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成都黄田坝上演了哪些传奇的故事?
成都黄田坝上演了哪些传奇的故事
说到成都黄田坝,不少人都会想到132厂和呼啸天空的飞机。
黄田坝的筒子楼
黄田坝位于成都西郊,原名皇天坝。关于其得名,有一个传说:相传古时有一姓黄的秀才,是当地首富。有一天,一个老乞丐送给他一把折扇,告诉他一定要到约定的时候才能打开。结果黄秀才提前打开了折扇,折扇中立即飞出一把宝剑直往皇宫,杀死了皇妃。侍卫在宝剑上看到一行字:“成都黄秀才应统领天下。”于是,皇帝大怒,下令将黄秀才处死,并把他所有田产没收作为皇产。从此,这一地区就被叫作皇天坝。该名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
黄田坝的位置,曾属于温江县
1956年,为解决创办国营峨眉机械厂(132厂)和成都航空工业学校(现航空仪表厂)的用地问题,遂把原温江县苏坡乡、郫县互助乡的一部分划归给了成都市郊区管辖。后来就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成都的苏坡公社和金牛公社。1964年,又在航空工业基地的范围内成立成都市人民委员会黄田坝办事处,相当于一个市辖区。经过几次改制之后,成为今天的青羊区黄田坝街道办事处。当时在建设国营峨眉机械厂时,发现皇天坝这个老地名不符合当时的特殊情况,于是做出了更改地名的想法。在定名时,四川省城建委主任马识途说:“黄土桥过,水田旱地,茅草丛中,飞机坝子。取三句中的一个字,‘黄田坝’,如何?”马识途又说:“黄田坝谐音黄天霸,我们生产的飞机应该成为天空之一霸!”黄田坝一名就此诞生了,而老地名皇天坝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曾经的黄田坝汽车站
关于这个命名,还有别的说法:1964年建立行政区划时,因为这里土质与周围不同,颜色偏黄,故定名为黄田坝。
无论哪种说法,“黄田坝”这一名字都形象地体现了当地的环境特色,寄托了人们对航空事业的美好祝愿。直到今天,人们每每提到“黄田坝”时,总会说到“歼-10”等战机以及曾在此处相对封闭而令人怀念的生活。
建厂初期的国营132厂大门 (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地处黄田坝的老成都132厂有着独特的生活环境,衣食住行玩样样都有:无论是学校工厂,还是医院商场,这里都有。132厂甚至还有自己的电视台,当年还经常放香港的电视节目,还有更洋的《东京爱情故事》《天桥风云》。不过这样丰富的生活还是相对封闭的:132厂里的圈子小,典型的熟人社会,大家都很单纯,大家对132厂生活的几乎所有点滴都记得清清楚楚。各种消息在厂里都传得飞快,但这种快,也往往都只限于厂区这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中。外面发生的事情,以前一个星期之后才会传到132厂。新闻成了旧闻,在现在可以说根本不可想象。
曾经的峨眉机械厂住院部
时代在这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除了生活,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从这里诞生的“歼-10”等战机了。但鲜为人知的是,当时军工企业的日子其实并不太好过。那时候,国家还处在转轨期,经济比较困难,条件有多苦,现在根本无法想象。“歼-10”研制组外场的午餐十分简单,不论职位,一人一个饭盒,从大盆里打些饭菜,席地而坐,现场解决。在那个全民经商的时代,他们坚持了下来,才有了现在成飞的辉煌。
吃盆菜的“歼-10”研制组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总设计师宋文骢和总工程师薛炽寿 在一起
正在哭泣的“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
曾经的封闭生活成为了历史,“歼-10”在黄田坝上空呼啸而过,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与一个新时代的开启。血泪挥洒,铸成了共和国天空的万里长城。
“歼-10”首飞成功有关研制、试飞人员合影
我们不甘落后,所以我们不再挨打!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