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从《典籍里的中国》之《越绝书》说起‖梁志友

作者:梁志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4-10 10:32:07 浏览次数: 【字体:

从《典籍里的中国》之《越绝书》说起

梁志友

央视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演员声情并茂的表演和主持人的互动,把厚重的历史典籍和国学读本,生动、直观地呈现给观众,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也光大了民族精神。这个系列节目于教、于学、于践,予人之益,超出了舞台效果,深化了栏目主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说实话,今年2月4日播出的《越绝书》,我恰好没收看,是因孙子在上网课。我家有个规矩,家里只要有谁在书房作息,一般都不收看电视,以免干扰。直到最近县地方志编纂中心领导向我推荐了《越绝书》,我才匆忙百度了一下,后入图书馆浏览,读后感觉确实是部集自然、地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为一体的读本,对方志编纂颇有启迪。

之前,喜欢文学,养成爱读书阅报的习惯,偶也动手写作,算起来可以集结成书了。2017年入行编纂部门志,为扩大知识领域和视界,也泛泛涉读《史记》《天全州志》《天全县志》等书籍,还不时翻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官方微信“方志四川”发布的文章,以此为镜,提升和规范自己的文字功底。还真是越读越多,越感到行文的轻松。几年下来,也算小有成绩,编修了几部部门志。而且,因修志须查阅大量档案资料,沉到基层走访,一来二去,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净化了心态,对自己的文学爱好也多有帮助,也就有了多篇文章在报纸、平台刊出,并收入本地相关丛书。

天全古为西夷徙都之地,亦曰徙榆。从出土文物考证,五千年前已有人类从事活动,繁衍生息。古代先民为徙族,系羌民族一个支系。天全属于少数民族栖息地,也被叫着蛮地。方言里用“阿”字打头的称谓,应该是与藏、羌文化都有渊源。

徙人立国时间约公元前16世纪,历夏、商、周、秦、汉。《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徙已是西南夷中“以百数”的大国,其疆域除今天天全外,还包括荥经、雨城、芦山、宝兴及泸定部分地区。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以故徙都(今始阳镇)置徙县,为天全建县之始,后改徙县为徙阳、枞阳,县置地仍在始阳。直至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平定巴蜀,调整蜀地行政区划,设置杨启县(今天全)。此后,还经历了唐末至清初土司自治的790余年统治,形成固态和独特的土司文化。1729年“改土归流”,恢复县(州)制,几经历史变迁到解放。

而“天全”县名的出处,最早于元代。《天全县志》载:至元二年(1265年),元朝廷正式设碉门黎雅等处安抚土司,后改六番招讨司、司治设碉门(今天全城厢镇)。《天全州志》及清初县内著名文士杨振业《灵和乘略》记载:“元易其名,曰天全,则因其地大小漏天之间,而雅所从入之飞仙关,旧名漏阁,故易曰全”。即天全自来多雨,古称漏天,易漏为全,曰“天全”。而《天全州志》亦载:“治北四十里有天全山(今老场乡,上有明代庙宇天全寺),州因此而出名”。《天全县志》认可“易漏为全”的根据。

天全位于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康巴文化东端,为少数民族杂居区,语言融汇了北方方言和天全本土方言,特点鲜明。天全又是入藏古道所经地,史称“巴蜀屏障,南诏咽喉”“三十六番出入朝贡必经之地”。由此衍生的“茶马文化”和“茶马古道”,以及“藏传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1935年6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刘伯承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率中央红军长征北上,攻占天全,打土豪,分田地,播下革命火种。同年11月,红四方面军进驻天全,建立苏维埃县、区、乡、村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留下红色遗迹,成为今天天全宝贵的红色资源。

天全县红军村(图片来源:天全县人民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天全县历经改革发展,书写下历史新篇。盛世之时,编修地方志史,把一地历史、人文、景观、山水全景似呈现出来,留存后世,是件功德无量之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梁志友(四川省天全县)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