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莆田木雕:传统手艺的当代之路

作者:詹伟锋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0日 12版) 发布时间:2019-11-10 21:58:17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詹伟锋《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0日 12版)

 

传统题材作品《春晓》充分展现了莆田木雕精微透雕的技艺特点 本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林建军的作品《事事如意》(局部) 作者摄/光明图片

 

郑春辉的作品《闽乡多锦绣》 本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守望家园】

莆田木雕工艺历史悠久,始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传统风格。唐初,莆田的寺庙已有简朴的木雕建筑装饰、佛像和经书等;宋末元初,莆田民间艺人所刻人物、花卉等题材的围屏、栏杆,以及许多木雕古玩、乐器、家具等,均精妙生动;明清是莆田木雕工艺发展鼎盛时期,工艺上以细腻的圆雕和精致的透雕为代表,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宗教造像等方面,尤其在圆雕佛像、平雕建筑装饰上取得不凡的成就。

近年来,莆田木雕产业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借助政策引导与平台优势,结合传统中华文化与莆仙地域文化,充分汲取历史积淀,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牌。总体而言,莆田木雕在当代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内容题材、工艺传承和品牌打造为核心,这三个方面互为补充,有力地促进了莆田木雕在新时代中的产业转型。

题材内容 讲好中国故事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莆田木雕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努力用工艺美术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通过挖掘地域文化,谱写具有莆田特色的海丝故事;另一方面,结合传统文化题材,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

妈祖文化是莆田在南宋时期形成的以妈祖信俗为核心的地域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连。现今它成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文化遗产,也是莆田与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精神纽带。因此,当代的莆田工艺师们依托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力,创作出不少富有时代新风貌的精品。圆雕作品《妈祖》借鉴了南宋妈祖木雕的造型,并融入现代的审美理念,将妈祖塑造为集妩媚与庄严为一体的女性形象:妈祖面露柔美慈善的神情,头戴凤冠加冕旒,颈围云肩,身穿凤袍,项佩平安锁,腰系玉带,显露着雍容尔雅的气韵。妈祖头饰以帆形髻为主要特征,其梳理特点为将头发盘起,于后脑勺梳出船帆状发髻,寓意着一帆风顺的祝福。此类妈祖题材的作品,承载着对航海贸易与对外交流的美好祝愿,向世人传递着和谐友爱的理念。

传统的莆田木雕善用具有文化寓意和历史典故的题材,例如“二十四孝”“苏武牧羊”等体现我国传统儒家伦理教化思想,还有“麻姑献寿”“刘海戏蟾”“九鲤飞仙”反映当地民间传说以及博古图系列等。这些作品多重维度呈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与思维方式,能够以视觉手法呈现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

随着时代发展,木雕工艺师们开始不断突破原有的题材范围,有意识地将传统诗词、书画、戏曲转化为生动的视觉形式,这丰富了莆田木雕的题材内容,提升了莆田木雕的艺术价值。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可谓是他们的典型代表。他用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虚实相间的构图方式,以刀代笔,将古诗词的意境、平面山水绘画立体呈现,独树一帜地开创了莆田木雕乃至中国木雕的新风貌。他的《闽乡多锦绣》便是这一特点和风格的集中体现。作品以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深入考察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秀美风光为题材,运用传统国画的散点透视法进行构图创作,远处群山巍峨,近景竹柳成荫、炊烟袅袅,在欣欣向荣的景象中既看到田野生活的淳朴,又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细水环绕着层叠的村舍与廊桥、行人,勾勒出一幅深远的画卷。这不仅呈现了传统典雅的山水景观,更是以田园诗歌的表现形式赞颂了贫困山乡脱贫后富饶美丽的图景。

工艺技法 传承创新并重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田木雕在工艺技法方面,十分注意传承与创新并重,以梳理传统文脉、挖掘非遗价值为基础,以活化历史、保护传承为目标,不断推陈出新,以提升其在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莆田木雕的制作工艺是从唐宋时期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是中国四大木雕之一。莆田木雕制作工艺的特色主要体现于:以精到斧功闻名、以人物圆雕著称、以精微细雕享誉、以多层透雕见长、以清刀一“切”定型等。它的制作流程包括了选材相木和打稿勾线、打坯(斧头坯)、修光、磨光、表面装饰,以及配底座、配锦盒在内的多道程序。纵观莆田木雕的作品,它善于融会浮雕、圆雕、平雕和透雕等多种木雕技法,追求细腻生动的表现形式,熔铸恢宏的气势于精微的作品当中,蕴涵着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与艺术智性,这是现代匠人需要秉持与传承的精髓。

黄文寿用作品诠释了莆田木雕的这种传承性。他的圆雕作品《关公》使用了“斧头功”,以大、中斧劈粗坯,主要是界定形体之间基本的比例关系、空间深度与大面积的块面切除;在局部修坯阶段,用小斧头及平刀、圆刀、斜刀等工具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五官、衣纹和纹饰再深入加工,并对细节进行修光。通过这些刀法细致入微地营造了人物驰骋沙场的傲骨雄风,颇具韵味。

在传承的基础上,莆田木雕工艺技法还在不断创新。木雕工艺师们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手法,不断融入现代审美观念,创作出既具有传统木雕韵味又包含现代理念的作品。这种发展方向既是为了提升其在工艺美术产业中的竞争力,又是实现莆田木雕与时俱进、活化传统的方式之一。

在2017年的金砖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向俄罗斯总统普京介绍了林建军的木雕作品《事事如意》。该作品以精微透雕的技法在一块红木上雕镂了56只在丛林间嬉戏的狮子,象征着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友爱。这幅作品将莆田木雕的“精微”与“透雕”发挥得淋漓尽致:手雕、机雕并用,塑造出的狮子盘踞在各个角落,相貌威严却又形态各异;而多层次的镂空通雕,则刻画出重峦叠嶂的景致,创造了一个层次丰富、景深高远的微观世界。细细观赏,局部塑造精巧细腻,形象古朴典雅,刀法利落。整体构造上,它将“事事如意”的意象汇聚于一景之中,体现出以小见大的美学观,是近年来莆田木雕创新发展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产业品牌 完善发展格局

产业品牌的打造与推广是文化产业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品牌的战略性调整有助于产业实现向现代化模式的持续升级。因此,莆田木雕产业品牌的打造与推广在发展新型产业模式中变得尤为关键。

2012年莆田市将“莆田木雕”列入全市发展的五大品牌之一,随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意见》,对发展莆田木雕产业和重点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经过努力,部分企业不断壮大,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办厂,从本土办厂到驻外办厂,从单一经营到综合经营,产供销一体化,结合内销外贸,莆田木雕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现今,莆田市在原有的莆田工艺美术城以及艺博会的平台上,融合了仙游家具、文创产品、传统建筑等相关产业领域,已成功举办多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与“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联动海峡艺博会(厦门)、海峡工艺美术馆(福州)、文博会(深圳),整体产业实现了持续转型与蓬勃发展。此外,莆田市通过工艺美术展销会和电商平台,不断拓展莆田木雕市场,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产业品牌也开始发挥重要的影响力。目前,莆田已形成了以莆田工艺美术城为中心的“世界最大沉香、檀香木雕集散地”,并获得了“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礼仪工艺品之都”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积极利用政府构建的平台,自觉地扎根传统,立足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充分深挖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文化符号及民间技艺,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思想导向,以工艺传承与创新为物质支撑,以打造产业品牌为引领标杆,向世界展示大国工匠的风范——莆田木雕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色的当代之路。

    (作者:詹伟锋,系莆田学院副教授)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木雕技艺与文化研究中心”课题阶段性成果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