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因佛寺而得名的成都市楞伽庵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29 21:43:12 浏览次数: 【字体:

因佛寺而得名的

成都市楞伽庵街

在成都市人民中路三段与草市街之间、文武路以北,有一条小街叫作楞(léng)伽(qíe)庵街。这条街的名字很复杂,但得名则比较简单——这条街在清代雍正年间建有一座佛寺叫楞伽庵,以此为街名。楞伽庵不大,现在早已被拆除。

“楞伽”为梵语,来自佛教经典《楞伽经》,中文译为“不可往”“不可到”“难入”。“庵”字的本义是小的茅屋,后引申为清静而简陋的房屋。按照印度佛教的规矩,大的佛寺叫“伽蓝”,小的佛寺叫“兰若”。佛教传入我国后,按照本土翻译,有的按意译译为“庵”。初期的庵就是指小的佛寺,和尚、尼姑都可居住,后来多把尼姑修行之寺庙专称为庵,于是民间多有尼姑庵之称。由此观之,似乎“楞伽庵”应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但事实上该庵与市井生活紧密相连。

《楞伽经》

楞伽庵由成都冶铸业同业公会出资在雍正年间修建,乾隆年间又进行过重建,嘉庆、道光年间有过培修。

在楞伽庵东侧,冶铸业同业公会建有四十炉公所,并在楞伽庵内塑有行业神金炉圣姑像,故一般人眼中就把四十炉公所与楞伽庵误认为是一家,四十炉公所也成为了楞伽庵。这虽是个误会,但两者确实有着较大联系:我国古代冶铸业的行业神——金炉圣姑是一位女性,这源于战国时期《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干将莫邪夫妇的故事。也正是因为古代冶铸业的行业神是一位女性,成都的四十炉公所才会特意修建楞伽庵,且把行业公所选建在其侧,并于庵中供奉金炉圣姑。这便是两者的不解之缘。不过随着银圆的普及使用,炉户们逐渐停业,楞伽庵中的金炉圣姑也逐渐不被人们所知。

民国北京金炉圣姑年画,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楞伽庵渐渐如其名一般“不可往”,但楞伽庵街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20世纪30年代有过一个不大的、当时成都人称之为“公馆大学”的学校,其本部就设楞伽庵街上。这所学校是由当时的中共党员梁伯隆、张竟若等人所开办的一所小型大学——西南大学,主要用以解决原来被反动当局关闭的重庆的西南学院的进步学生求学问题。这样的来历注定其天生拥有革命色彩:师生中共产党员与进步人士不在少数。当然这样也就引起了反动当局的重点关注。1930年6月18日,开校仅4个月的“公馆大学”便被反动当局查封,80多名师生被捕,校长梁伯隆和支部书记张竟若先后被杀害于下莲池刑场。

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

如今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也“换了人间”。今天的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原名叫楞伽庵中学,其前身是楞伽庵小学,都是在楞伽庵的旧址上修建起来的。不管怎样,楞伽寺街还是留有这座佛寺的蛛丝马迹,无论是街名还是历史,都会让人回忆起这里曾经的模样。或许当这一切真正被世人遗忘时,才能称之为“楞伽”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