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在三苏祠,打开一扇通往中华文化的大门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3-07-27 21:37:38 浏览次数: 【字体: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供图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古木扶疏。七月盛夏,位于眉山市区的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迎送着往来游客,给人以典雅清幽的第一印象。

不少游人的目标,是三苏祠式苏轩举办的《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1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展厅和106亩古典园林组合的沉浸式展览,让观众从既能观看,又能互动体验,既能欣赏文物,更能从中看到文化。

三苏祠,正是一扇通往中华文化的大门。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来到三苏祠,十分感慨地表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这是对三苏祠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肯定,也对三苏祠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和要求。”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表示,要以更强的历史自觉,把三苏祠放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中去审视,把“三苏”放在民族自信的道路上去标识,从“三苏”身上找到作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有的志气、骨气、底气。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供图)

传承阐释,开辟新时代苏学研究新视野

7月26日上午,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朱刚,以“从桃源流出的江湖——苏诗的‘江湖’书写”为题,分享自己多年来对“苏诗”及苏轼人生命运的体悟。

《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现场(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供图)

这是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主办的“东坡大家讲”第五讲。今年3月开讲以来,“东坡大家讲”先后邀请多位苏轼研究专家学者,围绕其政治理念、家风家教、人生哲学、文艺成就等举行普及性讲座,向公众展现更为全面立体的苏东坡。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此前多次参观三苏祠,但在三苏祠讲东坡还是第一次。“能有机会在东坡老家讲东坡,是我这个在大学讲了几十年东坡的老师最高的荣誉。”这位“超级苏迷”表示。

一年多以来,“东坡论坛”“名人大讲堂”“东坡大家讲”等三苏文化主题讲座共举办40余次,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的“学术浓度”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三苏祠积极搭建专家智库,组建了以袁行霈、黄惇、张志烈、曾枣庄等国内专家为成员的学术委员会,全面搜集整理三苏文化相关文化资源,孵化一批权威学术成果。

由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和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共同主持的45卷本《苏轼书法全集》就是一例。过去,作为直接呈现苏轼文学艺术的媒介,苏轼书法相关整理研究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尤其是不少作品从未公开出版过,极不利于东坡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为此,编撰团队天南海北搜寻、梳理、考证东坡书法遗迹。

最终形成的《苏轼书法全集》,共收录海内外20多家文博机构及私人藏家收藏的苏轼一门书法作品940余件,去除同名作品后有500余件,其中苏轼作品约460件。可以说,这部《全集》几乎囊括了当前传世最重要的苏轼书法墨迹和历代刊刻拓本,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收录最全、材料最新、出版规模最大的一种。

深化研究,创新阐释,开辟新时代苏学研究的新视野、新境界,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已经明确了家风家教、家国情怀、治国理政理念、民本思想、人文精神等今后的方向和重点。“讲清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与发展,以精深的研究成果展现三苏祠的博大,以丰满的阐释展现‘中国有三苏’的自信。”陈仲文表示。

《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现场(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供图)

守正创新,用时代审美奉献地道“川味”

“圆满收官!”7月20日晚,石家庄大剧院,四川人艺话剧《苏东坡》落幕,为期两个月的2023全国巡演圆满结束。“东坡居士,豪迈如是;观剧如我,热泪盈眶”“话剧很棒,身临其境”……社交平台上,观众们纷纷点赞。

此前,四川人艺特意将巡演启动仪式选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举行,相关演职人员走进三苏祠寻找初心,以最佳状态出征。“去年以来,我们不断从艺术性和观赏性方面进行打磨,让它更加紧凑、精致。”四川人艺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不断“回到”三苏祠,结合苏东坡的政论思想等内容,继续对这部原创话剧进行提升。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年多以来,从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汲取灵感,乃至在此创作的文艺作品“井喷式”亮相,成为四川以及全国舞台上的靓丽风景线。

《苏轼书法全集》封面(受访者供图)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就是见证者之一。2022年8月,由陈智林演唱、著名作曲家李天鑫作曲的戏歌《定风波》MV上线。视频中,陈智林化身“苏东坡”,用川剧声腔在三苏祠传递苏轼的潇洒人生,带领观众感受古祠风韵,文脉源长。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届四川艺术节上,由他主演的川剧《梦回东坡》也将首演。

创新不仅在内容主题,也包括形式载体与传播渠道:一年来,三苏祠与互联网头部文化IP“意公子”合作推出短视频,拍摄“中国有三苏”系列短视频国际传播节目,持续开展东坡诗词擂台赛等特色活动……换一种“打开方式”,文化之美得以丰富和放大,三苏文化越发“接地气”,融入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日常生活。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让年轻人“喜闻乐见”。

“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有价值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要站在‘00后’的角度,用最好的腔调传承、推广最地道的四川文化。”陈智林认为,要用今天的审美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认知发展,守正创新,让四川语汇得到更广的传播。

这也是文艺作品、文化产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可能路径。下一步,三苏祠还将推进品牌化输出,建立三苏文化IP形象,同时创新文化出海方式,面向世界讲好三苏故事,实现从内容到产品到服务的全产业链输出。

四川人艺原创话剧《苏东坡》剧照(四川人艺供图)

普及推广,让三苏文化“走出去”“活起来”

七月盛夏,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式苏轩,今年6月8日开展的《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观者不断。作为全国首个以三苏家风家教为主题的展览,本次主题展由四个部分组成,除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藏,还展出了来自上海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等10家文博单位的百余件(组)珍贵文物。

文物只是其中一个看点,为了让观众感兴趣、看得懂,展陈设计也花了大功夫。“进入三苏祠,便是进入了展厅。”主题展策展人翟晓楠揭秘:以三苏祠为依托,室内室外联动展示,打造表现三苏父子家国情怀的“景观式展览”。

从历史长河中“活起来”,走进当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是三苏文化传承弘扬的题中应有之义。特色鲜明的展览,成为三苏祠一大亮点。

借此推动三苏文化“走出去”,三苏祠更是不遗余力。2022年11月29日,由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参与承办的《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亮相四川博物院,以国内39家博物馆的274件珍藏和场景营造,带领观众通过苏轼的人生经历,感受北宋社会风貌。今年7月,《苏家园子——三苏祠主题绘画展》在眉山市美术馆举行,三苏祠一口气拿出75件馆藏绘画作品,让优质文博资源更多面向世人。

陈仲文表示,以更高的站位推进三苏祠展陈改造提升,增强展陈的义理性、叙事性、系统性和体验感,打造具有全国范围影响力的精品展览,不仅有助于以更广的渠道传播三苏祠的“名”,也是三苏文化普及推广的重要手段。

除了展览,相关的探索也不断丰富、深化。今年4月,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入选首批四川省文博研学基地名单,“苏轼是怎么炼成的——探索苏轼成才之秘”等三门研学课程入选首批四川省文博研学课程推荐名单,数量在全省位居前列。线上线下,三苏祠还开发了《文曲星苏轼》3D研学课程,不定期举办古琴、插画、香道、点茶、书法等公益课程和雅集活动,让各个年龄段受众都能品味传统文化之趣、之美。

聚焦三苏文化传承重点领域,三苏祠方面有了更多设想。“以党员、干部、青少年为重点,以三苏祠为载体加强三苏文化家训家风教育,在三苏祠建设苏门家风家教馆,打造流动展馆,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陈仲文说。

来源: 四川在线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