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南充顺庆主城区城市供水的前世今生‖杨国钧

作者:杨国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29 19:13:40 浏览次数: 【字体:

南充顺庆主城区供水的前世今生

杨国钧

南充市顺庆区城区东滨嘉陵江,西南面有西河环绕,水资源丰富。自公元前202年置县建城到1952年8月1日,单位、市民无论生产、生活皆挑用河水或井水。此后才逐步用上自来水。

南充市大东街嘉陵江边原清代建14道水城门之一,人们下河挑水洗衣必经此处,现已毁(1999年5月杨国钧摄)

先说一说水源河水。

顺庆城区,沿嘉陵江有上渡口、新城门、火神庙、靖江楼等16个挑水码头(见一览表)。

南充市挑水码头分布一览表

1985年统计

直接饮用江水很不符合饮水卫生,每到洪水季节,江水浑浊,饮用前仅用白矾、杏仁等将水澄清。江水中尽管含有大量传染病菌,除在霍乱、痢疾流行期间进行过部分消毒外,平时对饮水却未作过消毒处理。

南充建市后,市人民政府加强了对挑水码头的卫生管理。1951年规定,江水分段取水,饮水码头上游不准倾倒垃圾、粪便以及其他污物,仍未能根本解决饮水卫生问题。

1951年7月,在中共川北区党委第一书记、川北行署主任胡耀邦直接关怀下,决定投资70375万元(旧币)修建南充市自来水厂。该厂由中共川北区党委统战部长刘玉衡负责筹建,南充水电厂厂长侯跃南主管建设工作,川北大学水利系主任王敏泰设计。该厂按3万人口用水设计,供水能力3600吨/日。当时城市生产用水少,生活用自来水不少市民还不习惯,仍在用河水、井水,所以每天仅供水300吨左右,生产经营处于亏损状况。厂址选在舞凤乡的金鱼岭,取水用囤船设在城北龙王街江边。

1952年建成的洗水塔〔南充康源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958年起,南充市人口不断增加,工业迅速发展,石油、轻纺、造纸、食品等工业逐渐兴建,日需水量显著加大。

但水厂由于资金缺乏,一时又不能扩建,常超负荷供水,故驻市一些较大的生产单位,先后采用自备自来水的办法,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之需。

至1985年,全市共有南充炼油厂、南充冷冻厂、南充市红光造纸厂、南充绸厂等11家企业先后安装抽水设备、水池、水塔及输供水管线,抽取嘉陵江水供本企业使用。南充市看守所、南充市精神病院取自西河水,南充丝三厂取用厂内井水。

此后水厂几经扩建,1985年日产水量达7万吨。1993年底,兴建了第二水厂(厂址选在双女石),一期工程供水能力为7.5万吨。2002年二期工程7.5万吨完工投入使用后,全城的供水局面才得到极大改善。

城市居民用水。1952年8月1日,南充市自来水厂在平城街、仪凤街、模范上街等地段设5处供水站开始对市民供水。这是南充市有自来水之始。1971年供水站发展到31个。20世纪70年代起,输水管线安装到居民户,分户装表计费。至1985年,街头公用供水站仅存18个。由于供水管网增加,水站减少,这样市区居民及近郊部分农民逐步用上了自来水。

南充康源水务集团公司二水厂〔南充康源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家就一直住在南充市仪凤下街38号(原蜀北面馆隔壁)拥挤的大院内,经历过在大北街水井巷水井、模范上街水站挑水,周末背背篼经吉庆巷下嘉陵江河边洗衣,直到1986年8月在文化路南充市印染厂宿舍分得福利房,才用上了自来水,至此结束了长达37年繁重的家务劳动。

再说一说水源井水。顺庆城区地下水位高,有的地方深挖到几米处,即有地下水涌出。1952年8月供自来水前,城市居民除在滨江码头挑用河水外,生产、生活用水皆用井水。全城共有水井19口。据考察,龙王井、官井巷井、长生巷井、联科巷井、仪凤街蒲家井常年不涸,水源最旺,冬暖夏凉,其味甘冽,且井壁多是条石砌成,为八卦箍井。取水一般用绳系木桶,套在木轮架上,用手绕动下井取水。也有直接把水桶放进井里用手一下一下吊上来的。那时,有相当一部分贫民以挑水为业,专供居民、商店用水。20世纪50年代,我读小学时的同学谭永刚家住大北街市图书馆对面,他的父亲就以挑水为生,在大北街水井巷水井挑水卖,养活一家六口人。至于一些机关、学校、工厂或大的商行等单位,则专门雇用伙夫挑水。

现顺庆古城仅存的龙王井(2020年6月9日杨国钧摄)

井水也带有病菌,挑回家后,未经消毒,直接饮用,仍影响居民健康。1953年,市人民政府责成市防疫站对城区35处河水、井水取水点进行取样析测,结果发现所有河水、井水都含有不同程度的传染病菌,如沙门氏痢疾肠炎杆菌、宋门氏痢疾杆菌、副伤寒菌,福氏痢疾杆菌等。为了群众健康,各井均设置了消毒人员,每天按时投放漂白粉于井内进行消毒。后因水厂供水量及供应范围逐年扩大,至1985年,除龙王井、金钱井、人民北路凉水井尚有少数人用来洗衣外,其余水井均已停用或废弃。前不久我专程去大北街水井巷、长生巷、官井巷等处看望水井,现已荡然无存,早已被填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用了几百年的古井泉,青石镶砌,榫卯严密,坚固牢实。有的有石碑,有的有石缸、浅池,有的有井台围栏,有的古树庇荫,古色古香。井栏上人们用绳索汲水磨出的一道道深深印迹,无声地道出了它们老而不衰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格。可以说,顺庆旧城的古井,经过数百年的累积,已在沿江星罗棋布,它们与人相依相存,血脉相通,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顺庆人,成为古城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古城兴盛的历史见证。

南充市顺庆区水井分布一览表

1985年统计

撰写此文,会让人产生许多奇特的幻想,勾起许多历史的回忆……由此,我想到,要让活着的人看清自己与过去时代的关联,牢记我们的先辈为着这座城市的繁荣兴旺奉献的艰辛,担当起新时代的责任,让历史文化的余脉在顺庆古城延续。

写于2022年6月1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国钧(南充市地方志学会)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