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生生流长 熠熠生辉‖易礼述

作者:易礼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2-09 14:59:49 浏览次数: 【字体:

生生流长 熠熠生辉

观《典籍里的中国》之《越绝书》有感

易礼述

2023年2月4日晚,央视总台综合频道播出《典籍里的中国》之《越绝书》。节目以“戏剧+影视化”和穿越时代对话的形式,以《越绝书》为主题,以明代方志大家杨慎为主要人物视觉,跟随专家学者和表演艺术家们深入浅出的解读,回溯《越绝书》仁义民本思想及吴、越争霸历史故事,领略地方志在古今流转中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阐释文化自信,传播典籍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

《越绝书》,又名《越绝记》《越绝》,是记载地方史的杂史,现存15卷。该书以春秋末至战国初期吴、越国争雄的历史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列国,对这一时期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涉及,为后来的地方志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此起,生生流长,熠熠生辉。

地方志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越绝书》开了地方志先河,为中华文明赓续五千年不断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中华文化典籍。其中的许多记述,不见于现存的其他典籍文献,而为此书所独详。这些少见的记述,则可与其他典籍文献互为发明,彼此印证。在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利用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予以深度发掘。

《越绝书》的民本思想,与当今以民为本、人民至上观点一脉相承,以“绝”为主线记述重要历史故事和重大事件,所阐释的“绝”体现在:

一是“绝地求生”。越国被吴国打败,吴王以降吴或屠戮俘虏百姓为条件,威逼越王勾践投降。为免生灵涂炭,勾践卸甲摘冠,愿随吴王为奴三年。越国上下齐心,誓言同心协力,绝地求生,是为一绝。

二是子贡游说五国,扶弱削强;勾践卧薪尝胆,由弱图强,十年生聚,反败为胜,是为二绝。

三是越灭吴后,止兵安民,尊周室,安天下,是为三绝。《越绝书》上溯大禹治水,导江辟地,绝地求粮。

故事所阐释的朴素民本思想,与当今的“以人为本”和“人民至上”新时代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方志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责无旁贷。古人修志,一般为地方行政长官担任主修,其余编撰人员由主修聘用,雇佣关系分明,修撰人员只对主修负责,按官长要求的意愿完成即可。而今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修志人员,肩负“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重任,责任重大,无上荣光。观看央视《典籍里的中国》之《越绝书》节目后,对地方志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新时代的新方志工作者,不仅要忠实地、负责任地记述好本行政区域的历史和现状,同时还要努力地发掘和传承当地优秀历史文化,千方百计地将馆库资料和流传在民间的史料、典籍开发利用,将蕴藏于其中的善行、义举、慈济、勤俭、孝廉及良好的家风、族规、公序良俗等发掘出来,让这些被尘封了的文字“活”起来,领略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罗江现存四部清代《罗江县志》,清代李调元编著大型史料集《函海》,流传于民间的若干族谱和私人著述,其中有许多经典值得开发利用。《县志》载成都知县张文梵《农书》、罗江知县沈潜《农桑说》推动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记历清代五朝,多次受清帝褒奖的寿人大善人谢华元一生勤奋、济困扶穷、热心公益等善举;《函海》载清乾隆进士、钦命琉球副使李鼎元《使琉球记》记台湾琉球诸岛属清廷管辖等重要史实;范卓《岁月留痕——我的父亲母亲》记著名文化人士范英士支持陈毅在四川合川县开展革命斗争事迹;《范氏族谱》载宋代名人范仲淹著名的“忧乐观”和所订的家训族规,范仲淹的清廉身世和家训族规被广泛宣传,族人聚居地范家大院被列为廉政教育基地。

地方志事业的发展、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人,关键在有一支甘愿献身地方志事业的队伍。已故的原罗江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军(1963—2021),是一位本土地方志工作者,他38年工作经历完全献身于地方文化工作,其中有18年从事地方志工作。他的地方志情结,在其撰写的《罗江县志·编后记》(2015年)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记载罗江县近现代史是一件很有意义且急迫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前辈和前辈的子孙都从这段不平常的历史中走过来,许多人也曾竭尽绵薄之力参与推动这段历史,而又曾身不由己地被这段纷杂烦扰的历史所推动。这使我们在记述罗江这段历史中不仅产生了特殊的亲切感,而且还产生了无以言状的沉重感,但并不因此而使我们更加容易厘清、读懂和写好这段历史。一个县域的强弱盛衰、县民的荣辱悲欢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走出因果的铁律,我们今日的殷实与惬意,都是过去勤耕苦读结出的硕果。我们想要使后人幸福与安康,就须将良种一粒一粒地播,或将有好果实满仓满屋地收。政治是车,民心是路,史志是镜。路不平,车颠;心不平,政覆;镜不明,颜秽。若有事业心的人叫我们把历史写在纸上,责也;若有明事理的人让我们把往日的成败映在镜中,智也。期以唤起人们大体能读懂罗江的历史之重、现实之感和未来之善。历史是我们的昨天,只有了解昨天,才能珍惜今天,图谋明天。”这段话,是他18年方志工作经历的写照。他在方志工作中,既是组织者,又是编纂者。他完成了全志的5篇和凡例、大事记、概述、编后记和索引。他对县志稿编纂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他不恋官位,坚守志业,主动辞去区政协专委会主任职务,以普通编辑身份坚守县志最后阶段工作,直至县志出版;他是因病去世的,在病中,仍坚持参加旧志点校、文史资料撰写等工作。弥留之际,还不忘嘱托家人,将他个人积累的资料书刊和其他书籍,捐赠所在单位及有关部门。

在社会主义方志事业中,有了像刘军这样的一批批忠于事业的人,定能让方志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不负前人,不负今人,不负家乡,更不负中国辉煌的历史!”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礼述〔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党史研究室(罗江区地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