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竹阳八景之西山积雪 ‖ 郝玲玲

作者:郝玲玲(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02 18:54:38 浏览次数: 【字体:

竹阳八景之西山积雪

郝玲玲

朝来樵径已全封。

阴崖白日盘孤鹤,

古洞深宵起蛰龙。

眼界豁开三里雾,

寒芳应有六朝松。

梅花省识扶筇路,

好忆峨嵋第几峰。

这是清嘉庆年间大竹知县蔡以修对竹阳八景之西山积雪赋的诗。

蜿蜒西峙几蟠盘,

积厚春晴雪未残。

倒映竹城千户晓,

高凌银汉万人寒。

形同匹练曾加暖,

瑞兆丰年可即餐。

惟有冰心清令尹,

早知垂象牧民难。

这是云南进士、振文书院山长李云程赋诗《西山积雪》。

西山积雪一景,位于大竹县云雾山,诗中描绘的西山是原生态景观,未涉及人文痕迹,景观至今保存完好。清乾隆年间,大竹县知县项樟道:“崇山峻岭,一带蜿蜒,司寒之夕,玉满琼装,迨晴光四照,远近晶莹,往往积春不散。”西山人文景观有著名的云雾峡三国古驿道和云雾山古寺。

大竹县云雾山景区

沿318国道自大竹县城西去8公里,便是著名的华蓥山中脉,大竹人称为西山。这里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为云雾山。云雾山中有一条幽深神秘如梦似幻的大峡谷,被称为云雾峡。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云雾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其周围只稀稀疏疏坐落着几座小山。在山的里面住有神仙、龙以及各种野生动物,每天都热闹非凡。人们从不破坏这里的仙境,并加以保护。据说在云雾山顶往西方向,住着一个叫盘蛇精的女妖,她很高很大,站起便高耸入云。盘蛇精见云雾山神受到这么多人的敬仰,心中十分不满,于是向云雾山神挑战:“我们来决一死战,在十年后的今天——九月九日,咱们在此重逢,看谁最高,如你败了,你就自己在这个世间消失;如你赢了,则我消失。哼,咱们走前瞧吧!”云雾山神见她这么嚣张,一气之下接受了她的挑战。

因古巴人崇尚蟒蛇,以它的形象为图腾,故中原人称之为“巴蛇”。其实“巴”字本身就是蛇的象形,巴人将自己的图腾赋以无限的神力,故《山海经·海内南经》说:“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云雾山神与盘蛇精立下战书后,云雾山每天长高一尺,加大一丈,盘蛇精也不停地补身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十年的时光已过去了。在十年后的九月九日,他们重逢了。当盘蛇精见到云雾山如此高大时,气得眼冒金星,七窍生烟,差点儿没昏过去。盘蛇精现在已高达三万八千里了,可云雾山还是比她高。云雾山神没有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他很有诚意地说:“咱们别再争斗了好吗?在我的‘肚子’——半山腰里有个洞,直达陕西,里面足够你住下了,你就在里面住下吧,我们共同造福人类。” 盘蛇精听了,本想摇头,但转念一想,计上心来,于是同意云雾山神的主意。

盘蛇精在洞里自由自在,有吃有喝,无忧无虑,对洞里的一切十分了解,并且不忘养精蓄锐。随着时间推移,云雾山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敬仰,盘蛇精妒忌得越来越厉害。她原来的打算——“在洞里了解云雾山神的弱点,再找机会击败他”的念头又在她眼前闪现,她阴阴地点了点头。在一个急风暴雨、雷电交加的夜晚,盘蛇精开始行动了,她趁当时的天时地利和云雾山神向来对她的不防备,用尽全身的力气,一脚踢向云雾山神的心脏。随着“轰窿轰窿”巨响,毫无防备的云雾山倒了。里面的龙游向大海去了,各种动物也寥寥无几了,神仙也消失了,盘蛇精也趁机逃到了陕西。可她逃后非常后悔,一夜之间变得白发苍苍,后来渐渐地在人间消失。此后云雾山周围便形成许多小山,在他东西两侧环依着,好像在保护他们的主体。因盘蛇精和云雾山神相约时间为九月九日,所以,后来人们又给云雾山顶处取名为“九盘”。

大竹县云雾山景区

云雾山海拔1190米,山势雄伟,植被茂密。山上常年云遮雾罩,霞雾缭绕。登临绝顶,眺望四周,宛若置身于云涛雾海中,脚下的山头便仿佛这海中的一叶小舟飘浮着,荡漾着,要载着你到一个神秘、遥远的去处……进入云雾峡深山幽谷,道路两旁鲜花烂漫,溪水叮咚流淌,空中鸟儿们自由而欢快地飞翔,山峦起伏处茫茫苍苍的树林,绿中有黄,黄中有绿,雅而不俗,令人留恋而忘忧。“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云雾寺的钟声深厚而浓重,仿佛从历史的深处回荡的千年跫音。俯视山下,沧海桑田、阡陌道路纵横交错。当你留连徜徉于这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中,定会悟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无边无际的志向和宁静致远的旷达。

大竹县云雾山景区

这里水资源更是丰富,河溪纵横,泉瀑相间,滩潭点缀。云雾山风光宜人、空气清新、水质清澈,在川东旅游圈中最高大、最幽深、最原始、最神秘、最纯粹,集峰、谷、涧、潭、堰、瀑、泉、溪、花、草、石、木、寺观、古寨、古建筑和高大山体于一身,景观生态、多样而丰富。

相传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孤身遍游名山大川,途经云雾山时,但见上有峥嵘之翠壁,下有潺缓漱玉之飞泉,禁不住心旷神怡,品茗着云雾山茶,盘桓于山寺溪谷,诗兴大发,咏下了“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梦来”的诗句。上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吴佩孚被北伐军击败后回到洛阳老家,又被冯玉祥第二集团军围困。走投无路的吴佩孚选择了入川逃命。受四川军阀杨森命令,范哈儿从湖北宜昌将吴佩孚接入四川。返回途中,行至云雾山,吴佩孚被云雾山秀美景色迷醉,也发出了“游遍千山和万水,不到此处憾终生”的感叹。

到了冬季,云雾山的积雪可达一尺多厚,冰天雪地,山舞银蛇,一片白国风光,也特有观赏性。如果说春、夏、秋三季的云雾山是素面朝天的居家闺秀,那么,冬季的云雾山则是浓抹盛妆的高贵新娘。西山与铜锣山的插香坪、明月山的峰顶山并为大竹三甲。云雾山景区岩溶景观奇异,地表有岩溶石山、洼地、漏斗、落水洞;地下溶洞多,钙华景观千姿百态。除深达2公里多的九盘村虎仙洞外,还有九盘寺白龙洞,云雾村龙洞,拱桥村硝洞等。

云雾山人文景观有著名的西山古道和云雾山寺等。西山古驿道启于先秦而盛于三国,又称为三国故道。三国以后,此道一直成为成都出川东过三峡到湖北的交通主干道。现今云雾峡至云雾山寺之间保存较好的约有7公里。古道由石板道、栈道、桥梁等构成,道旁有功德牌坊、壁画、石刻,道旁山上有古山寨(白云寨)遗迹,远古巴人居住的洞穴等等,文化遗迹丰富多彩。厚重古朴的古道路构件,工艺高超精湛的古代石刻,显示出该古道在当时确实是高等级交通干道。

三国古道(郝玲玲 供图)

云雾山寺建于云雾山顶,始建于南北朝梁萧时期(503—557),为川东名山千年古刹,素有川东“小峨嵋”之美称,至今已历一千五百余年。南宋时期(1127—1279),云雾山普贤寺内有长老死心和尚领众僧修行。释死心圆寂时,盘膝而坐,对众僧曰:四十年净身修行,苦渡深山寒寺,来无踪,去无影。话毕而终,其肉身尚存,葬云雾山。惜毁于明代兵灾。明末,破山海明大师(1597—1666)在云雾山普贤寺修行,曾于寺内亲书“俗霞台”三字。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云雾山普贤寺僧通训募集四方善款,时历五十余月,费计二千余金,重修普贤寺。清乾隆三十八至三十九年(1773—1774),云雾山普贤寺内送子殿亦重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云雾山普贤寺进行大规模扩建,寺名亦根据山名更为云雾山寺,其占地面积扩至百余亩。寺内大钟一经叩击,浑厚宏亮声远播竹渠两县十余里。普贤殿内铸铁象王被寒暑络绎不绝的朝拜者抚得铮光锃亮。香客之众,景象之盛,可窥一斑。清末,寺僧遍和在破山海明大师所书“俗霞台”处建一伴霞堂后,殿宇建造遂告停。

大竹县云雾山寺(图片来源:大竹微电视)

民国时期(1911—1949),云雾山寺仍香火旺盛。民国十五年续修《大竹县志·建置志·寺观》载:“云雾山寺,西七保,距城三十里。山岭高出云表,冬多风,寺覆铁瓦,合邑寺观,香火莫盛于此”。据传,每日三五里外可闻参和于云雾中之扑鼻清香,五六十僧侣昼夜诵经之声朗朗,弥漫整个云雾山巅。寺内之香蜡油盐米原由寺僧从山下场镇担运上山,因香客日众,应接不暇,遂常聘附近山民源源不断运上山巅。寺内主要生活物资如玉米、红苕、山芋、菜蔬及茶叶,则坚守禅农并重之沿袭而自给自足。寺僧始终保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之传统,只捡朽枝枯丫作燃料,绝不乱伐一棵树。在深峡幽谷间,在奇峰峻岭处,为后人留下一片片林木葱郁之茂密山林。

大竹县云雾山寺(图片来源:大竹微电视)

寺内长老洪玄身伟岸,目有神,步如飞,十五六级阶梯,左脚立地,右脚飞步,可跃过一半,一眨眼,左脚已飞上台阶。速度之快,动作之捷,是寺僧们所不及的。洪玄从云雾山下山到清水铺,只需两三袋烟时辰,夜间上山手中灯笼最多燃去半截蜡烛。洪玄亦擅长气功,常在寺内历练弟子。洪玄亦与范哈儿(绍增)过从甚密。范每次率随从上云雾山寺供奉香火布施功德,均不携带枪械,不着军服,青一色长衫布履,便装简行。洪玄笑迎:范将军与佛有缘,卸下军服,立地成佛了。一次,洪玄送茶叶数担于范,范全部将其销往重庆,所换银钱悉数送上云雾山寺。

洪玄性慈善,是深山丛林中家喻户晓的活菩萨。他诚待林中山民,所聘挑夫一律照价支付银钱,不吝毫厘。若见贫弱常予扶济,遇有荒灾施粥救饥。深山中曾有三位少年郎(大转弯罗世志,号南山,于1987年辞世,葬云雾山大转弯柏树林坎下;罗家大院子罗明忠,号圣中;罗明正,号圣山)跪拜洪玄为皈依师父,愿作在家三宝弟子。洪玄欣然收下并赐予法号,亦时常告诫他们:孝养父母,伺奉师长为最。三位少年郎常要和洪玄去赶场。洪玄背一个,左右腋下各抱一个,疾步如飞,只听耳边风声呼呼。片刻,下完山路来到平坝,路人见之莫不称奇。上山亦如是。

民国二十二年,洪玄率三十余弟子随范哈儿入侵川陕根据地,伤亡惨重。洪玄违背佛门圣规,开了杀戒。虽死里逃生,但不知所踪。洪玄此举,为云雾山寺惨遭灭顶之灾埋下了祸根。

大竹解放前夕,县城传言渐起,空气日趋紧张,百姓度日艰难,世面物价暴涨,豪绅举家四散,官吏神色仓惶。种种迹象兆示:国民政府岌岌可危,大厦将倾。时,寺内寺僧亦陆续星散四方。寺内监院悉开和尚不舍伴他修行之晨钟暮鼓和巍巍殿宇以及山下清水铺平坝上三百余亩田土之庙产,更深信佛门圣地,素与俗世无争,定无大碍,执意不走,愿留寺守护,静观时态,并盼寺僧们早日归来。

大竹县云雾山寺(图片来源:大竹微电视)

解放初期至“文革”,云雾山寺被严重毁损。1992年,居士们四方募集善款,云雾山寺部分殿宇得以恢复,而今又香烟袅袅,晨钟暮鼓,音播竹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郝玲玲(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