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成都东郊之声(三)‖和城隍庙的“生意”往来
成都东郊之声(三)
和城隍庙的“生意”往来
口述/余懋勋 整理/那青青
访谈时间:2020年8月5日
访谈地点:成都市武侯区科华北路60号沸城上水茶道
口述人:余懋勋
访谈者:罗 兰 那青青
整理者:那青青
口述人简介
余懋勋,1949年11月生,1972年由成都市东城区(现锦江区)镗钯街街道办事处推荐进入719厂。先后担任无线电装配车间技术工人,技术学校老师、教研组长、教导组长、教导主任、工会主席,719厂子弟中学教导处副主任、工会副主席,三产总部管理员。2003年12月退休。
20世纪80年代,成都兴起了自装电子管收音机及电视机的热潮。我自己就装过天津生产的北京牌825型电子管电视机和上海生产的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这两件电器都属于当时的明星产品,光筹齐钱还不够,还得有电视机票。
那个年代,电视机是结婚的“三大件”之一,谁家若是有台电视机,可真的叫排面,周围的邻居都要凑过来看看,所以装电视的尤其多。
成都城隍庙街景(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因为利用的是业余时间组装电视机,且职工们学习热情高涨,交流中无形提升了相应的实用技能,厂里也很支持,并采取了具体行动。为方便职工,719厂利用冲压车间的机器冲压出正规的电视机底座,以每个5元的价钱出售给职工,还有技术人员专门设计了装配图纸供大家使用。
我们为了省钱,能做的零件尽量自己制作。在技术工人吃香的年代,谁的手里都有两把刷子。自己组装的电视机里,有很多零件都可以自己做,比如像绕制变压器这样的活儿,先将变压器线圈绕好,再买矽钢片装上就能使用,大家就不愿意多花那个钱去买现成的了。
1986年到1987年之间,厂里还生产过电视机上用的高频头(老式电视机调频道的旋钮。当时的电视机用的是室外天线,要转动天线方向才能搜索到电视信号,天线接收下来信号就首先由高频头接收,要想换改变频率换频道,就需要用它进行转换),当时很多自装电视机的人,用的都是我们厂的高频头。这些高频头更多的是定向卖给一些厂装电视机配套,比如无线电一厂生产的成都牌电视机,有部分高频头就是出自我们厂。
配件基本上都是在成都北门城隍庙的花圃路电子市场买的。城隍庙大约在今天解放北路那个位置,原来是个寺庙,1928年国民政府废止城隍祭祀后不久,北门上的这座城隍庙部分就被作为纺织工厂。改革开放后,又变更为电子品交易市场,像106信箱生产的显像管,82信箱生产的电阻、电容、电位器,都能在城隍庙买到。
成都北门城隍庙(约翰·伯奇摄于1900年,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东郊军工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有时候工人生产的某个军工产品检验出某参数不合格,那就不能作为军用。为避免浪费,工厂就会把这些军用上不合格但民用上又很好的一些零件卖给城隍庙做生意的老板。
在我的印象里,1986年我调到技工学校教书后,学校还将装好的集成电路黑白电视机卖给过城隍庙的老板。装电视的有些零件是城隍庙淘的,无线电班学生的毕业实习课程,就是亲自动手装配一台黑白电视机。
电视天线
自装电视还是属于一种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那一阵,要是谁懂点组装电视机的技术是非常吃香的,周围都喜欢请去帮忙。有一段时间,厂里的职工们不管懂不懂这门技术的,都在自己装电视机,不会的就跟着会的人依葫芦画瓢。很多一开始不懂如何组装的人,后来都学会装了。就这样,工人们自己动手,用正常买一台电视机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的价格,就享受到了家有电视机的排面,还不用等稀缺的电视机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成华区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