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止黑白两色”——告诉您不知道的大熊猫冷知识
“黑白是我的保护色”
作为国宝,大熊猫挑剔的饮食习惯已经让这个物种成为珍稀物种。再看看它圆乎乎的身躯,笨拙的移动方式,令我们更不禁为这一物种担心:在漫长的进化岁月中,这种浑身散发着呆萌气息的动物,是如何在翠绿的深林中隐藏自己,躲避危险,幸存下来的呢?
惬意的回眸(杨老丹 摄 )
美国研究员在《行为生态学》杂志上为我们揭示了大熊猫黑白两色的功能——伪装和交流。
研究人员表示,大熊猫的脸、脖子、肚皮等毛色为白色,是为了能够在冬天积雪时更好地躲藏,而四肢之所以为黑色,则是可以在阴影中隐藏自己。
野生大熊猫与它的幼崽(高华康 摄)
事实证明,即使在黑白照片中,大熊猫都这么显眼。
头部配色尤为重要,黑色的耳朵起到震慑其他动物的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
天生自带的黑眼圈则是起到同类之间相互识别的作用。
三兄弟找不同 (张志和 摄)
作为古代的战神,大熊猫还是有它独特的生存之道的。他身上黑白相间的毛发,稠密且油脂丰厚,可以有效地保持体温并阻隔雨水的渗透。虽然看上去一副行动迟缓,需要人保护的模样,但其实全身关节都很灵活,不仅可以在竹林中自如穿梭,还可在山间攀爬。
体操王子(周孟棋 摄)
此外,大熊猫还进化出了适应稀薄的高山空气的鼻腔及对光线变化极为敏感的视网膜。
“希望可以拍张彩色照片”
很多人都认为,大熊猫这辈子基本是与彩色照片无缘了。其实,它还有白色和棕色两种颜色。从1985 年发现第一只棕白色大熊猫“丹丹”到2018年3月,陕西秦岭山脉核心地区一共有 9 次发现野生棕白色大熊猫的记录。
2009年被发现的活体棕色熊猫“七仔”,目前在陕西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佛坪基地,向前来的游客证实,熊猫真的可以不吐小舌头也能拍张彩色照片。
“七仔”和他的朋友 (王磊 摄)
2019年,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捕捉到了世界上第一张白化大熊猫的照片。
全球首张白色大熊猫照片(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本文改编自《大熊猫图志》
来源:“方志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吃肉的兔只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