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寒露的露‖罗学娅

作者:罗学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08 11:45:47 浏览次数:372 【字体:

寒露的露

罗学娅

寒露的露是凉爽的、冷峻的、寒凝的。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那天,斗指西,处戊位。太阳达黄经195度,多在农历的八月末九月初,国历9月8日左右。是秋分,把白露和寒露分隔在它的两端。前面的白露,温润剔透,担当炎热向凉爽过度的使者。寒露的露则是冷峻凝重,寒气四溢,引着秋风由凉爽走向寒冷,直指严冬。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在这一节气的三候中,露的温度和形态都不尽相同。

寒露一候的露珠,是凉爽的,它带着尚未褪尽的热气,烘托着秋高气爽。北方的鸿雁,大举南迁,先至为主,后来为宾,在温暖露珠上分宾主栖息。

40年前的我,没见过这幅壮锦,只在课本上读过:“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一字,一会排成个人字。” 因为我生在四川东南缘的丘陵地域,历来为水所困。至到上世纪70年代初,家乡人民举洪荒之力,历时 8年,完成了堪称隆昌“红旗渠”的庞大水利工程--“沱灌”(沱江水轮泵提灌工程)的主体工程。百里之外的沱江水,翻山越岭来到了隆昌,囤入依低洼山谷而建的蓄水库,得一美名--古宇湖。有了绿水,山就青了,这里,逐渐成了候鸟乐园,10万只候鸟,踩着寒露一候的露珠,嬉戏玩耍,与络绎不绝的游人和谐友善,俨然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这是寒露二候的露。飞虫小鸟抗御不住这个冷,都不见了。古人却在海边看见:海水退去,留下黄褐色如鸟儿一般蛤蚌,故曰:“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他们确信:即便是飞虫小鸟,在时节的交替轮回中,生命也没有凋谢,只是变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多么丰富的哲思。可惜离大海太远,没能在冷飕飕的寒露二侯去海边看蛤,但却记得外婆教的一句谚语:“九月九,蚊子死一斗。”我们家住在半山腰,蚊子特多,都说它的繁殖能力极强,但它的卵,产在浅薄的水面,寒露二侯的露,把它们冷死了。

“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冢”,唱的是寒露三候露。此时露已寒,将为霜。它已不是露珠了,而是寒冷的露水,很快就会凝聚成冰霜。我非常熟悉这寒冷的露水,那时节,秋风扫落叶,“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一到星期天,外婆就早早叫上我,上山采摘菊花。外婆说:“沾满寒露的菊花骨朵,泡茶最好。”深秋萧瑟的故乡山野,开满了黄灿灿的野菊花。踩着寒气逼人的露水采摘,不一会儿,裤脚打湿了,手冷红了,但背篼里的菊花却多了起来。能干的外婆把它们制成了茶,每天泡一杯,给上了一天课的近视眼妈妈喝,说是:清热明目。

我喜欢寒露的露,喜欢寒露三侯不同温度的露,无论它们是露珠还是露水,无论它们是温润还是寒冷,我都会跟着它们一步步走进萧萧深秋。自此,秋明空旷,天寒夜长,秋残如血的季节就到了,四季的终点也就近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学娅(泸州市作家协会、内江市作家协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