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首次发现完整的贵族墓园建筑

作者:万玛加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2日​ 12版) 发布时间:2019-12-22 11:30:32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2日 12版)

2018血渭一号墓的部分出土文物 本版图片由国家文物局提供

【考古中国】   

“这次发掘的2018血渭一号墓,是针对3·15案的被盗墓而进行的。首次发现完整的墓园建筑,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所发现的高规格陵墓当中,保存最完整、结构最清晰的一座墓园建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考古项目负责人韩建华说。这种大型陵墓的结构,在以往的相关考古工作中从未见到过。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多分布于海拔3340-3500米之间。自1982年发现至今,热水墓群进行过四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墓葬近百座,出土丝织品、粟特金银器、玛瑙珠、红色蚀花珠、铜盘残片和铜香水瓶等文物,有力地证明了该地域是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重要节点。

考古界一致认为,青海都兰热水墓群的发掘,对研究吐蕃文明史、唐代中国西部地区的墓葬形制和当地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以及对藏族族源的探讨均有重要价值。

本次发掘的2018血渭一号墓,发现了完整的墓园和墓祠建筑基址,这在热水墓群尚属首次,其中茔墙、封土、回廊、祭祀建筑、照壁、木门道、照墙等也都属首次发现,刷新了对热水墓群的认知,也初步明确了该墓葬的整体形制。可以说,2018血渭一号墓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所发现的高规格陵墓当中,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的一座墓葬。

墓园建筑由茔墙、封土、回廊和祭祀建筑组成。茔墙平面近方形,东西33米,南北31米。其中,茔墙有排水设施,这说明墓园有明确的规划设计理念。茔墙之内有方形封土,封土四周用土坯包砌,东西26.57米,南北24.78米。回廊介于茔墙与封土之间,是围绕封土的通道,北侧茔墙上发现有出入的门址。回廊的发现印证了文献记载的绕墓供奉和祭祀的真实存在,为其提供了考古学证据。茔墙东北隅有祭祀建筑,由两座石砌房址(编号F1、F2)组成。房址平面均呈长方形。一号房址F1东西10.9米,南北9.84米;房址北墙开门,门外侧有曲尺形石砌照壁,房址内地面上发现有羊肩胛骨,以及插入地面的木柱,初步推测或与墓葬祭祀相关。二号房址F2,位于F1西北侧,东西5.58米,南北5.53米,房址东墙开门。

墓葬地下部分由墓道和墓圹组成。墓道位于墓圹的东侧,台阶状墓道,墓道内发现有殉马坑,呈南北长条状,南北长6.6米,东西宽1~1.13米。坑内殉有六匹马,是杀牲祭祀丧葬仪轨的重要证据。墓圹平面呈近方形,墓圹四壁发现有生土台阶,上铺青石碎块。目前考古发掘了二层台、三层台,台阶均不太规整。

墓圹填土中发现殉人。在墓道与墓圹衔接处发现照墙遗迹,系用土坯垒砌。发掘出土大量文物,有藏文木简、金银带具、饰品,丝织品、皮革、漆器、绿松石、水晶等。

“本次发掘的这座墓葬规模大、等级高,反映了墓主人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墓葬遗物种类丰富,质地多样,部分遗物的形制及装饰图案具有浓郁的萨珊波斯、粟特和中亚风格,有力地证明了都兰是丝绸之路青海道上重要的节点和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韩建华认为,所有这些发现都是研究热水墓群墓葬形制和墓葬制度的重要材料,是热水墓群研究的新突破和新进展。

(本报记者 万玛加)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