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助力地方文化繁荣发展 四川铜山三苏文化研究院在中江成立

来源:封面新闻 发布时间:2023-12-02 14:34:00 浏览次数: 【字体:

助力地方文化繁荣发展

四川铜山三苏文化研究院在中江成立

荀 超

北宋时期,来自梓州铜山(现在四川德阳中江)的铜山“三苏”——苏易简、苏舜元、苏舜钦,在文学、书法等方面的建树各有千秋,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为挖掘传承利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铜山三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2023年12月1日,中共中江县委、中江县人民政府、德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四川铜山三苏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文化传承创新系列活动,在四川中江启幕。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寻“铜山三苏”的魅力。

启动仪式

比东坡成名更早的“铜山三苏”

提起中江,很多人想起“一碗面”。但其实,这里不光出产美食,还孕育出了一大批仁人先贤,东汉儒侠王涣、天文学家赵延义,首译《资本论》的现代著名经济学家陈豹隐,特级英雄黄继光等彪炳史册。更有“初唐四杰”之王勃、骆宾王诗酒应和,诗圣杜甫墨迹留香,宋朝诗人范成大题咏飞乌留下千古佳话。

在这里,还有比苏东坡一家成名更早的“铜山三苏”,即苏易简、苏舜元、苏舜钦祖孙三人。一千年前,年仅22岁的苏易简在考场上挥洒三千余言的策试文章,名扬天下,成为宋代四川地区的第一个状元;苏舜元书法世人称赞,著有《才翁集》一部,有记载提到苏东坡评价“才翁草书真迹,当为历世之宝”;苏舜钦曾与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等一起大力倡导诗文革新,留下《沧浪亭记》等名篇,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为“苏梅”。

当天上午10点,随着舞蹈《印象凯城》的上演,四川铜山三苏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文化传承创新系列活动的大幕正式拉开,旨在以学术研究机构为载体,深入研究铜山三苏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推动“铜山三苏”文化挖掘保护、宣传利用等。

苏易简、苏舜元、苏舜钦祖孙三人华章辉映,与“眉山三苏”文脉相连,缔结了北宋文坛的“三苏”传奇。启动仪式上,来自广福镇学校孩子们表演的音舞诗画《三苏赋》就深情演绎了“三苏”故事,赓续、传承“三苏”文化。配乐诗朗诵《风从凯城拂过》、歌舞《莫听穿林打叶声》《风雨苏舜钦》等节目,也为线上、线下观众展现了“眉山三苏”与“铜山三苏”的文化互联,弘扬了历史文化名人的优秀精神品质。

活动现场

四川铜山三苏文化研究院成立

活动现场,四川铜山三苏文化研究院正式揭牌,并宣布了组织构架:四川省工业文化协会创会主席蔡竞任院长,德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杨庆龙任执行院长,四川省灾后重建基金会理事长邓文武任副院长。研究院下设学术委员会、事业发展部、品牌及对外交流部、书画部。

在蔡竞看来:“天才总是成群结队而来,当我们翻开‘巴蜀人才谱系表’我们惊喜地发现在北宋时代,还有一个也值得深入挖掘和传播的人文‘三苏’,那就是铜山‘三苏’。”早在大学时期,他就对“铜山三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创作了与苏易简相关的文章。2020年5月在中江调研时,他又创作了《八声甘州——初夏铜山拜“三苏”》一诗,歌颂“铜山三苏。”

“两个‘三苏’同在蜀地,又有交集,这种文化现象值得深入探讨。”现场,蔡竞还朗诵了自己写于2023年11月15日的新诗《满江红·铜山“三苏”赞》,并表示,“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有人去潜心发掘、记录和传播,深藏在历史深处的尘埃尚待有识之士去梳理和研究。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新活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我们更加主动地挖掘历史深度,感受文明律动。”

四川省广告协会会长,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经管会委员兼封面传媒科技董事长、总经理曹丰博士认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四川铜山三苏文化研究院的成立,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的诞生,更是一个文化使命的担当。”他以铜山苏氏家族在历史上涌现出的多位文学艺术家和政要人物为例,称:“我们要传承他们‘幼则束之以礼仪,长则教之以诗书’的家风文化,‘汉书下酒’的勤学苦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忠义之道。愿我们以铜山三苏文化为载体,再造一座‘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大美中江。”

节目表演

专家学者研讨“铜山三苏”文化

启动仪式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还以《三苏现象引发孪生素数猜想》为题,畅谈研究“铜山三苏”文化的原则和意义。“研究‘三苏’本质是文化问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不能简单延伸母版、套用模板、重复再版,必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有属于新时代的活版、改版与正版。”李后强说,“加强‘铜山苏氏’研究开发,有助于发现文化名人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巴蜀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助于推进成(都)德(阳)眉(三)资(阳)同城化建设。”同时,加强“铜山苏氏”研究,并与“眉山三苏”一起思考,也“有助于揭示中国文化名人产生的科学机制”。

当天下午,还将举行“铜山三苏”文化研究座谈会,谭继和、祁和晖、龚学敏、唐林、黎阳、黄礼登、汤忆玲、李贤彬等专家学者,围绕“三苏文化”如何“活”起来等议题,进行深度交流与探讨,助力历史文化底蕴“厚”起来,历史文化名片“亮”起来。

来源:封面新闻

撰稿:荀 超(封面新闻记者)

来源: 封面新闻
责任编辑:唐志昂
来源: 封面新闻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