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诗词里的上巳节‖蒋德均
诗词里的上巳节
蒋德均
上巳节,因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故又俗称三月三。在中国,尤其是汉民族聚居地区由来久远,有历史,但缺记载。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科学技术的落后,人们面对神秘的自然与复杂的人际社会,形成了自然与祖先崇拜的信仰或原始图腾,可以说,所有的节日起源与演变都与此相关。上巳节是一个“祓禊 ”的节日,此时已是春暖花开,人们在水滨举行祭祀仪式,去污洗垢,消除不祥,祈祷祥瑞。古人认为,沐浴可洗去霉气,迎来好运。
学界普遍认为,任何一个完整的民俗节日,都需要具备三个基本因素:固定的时间,特殊的习俗,特定的名称。
上巳节在魏晋时期便固定在农历三月三,并逐渐演变成为在环境优雅的水边饮宴和郊外游春的节日。
关于它的起源,有人认为起源于兰汤沐浴除垢辟邪的一种先民巫术活动。先民认为,万物有灵,兰草 作为灵物,具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兰汤沐浴可舒筋活血、清新提神、畅悦心境、振奋精神,所以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斋戒,其中包括采用当时最好的沐浴方式-—兰汤沐浴。另一种观点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先民的生殖崇拜。祓禊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是男女春日相欢、妇女祈孕的信仰行为,而持兰草或香薰草药沐浴,具有唤起欲望、刺激性欲的作用。水是神秘的感生之物,水也是万物之源,妇女临河沐浴不仅欲洗去一冬的尘垢或不洁,也盼望或祈祷触水感孕而得子生育。这种行为是与原始宗教因水而孕、近水祝殖信仰密切相关的。还有人认为,上巳节起源于轩辕黄帝的生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故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总之,上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上古时代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春和景明,春暖花开,人们走出家门,相集于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周礼 》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论语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应该描写的就是当时祓禊的情形。祓禊,就是到水滨去洗濯,去除宿垢,让水冲走身上的灾晦之气,有祈福与保健康等意义。《后汉书 》:“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
魏晋时代,当时社会有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的风尚。上巳节祓除灾异的意义大大减弱,而踏春赏游之意越发浓郁,尤其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临水宴饮及其吟诗赋文的节日。
唐时,上巳节成为隆重的节日之一。节日内容除修禊 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宋吴自牧 在《梦粱录》中记载:“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写的便是上巳当日,长安 城内男女老少盛服而出,在曲江畔宴饮、郊游的景象。杜甫的《丽人行 》对此盛况亦有描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白居易在《三月三日谢恩曲江宴会状》一文中也记载了长安上巳节盛况。
令人费解的是宋代以后,三月三上巳节在北方销声匿迹,不见于官方文献记载,但在南方西南部分地区依旧流传。有专家认为,这或与中国地域辽阔有关,或与气候差异有关,或与新的王朝建立有关。
由此我们可以肯定,上巳节是华夏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它既有祓禊 祈福、洗浴辟邪的习俗,也有婚配求偶、生育求子的内容,还是一个游春踏青、聚会欢宴的盛大节日,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游春踏青、聚会欢宴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下面,我们来欣赏古人书写上巳的诗文佳作。
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
西晋·张华
暮春元日,阳气清明,
祁祁甘雨,膏泽流盈。
习习祥风,启滞异生,
禽鸟翔逸,卉木滋荣。
暮春时节,春暖花开,天清气明。淅沥春雨,润泽大地。习习春风,吹绿万物。鸟儿飞翔,百兽奔跑。万物复苏,欣欣向荣。诗歌给人以蓬勃生机,万类欣然之感,自然如此,人类亦然。
兰亭集序
东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篇不是诗歌胜似诗歌的序文,是“书圣”王羲之为公元353年(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日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与名流高士谢安 、孙绰 等人举行风雅集会的诗文集而作,故曰《兰亭集序》。文章先序兰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说明做诗作序的缘由;有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雅集时的情景,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同时,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人生观、自然观等。
兰亭雅集 傅抱石/绘(图片来源:新华网)
三月三日率尔成章
梁·沈约
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
开花已匝树,流嘤覆满枝。
这首诗写出了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的自然景象:天气晴朗,太阳高照。繁花满枝,鸟鸣期间。诗人认为,一年美景,尽在此日。
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
陈·江总
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
北宫命箫鼓,南馆列旌麾。
绣柱擎飞阁,雕轩傍曲池。
醉鱼沉远岫,浮枣漾清漪。
落花悬度影,飞丝不碍枝。
树动丹楼出,山斜翠磴危。
礼周羽爵遍,乐阕光阴移。
诗人说,在上巳这美好的日子里,自然万物欣欣向荣,一派和美,充满生机与活力:楼台亭阁,装饰一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花儿从树枝间悄然飘落,人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饮酒赋诗,其乐融融,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唐·王维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
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
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
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唐·王维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
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
苑树浮宫阙,天池照冕旒。
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唐·王维
彩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
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
不数秦王日,谁将洛水同。
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
天保无为德,人欢不战功。
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聪。
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
唐·王维
长乐青门外,宜春小苑东。
楼开万井上,辇过百花中。
画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
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
渭水明秦甸,黄山入汉宫。
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
围绕上巳节,著名诗人王维创作了不少应制之作,这是对诗人人格与才华的考验。这些诗作,大多写景绘物、歌功颂德,其艺术价值不高。但通过这些作品,可窥见当时社会风气与习俗,具有一定民俗价值。
丽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匎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诗开篇即点出时间:三月三日上巳节。诗人用细腻的笔法、富丽的词采,描画出一群体态娴雅、姿色优美的丽人。接着又言其服饰之华丽和头饰之精美,所有这些无不显示出丽人们身份的高贵。全诗场面宏大,词采鲜艳富丽,笔调细腻生动,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以及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从场面情景和情节细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这首词是写清明与上巳时节西湖的美景以及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描绘出人们游春的欢乐气氛,从而衬托西湖之美。着重描绘日暮回城时喧哗熙攘情景,结句颇有意味,突出了游春的主题。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宋·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这首词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厚的感伤情绪,写得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而笔意浑成,虽为短章却有长调铺叙的气势,寄予了作者的国破家亡之恨和国家社稷的之情。美好的春光与消愁的酒宴并未给词人带来欢快,相反更勾起对故国的思念和惆怅。
鹧鸪天·上巳风光好放怀
宋·辛弃疾
上巳风光好放怀。忆君犹未看花回。茂林映带谁家竹,曲水流传第几杯。
摛锦绣,写玫瑰。长年富贵属多才。要知此日生男好,曾有周公祓禊来。
农历三月三上巳节,正是游赏春天的好时光,茂林修竹,曲水流觞,尽兴畅饮,铺叙文章,展现才华……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周公也会为你祓禊,保佑你早生贵子。
上巳游显亲寺题其壁
宋·方岳
芳草垂扬水底天,半晴半雨作春妍。
幅巾道服篷船坐,不是诗仙即酒仙。
这首诗描写了上巳节的风景:芳草茵茵、杨柳依依,或雨或晴,但春光都那么美好!如此美景,自然要荡舟要游春要饮酒要吟诗,“不是诗仙即酒仙”。
上巳感怀
明·仇远
一春无况嬾游山,风景依然三月三。
十里杨花深似雪,马蹄无路入江南。
三月之美,美在春天。春天之美,美在风景。风景之美,美在游人。游人之美,美在心境。以审美的眼光、美好的心态观赏大自然,一切皆美。杨柳依依,杨花似雪,打马而过,神清气爽。处处江南,处处美景。
上巳日紫峡山人席上
明·朱朴
三月三日天气新,杏花飞帘散馀春。
但将酩酊酬佳节,何用浮名绊此身。
城外青山如屋里,东家蝴蝶过西邻。
一年好景君须记,能解閒行有几人。
这首描写上巳节的七律诗善于化用典故、借用名句,描绘出生机蓬勃、酒香花香的暮春时节景色,而且诗人悠闲自得,悠游其间,自由自适,超然俗外,尤其令人羡慕!
上巳燕至
明·汤显祖
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
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
诗歌语言清浅,自然流畅,寓意丰厚,哲理深刻,无我无间,相于一体,写出了对美好的渴望,对江南的向往。
鹧鸪天·上巳同夫子游丰台
清·顾太清
南郭同游上巳天,小桥流水碧湾环。
海棠婀娜低红袖,杨柳轻盈荡绿烟。
这首词抒写上巳节与夫子(先生)同游丰台,举目是小桥流水、海棠婀娜、杨柳轻扬、芳草碧绿……春意正浓。如此美景,又如此心情,情景交融,感物抒情,自然天成。
上巳日别香麓诸子
清·方仁渊
诸子自修禊,怜予独远行。
只因身世贱,转觉别离轻。
碧树故乡色,白云游子情。
那堪烟雨里,啼尽子规声。
离别或送别题材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表达的永恒题材,尤其是在美景如画的春天里,往往更添几分愁绪。“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也。”这首诗也抒写了诗人告别诸子、独自远行的离愁别绪,加之上巳日(农历三月三)大多已是暮春时节,布谷声声,子规啼血,更让人难舍离别,愁绪萦怀。
作者简介
蒋德均,笔名文生,研究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学会理事,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宜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型文化丛书《李庄文丛》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写作学、古代文化、地方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写作》《商务与政务写作》主讲教授。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2个,负责多个大型文化文学写作项目以及纪念馆展陈策划与撰稿。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册,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刊发作品和文章。作品选作985、211和“双一流”工程大学通识博雅教材。出版《诗歌语言艺术论》《文学再思录》等学术著作6部,文化随笔集10部,《文生抒情哲理诗选》《与名人为伴》《一江春水》《另一种天问》等诗集2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册,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文章入选全国高考语文阅读材料和党政领导干部学习材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德均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