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诸葛亮:以身许国 一世清廉

作者:王 嘉 来源:《成都日报》2023年6月26日第8版 发布时间:2023-10-23 14:29:38 浏览次数: 【字体:

诸葛亮:以身许国 一世清廉

王 嘉

国学大家钱穆曾评价诸葛亮说:“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诸葛亮,27岁受刘备三顾出山,先为军师,后为蜀相。在以后27年中,治理朝政“刑政虽峻而无怨者”“行君事而国人不疑”。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不仅是智慧的化身,还是廉政自律的典范。究其原因,除了他才高八斗、智胜一筹、功盖三分之外,最受人敬重、最能抓住人心的还是他“守身甚重,不沽名钓誉;两袖清风,不唯利是图;秉公执法,不以权谋私;鞠躬尽力,廉政自律”的人格魅力。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之所以被誉为“千古名相”,靠的不仅仅是他过人的智慧和谋略,更是他一生不慕名利,鞠躬尽瘁奉献蜀国的一片忠心。

诸葛亮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政治清明,社会安宁,但诸葛亮并不自满。对于刘备的三顾和托孤,他有强烈的使命感。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准备北伐,临行前向后主刘禅呈上了著名的《出师表》。表文言辞恳切,感人肺腑,反映出诸葛亮的感恩之情,表达了他为国事尽职尽责的忠诚之心,后世甚至有“读《出师表》不落泪者为不忠”的说法。然后,诸葛亮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北伐战争。234年8月积劳成疾的他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他做到了《后出师表》中所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武侯祠《前出师表》碑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诸葛亮北伐途中病危,留下遗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此种淡泊的超然态度,让人肃然起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一代代子孙,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面临逆境苦难,生死存亡之际,尤其具有无穷的感召力。每当中华民族遭受外侮、侵略和危难之时,诸葛亮的精神就成为民族复兴和振兴的动力,成为人们学习效法的榜样楷模。

威之以法 从严治蜀

三国时期,诸葛亮首倡依法治国,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严于律己,一身清廉,虽功高盖世,而毕生不受不污,廉洁自律,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诸葛亮深知治理国家的要领,从严治蜀,法令必不可少。诸葛亮制定了《蜀科》《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各项科条律令数十则。他坚持“威之以法”,坚持法律面前虽仇必赏,虽亲必罚,整顿吏治,使得蜀汉社会安定。诸葛亮治蜀期间,不仅制定了大量科条律令,定下了大力发展农业、水利、织锦、冶铁等政策。诸葛亮还身体力行,大到军国大事,小至校对文书、检查账目、处罚士兵等琐碎之事,他都事必躬亲。

诸葛亮以身作则,官员的俭朴和廉政水准迅速提高,蜀汉政权上下以节俭为荣,形成了一种崇尚节俭的良好社会风气。在诸葛亮的影响下,蜀汉各级官员“清心寡欲,约己爱民”,大将军费祎“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蔬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常人”;车骑将军邓芝为官20余年,“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重臣董和为官20余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而诸葛亮最欣赏的姜维,虽官至大将军,却也宅舍弊薄,资财无余,“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另一方面,杀彭羕、斩马谡、黜来敏、罢廖立、废李严。这些受到法律制裁的人中,有的是皇亲国戚,有的是亲随旧故,有的甚至是托孤重臣。这些位高权重的人犯了法,诸葛亮该杀就杀,该贬就贬,绝不姑息。大臣张裔称赞他说:“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免。”

“吏不容奸,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诸葛亮造就了一个廉政时代,蜀汉因而成为三国时期治理得最好、官员作风最端正的政权。蜀汉境内法令规范严整、奖赏处罚讲求信用,老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强不欺弱,一派政治清明的景象,涌现出了蒋琬、董允、费祎等蜀汉贤臣。

自报财产 家风传世

一个人能不能勤政清廉,除了对国家的忠诚信仰,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能不能正确对待家庭,正确教育自己的子女。《诫子书》《又诫子书》《诫外甥书》是诸葛亮教育子女、家风家训的体现,影响后世。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短短86字,阐述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淡泊明志,俭以养德,是诸葛亮人生经历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至今仍具有非常积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被许多人视为座右铭。

诸葛亮的言传身教,令子孙均成为志向高远、性格刚毅、忠于职守、重于国事的朝廷中坚。诸葛亮长子诸葛瞻在魏将邓艾伐蜀的战斗中,被围于绵竹,拒不投降,最后战死沙场,时年37岁。诸葛瞻长子诸葛尚,也在这次绵竹突围战中“与瞻惧殁,战死疆场”。蜀亡后,司马炎想诏录诸葛亮第三子诸葛怀,“公车促至,欲爵之”,但怀谨守家风,决计身不事二国。诸葛亮一家三代尽节,满门忠烈。

《三国志》记载,刘备攻取成都后,封赏功臣,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为最高等,“金各五百斤、银千斤,五铢钱五千万,锦千匹”。诸葛亮一生受赏赐无数,但大多分给了将士和下属,自己的家人和家族厉行节俭,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他在《又与李严书》中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家里没有存款,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诸葛亮临死前,在写给蜀后主刘禅的《自表后主》一文中,公开了自己的财产——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内无余帛,外无赢财”,仅能维持普通生活水平。古代并无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但诸葛亮主动自报家产,光明磊落、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堪称“官员财产公示第一人”。

扩展阅读

武侯祠三绝碑

诸葛精神的历史见证

王 嘉

在成都乃至全国历史上众多的诸葛亮纪念祠庙中,刘备陵庙旁的武侯祠,即现今的成都武侯祠最负盛名。从唐代开始,来昭烈庙、武侯祠拜谒、游览的官绅文人络绎不绝,他们题记作诗,留下墨宝,使碑刻成为武侯祠的一大文化特色。武侯祠现存碑碣近50通,分别镌刻于唐、明、清及近现代,其中,以唐代石碑——《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最具代表性和历史文化价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一级文物”。这通唐碑被誉为“三绝碑”,诸葛亮廉洁贤明的点滴也能透过岁月的痕迹,从中得以窥见。

走进成都武侯祠,在大门与二门东侧的碑亭中,便能看到《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碑。这通唐碑现存碑体通高达到了3.67米,是西南地区迄今保存完好、碑体最大的少数几通唐代碑刻之一,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唐宪宗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武元衡率领28位僚属前来武侯祠拜谒,令节度府掌书记裴度撰文立碑,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并以此激励当代人和后世。

裴度是唐代中后期的一位中兴名相,曾历时四朝(宪、穆、敬、文)皇帝,数次被起用为宰相。他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在碑文中他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倾敬仰慕之情,称颂了诸葛亮的文治武功。文章开篇就写道:“度尝读旧史,详求往哲,或秉事君之节,无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无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则蜀丞相诸葛公其人也。”意思是:我裴度曾遍阅前代史书,仔细寻求先贤哲人;这些人物有的具备臣子对待君主的忠贞节操,却没有扫平混乱局面,开创王业的才能;有的深得立身处事的道理,但缺乏治理民众、管理官吏的方法。如果说有谁能兼备这四种美德,并能运用它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那么,就唯有蜀汉丞相诸葛亮了!

文章写好以后,由柳公绰书丹上石。柳公绰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柳氏两兄弟书法造诣旗鼓相当,明代荣华曾在唐碑题跋评价他们的书法说:“兄弟二人皆守正不回,所以笔法各臻其妙也!”通观碑文,柳公绰的楷书端肃浑厚,古朴自然,笔力雄健,遒劲端严,其结体、用笔和趣韵代表了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不愧是唐代楷书中的典范。除了书法上的成就,柳公绰仕途成就也可圈可点。他一生两任京兆尹(官名,相当于今天首都的军政一把手),三任御史大夫(相当于监察部门的最高长官),三任尚书,所到任上皆有佳绩。他庄重严肃,不苟言笑,属下见之莫不敬畏,就连当时的皇帝都对他礼敬三分。

唐碑为我们今天了解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建树和高尚的人格德行,以及古人对他的瞻仰和品评,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有益的借鉴。在唐碑右下角有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四川巡按荣华的题跋:“人因文而显,文因字而显,然则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相与垂于不朽也。”故因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柳公绰的书法而名重后世,故唐碑被称为“三绝碑”。

敬告:本文已经成都日报授权转载,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成都日报》2023年6月26日第8版

作者:王 嘉(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来源: 《成都日报》2023年6月26日第8版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