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成都东郊之声(一):军工厂的辉煌与落寞
成都东郊之声(一)
军工厂的辉煌与落寞
口述/余懋勋 整理/那青青
访谈时间:2020年8月5日
访谈地点:成都市武侯区科华北路60号沸城上水茶道
口述人:余懋勋
访谈者:罗 兰 那青青
整理者:那青青
口述人简介
余懋勋,1949年11月生,1972年由成都市东城区(现锦江区)镗钯街街道办事处推荐进入719厂。先后担任无线电装配车间技术工人,技术学校老师、教研组长、教导组长、教导主任、工会主席,719厂子弟中学教导处副主任、工会副主席,三产总部管理员。2003年12月退休。
1953年,中国和苏联达成协议,由苏联援建中国141个工业建设项目(后又增加至156个),项目中有3个首先落户在成都东郊,其一就是我们厂——719厂。厂区在位于二环路厂北路口的建设北路三段324号,跟电焊机厂两对门,跟784厂两隔壁。记忆中,我们和784厂关系最好,我厂若遇困难,他们派人来支援,不收任何费用;他们有困难时,我们帮忙也不问报酬。宿舍区在建设路54号,即猛追湾二街坊所在位置。
余懋勋
719厂是一个地师级的军工企业,原名成都无线电厂,后更名为国营新兴仪器厂,是苏联援建的无线电通讯设备项目,最初主要是生产为航天部配套的导航通讯系列产品。1953年立项,1958年投产。投产前的1955年到1956年间还选派了一些人分批到苏联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1958年,719厂正式投产。建厂本是为生产军工产品,比如飞机上的电台、航海用的罗盘等,但当时生产技术尚不成熟,就生产了“都江牌”电子管收音机作为工厂练兵,投放市场后社会反响不错,技术人员积累了一定经验,工人们手也不生了,即开始生产军用无线电整机。
最初生产的无线电整机是仿制苏联的,厂里的设备和图纸都是苏联方供给的,到后面才开始自行设计无线电整机。1950年代苏联还派专家驻厂,后来赫鲁晓夫把专家撤走了,就靠我们自己研究制造。
厂里分别在1958年、1964年及1971-1972年间,大批量招聘过工人。我是1972年由东城区(现锦江区)镗钯街街道办事处推荐入厂的,进厂后在无线电装备车间担任低频电压器线圈的绕制工作。1986年,调入技工学校,成为教师中的一员。
曾听一位老资历的工友讲,建厂初期招聘的工人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1958年正式投产后,在彭县(今彭州市)招了很多农民工,这些人刚进厂时还闹了一个大乌龙。说是有一次遇到下雨,很多工人就在单身宿舍聊天、打牌,误以为工厂上班也像农村做活一样,遇到下雨天就不出工。厂里发现后对他们进行了严肃批评,工人们这才懂了厂里的规矩。不过这些工人勤奋、能吃苦的品格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20世纪50年代末期,很多工人为了赶生产,直接将铺盖卷抱到车间,疲倦了就在车间里睡一会儿,醒了又继续干。
厂里非常注重职工教育,对于招收的低学历工人,除培养他们学习文化课程,还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同步教他们技术。生产军品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极度严格,各个产品每一道工序的操作人姓名、时间、编号都有记录,一点都不敢马虎。如出了质量事故,是要追查责任作出处分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719厂发展鼎盛时候,成都市人民政府原市长米建书的女儿当时都在我们厂工作。无线电整机厂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工作轻巧、技术性强、干净、待遇好,很多领导都愿意自己的孩子在我们厂工作。当时的职工人数也是建厂以来最多的时候,有6000多人。厂里的宿舍、食堂、俱乐部、医院、托儿所、子弟校、婴儿室等一应俱全,每个月还给职工发白糖、黄豆,补充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
计划经济时期,工厂的生产订单相当多,生产任务繁忙。尤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鼓励职工完成生产任务,厂里要组织全厂大会战,车间组织劳动竞赛,党政工团领导会提前上班,在工厂大门口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前来上班的职工,下班的时候又来欢送。哪一个小组率先把任务完成了,大红喜报就送来了。不过1987年后,就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场面了。
这话要从1981年说起。1981年,军品任务大幅减少,厂里开始研制民用产品,先后开发过定时器、高频头、安全帽、彩色电视机、燃气热水器、燃气炉、录放机、移动通信等几十个民用产品项目,周边的军工厂同期也开发了各种民品。多种原因影响下,719厂的民品项目只两三个进行过批量生产,其他多是边开发边放弃。经济效益不好,职工待遇就上不去。这一时期,很多职工尤其是进厂不久的大学生相继离职,工厂人才流失严重。按照七机部(719厂建厂多年来,隶属关系几经变迁,先后由二机部、一机部、三机部、四机部、七机部、八机部、航天部领导)党组决定,新兴厂又计划转产计算机,但最终并未施行。从1987年开始,工厂连年亏损,一直持续到1998年。
余懋勋手写的简历及对在719厂工作的感受
1999年,工厂利用地价级差,以每亩200万元与每亩20万元的土地进行置换,又精简了富余人员,最终经全厂职工努力,完成了工业总产值5151万元,收入5024万元,土地置换收益1000万元,利润36万元,才使工厂初步扭亏为盈。
进入新世纪,市场竞争激烈,719厂最终还是没有将企业盘活。随着东调的推进,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3年11月5日裁定国营新兴仪器厂破产,破产后重新组建了成都市航天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入驻龙潭工业园。昔日六七千人规模的大厂,现今职工总数只及当年的十分之一。那条从三环路伸向成渝线的航天路,最初就是市政专门为我们厂修的大道。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成华区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