三)等佳句,说透了此处风景独有消苦解愁之妙!
宋时啸台背山面水,风明水秀,山上苍松翠柏,古木参天,浓阴蔽地,固有“松阴枕石放吏衙”(《初到荣州》)的诗句;斜对面旭水河碧波荡漾,一叶轻舟点水飘然,岸边垂柳迎风摇曳,到了陆游的笔下,化成了“啸台载酒云生屦(jù),仙穴寻梅雨垫巾”(《别荣州》)“浣花江色绿如黛,春风艳艳浮轻舫。行当系缆柳阴下,仰听莺语倾香醪”(《斋中夜坐有感》)的画面。
2
龙 洞
龙洞,亦称罗汉洞,位于县城东南大佛寺旁的山湾内,紧邻啸台。 洞口峭崖摩天如立壁,崖壁有唐宋造像和题字。 洞口终年有岩泉下滴,因滴水成坑,人们便因坑凿建“莲池”。 水滴池中,叮咚作响,有若鸣琴,故称“滴水成琴”。 若明月当空,月映池中,飞珠溅落击碎水中银盘,满池碎银跳动,银光闪烁耀眼,奇丽非凡,煞是好看,堪称佳境,被誉为荣州十二景之一,名“龙湫夜月”。
南宋诗人陆游除有《蓦山溪•游三荣龙洞》一词外,还有《龙洞》一诗(见前述);赵熙也有《罗汉洞》诗:龙湫传此岫,唐代有香林。受溉农畴沃,流花石砌深。众山如隔世,题壁一长吟。静极闻钟动,人坚念佛心。
这里曾建荣县碗厂,后改作电瓷厂,为保护和开发大佛寺景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计划搬迁,使大佛寺、龙洞、镇南塔连成一片。可时至今日,企业早已倒闭,只剩下破烂的厂房和下岗后生活无依的工人住在这里,大佛寺景区都已投资数以亿计改造过了,这里丝毫没有重现古代美景的迹象。
3
虎 洞
虎洞位于县城东北约一公里处。 因当地人称虎为大猫,故虎洞又名猫猫洞。 其洞藏在修竹丛中,清幽深邃,曾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洞高约两丈,深广数丈,面积近千平方米。 洞内凉爽宜人,空气清新,滴水成翠。 虎洞旁原有一寺庙,曰古硐寺,雕梁画栋,甚为气派,满堂佛像,金壁辉煌。 残存的石碑,记载着庙堂沧桑的历史; 斑驳陆离的建筑,留下岁月的刻痕。 清人赵熙书尺大楷体“虎洞”刻于洞旁石壁,字体遒劲有力,凸显赵体风格。 该洞依其形状似虎口,洞前山丘形似虎舌,洞后山势形似一尊剪尾而卧的老虎而得名。 陆游在《虎洞》一诗中曾作了这样的描述: 空山秋高木叶黄,茫茫百草凋秋霜。 逶迤深谷白昼静,群鸦竞噪众鸟翔。 洞中有虎何猛烈,牙如利刀爪如铁。 奋髯掉尾初出穴,昂头四顾吐其舌。 双睛忽动飞电回,层崖长啸阴风来。 山中黎藿谁敢采? 野外狐兔皆悲哀。
赵熙除有题字外,还有《虎洞》诗一首:古洞依山近县城,将军一过少人挑,老尼欲说兵荒事,含泪先闻念佛声。赵熙词《木兰花慢•虎洞》:古来荒可想,只城角,似仙乡。入石户深深,云阿寂寂,玉漏锵锵。洪荒自融气母,想风欢一泡裂岩岗。留作菟裘(借指退隐者的居处)住处,亦时心地清凉。
虎洞现在已被当地林姓居民与人合资建成一座休闲山庄,名“虎洞山庄”。
4
横溪阁
横溪阁,又叫双溪书阁,位于城北三里的耸云山南麓两江汇合处。 据《宋史》和《荣县志》记载: 北宋元丰末年,王梦易罢官回荣州,仿效陶渊明在家乡双溪河畔筑“归来亭”,第二年病故。 其子王庠、王序尚幼,向夫人筑石室,请名师教育二子。 后来王庠品学兼优,娶苏东坡女为妻(一说侄女)。 八行考试,全备为天下第一,为奉养母亲,不愿做官,被朝廷表彰为“廉汛处士”。 王序归乡后,又在双溪河畔建书阁,内藏皇帝的诏书和赏赐的书籍,以此夸耀。 书阁在宋代叫横溪阁,因双溪(梧枫水与寿水河)汇流,形成一个美丽的半岛,远山环抱、景色奇丽,双溪汇流的三角沙汀上,昔时松竹并茂,腊梅满地,水边桃花杨柳,古树参天,溪内水波荡漾,渔舟唱晚。 苏东坡曾趁看问女儿女婿时在此辅导后学,归来亭又叫东坡讲学亭。 陆游也钟情于此地,曾几度游赏,赋诗饮酒,留下《晚登横溪阁》诗二首和《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三首。
随着时间推移,归来亭和书阁早已不存。清光绪年间,县人揣度旧址重建坐北向南的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一幢,面阔5间25米,进深5间7米,中间建楼表示书阁,四面走廊,供游人游览,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北面对联一幅:“大宋小宋,大苏小苏,一朝难弟难兄,此地有二王合传;古文今文,古体今体,独占好山好水,何人更高阁藏书?”阁的南门正中一块大匾,上刻“横溪阁”三字,两边柱上悬挂一幅赵熙书写的对联:“北宋古书阁,东坡同党人。”此为荣州十二景之一,名“双溪书阁”。
荣县双溪湖
可惜当年名胜横溪阁如今已然不复存在。高斋和西楼等建筑均在当年荣州府治所内,如今已踪影全无,只能存在陆游的诗词里,印在历史和世人的心灵里了。
陆游的荣州诗词对大佛寺等寺庙只字未提,不知是诗人对佛没有感觉,还是什么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5
佳 酿
在政治上有卓见,军事上有韬略,文学上有才华的陆游却屡遭打击,壮志难酬。 他从首府临安,调到要塞镇江,后由南郑至荒城荣州,越调越是边远。 在此际遇中,他只好借酒消愁了。 “浊酒一樽和泪斟”“荔子阴中时纵酒,竹枝声里强追欢”“遇酒能狂似少年”,这些诗句就是作者当时的写照。 那时陆游喝的酒,是荣州所产的土酒。 究竟是什么酒呢? “郫筒味酽愁濡甲,巴曲声悲怯断肠”(《城上》其一)。 郫筒酒就是竹筒酒,可见当初荣州人也是像现在的一些少数民族一样,喜欢酿制竹筒酒的。 “行当系缆柳阴下,仰听莺语倾香醪”(《斋中夜坐有感》)。 香醪,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醪糟,这是荣县百姓至今喜爱的一种低度“嫦酒”。 “鹅黄名酿何由得? 且醉杯中琥珀红”(《城上》其二)。 鹅黄名酒,本系广汉酿造,诗人自是无法得到,他只能饮荣州产的酒。 因“荣州酒赤而劲甚”,故叫“琥珀红”。 这美好的名字,无意中留给了荣州酒业的一个美名,也算是大诗人留给荣州的一大遗产。 原属荣县的桥头酒厂倒是沿袭历史生产一种叫红毛烧的红酒,可惜避长扬短其一品名取作“鹅黄名酿”而非“琥珀红”,冒了他人之名,却丢了自家历史文化品牌。
至于荣县旭水酒业的起起落落,曾经的辉煌一时,而今的苟延残喘,是否与守着大佛寺,临近啸台龙洞,摆着金饭碗,用着双溪水而没有利用它来为提升自己品牌服务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无论茅台、五粮液还是泸州老窖,不管一线还是二三线品牌,无一不是在大打历史文化这这张牌。
在《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其三)中,诗人写道:“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这固然是诗人在苦痛中不能自拔,无可奈何的一种选择,但也确是他爱上了荣州瑰丽的山水和淳朴的父老的见证。他把荣州比作世外桃源。正因为如此,他把妻儿也接到这里,准备定居下来,在世外桃源中安居乐业,结束他那种“身如林下僧,处处常寄包。家如梁上燕,岁岁旋作巢”(《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的颠沛流离生活。可是,他身不由己,没过多久,“急急文书动驿尘”(《乙未元日》),“除夕得制司檄催赴官”,“丹碧未干人去,高栋空留句”(《桃源忆故人•并序》)只不过在荣州逗留了七十日,就不得不匆匆而别,发出了“临去画楼频依,何日重来此”的哀叹。
陆游在荣州短暂的七十天,由初来时的痛苦悲凉到逐渐爱上这里的风物人情,并打算把这里作为栖息之所。虽然成都之任又燃起了他报国图强的激情而永别了此地,但他的三十多首诗词却永远留给了荣州人民。我们将在诗人丰富的文化遗产的濡养下,秉承和弘扬“诗书之乡”的美誉,让古荣州这颗川南明珠更加光耀于华夏。
【参考资料】
1.《剑南诗稿》,陆游著,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论陆游在荣州的处境与悲情》,宁波大学李亮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6月
上期回顾:【方志四川• 历史文化】钟学惠 ‖ 陆游留给荣州的文化遗产(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钟学惠(四川省荣县第一中学校)
供稿:荣县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