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我与刘心武先生——关于1986年9月28日的记忆 ‖ 汪毅
我与刘心武先生
关于1986年9月28日的记忆
汪 毅
刘心武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和红学家。
今天是9月28日,日子虽然平淡如水,但却让我思绪翩跹。屈指算来,我与刘心武先生交谊今天恰好是35年整。
35年于一个人的寿命而言,如果以古稀之年计算,则是二分之一;如果以期颐之年计算,则约是三分之一,故让人由衷感慨岁月长河的东逝、彼此交谊的愉悦以及我人生路上的一份感激之情。至于这35年前如此清晰的时间记忆,则源于1986年9月1日刘心武先生的信和9月28日签名赠书落款时间以及我曾写的《访刘心武》一文。
刘心武先生致汪毅信札(1986年9月1日)
忆及我与刘心武先生的君子之交,可谓淡如水、清如菊,我们甚至没有在一块吃过饭和合过影——这也许是注定。我们的第一次谋面,是1986年的9月28日。那时,安装电话有若干规定,是身份和规格的象征。至于私人安装电话,更是限制无数,以至于家装电话者寥若星辰。故那时人们要约见极为不便,主要是靠写信提前联系。
刘心武先生致汪毅信札(选)
我到北京就读的时间是1986年8月下旬。入校后,我便给刘心武先生去信,告知来京学习的情况。没想到,不到一周便收到他的回信——这也是我到京学习收到的第一封信,真的让我有些喜出望外。在信中,刘心武先生不仅表达了欣喜之情,而且约定了他出差回京后我们见面的时间为9月28日。那时,他家住在劲松。之后,即1986年9月至1988年7月期间,我就读于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今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其间及后来,我与刘心武先生数次谋面,并有若干信札往来以及通话。
在我读书期间,于刘心武先生人生的最大“地震”,恐怕要推《人民文学》1987年第一、二期合刊上发表的马建《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这篇小说了。这篇小说影响甚大,除了收回当期杂志,还对刘心武作出了停职处理意见(时刘心武系《人民文学》第一副主编,身为文化部部长的王蒙兼主编)。这个处理意见被新闻广而告之,即我是1987年2月底返校时在由成都去北京的火车上听到广播的。闻讯,我惊诧不已。抵校后,我即刻去看望他,并邀请他到学校住一些日子,以散散心。我们这次交谈的时间最长,足足有两个小时。当时,他的确有些苦闷,甚至为没有具体审读把关这篇小说而自责。
在交谈中,《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自然是主要话题。这篇小说,当时“闹”得沸沸扬扬,香港媒体大肆宣传,甚至硕大标题冠以“中国的刘心武事件”。他对我说,当初要是细看了这篇小说,他一定会“毙”了它。对他的停职处理,已上升到中央书记处的决定,而不是中国作家协会党组这个层面了。其处理意见,他远在成都的母亲也知道了。让母亲受惊和格外惦记,他说他心里充满了内疚和不安。我告诉他说,很巧的是这期刊物打样稿我曾顺溜过,即大约在1987年11月我去他家时,恰逢编辑部的同志送打样稿。我们落座一会儿后,电话铃声想起,他便起身去里屋接电话。怕我寂寞,他对我说:“翻翻这一期《人民文学》打样稿吧。”大约20分钟后,他回到客厅。也许是觉得让我等久了,他有些歉意地说:“是《福建文学》主编打来电话了。”好在这场“地震”不算太久便风过耳了。刘心武先生复出后,一步到位任《人民文学》主编,继续他的执编生涯而到退休。
在北京就读期间,我一边修学,一边继续《中国佛教与安岳石刻艺术》的写作。毕业前,终于完成书稿。这本薄薄的书,虽然只有7万字,但却是有关安岳石刻的第一本专著。1988年7月,我离开北京由安岳县文化馆调至内江市文联工作后的第一个好消息,便是中国旅游出版社告知书稿通过三审拟出版。这是我出版的第一本著作,自然感慨良多。我把这好事告诉了刘心武先生,除请他分享,亦向他请序。那时,他真的是一个大忙人,既要承担《人民文学》主编的职责,又要忙于组织多种文学活动,还要挤时间还数不清的文债。尽管如此,他欣然应诺写序,并在回信中写到“序我可以写,但恐怕得元旦前后才能抽出时间,因为我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不是偷懒,实在是只能排在月末到年末才能写你要的序。写好将给你寄去。”果然,1989年新年刚过,我便收到他寄来的序。这是一篇美文,我把它视为新年的第一件礼物。在信中,他谦逊地说:“遵嘱写了一个‘序’,呈上。因实在太忙,不及誊抄,盼你收到后复印一份寄还给我,好吗?”他还说“不知此序合用否?请你和出版社同志批评指正。”他的谦虚美德,让我和出版社的同志均十分感慨。也正是他的“不及誊抄”之故,这篇序言手稿由我一直收藏。及至2020年4月23日即“世界读书日”,我将此序言手稿和这封信札一并捐赠给安岳县图书馆展陈,以让读者一睹刘心武先生的书法之秀美,并感慨他的桑梓情深。
刘心武序汪毅著《中国佛教与安岳石刻艺术》(手稿),1989年1月
2002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我的《走近张大千》一书。新春刚过,我便收到他寄自北京“绿叶居”的书序《这回真的要走近——汪毅〈走近张大千〉序》。读罢序言,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出自“绿叶居”绿叶的清香和青翠,以及走近张大千春天的气息。在信中,刘心武先生依然是谦谦君子风:“遵嘱,寄上书序。”他甚至还说到“不用都无所谓。我尽力了”,这让我既感慨他的君子仗义,又感慨他人品所体现的云水风度。
1989年10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那时,我在内江市文联主持日常工作,领衔执编向建国40周年献礼的《新时期内江市文学作品选》。刘心武先生应邀为之题词:“月是故乡明,月下春草生”,传达了他对桑梓那轮明月的寄情及对故乡文学“春草生”的深深冀盼。
刘心武先生题《新时期内江文学作品选》
1992年初,《沱江文学》创刊,我请他题词并约稿。他对《沱江文学》的祝福是“祝《沱江文学》硕果累累”,并寄来了《烤羊肉串——一句话小说10篇》。他在信中说,为练习电脑打字,他在试写繁体字,故这篇小说手稿是用繁体字写的。刘心武先生多才多艺,所插画多有意思和趣味。遗憾的是,那时我不知他的绘画才艺,否则当请他为《沱江文学》绘画一幅了。
刘心武小说(手稿)(载《沱江文学》创刊号,1992年)
1996年1月,我任职于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7年9月,我兼职《巴蜀史志》副主编并主持期刊工作。2001年5月,《巴蜀史志》被批准为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在公开发行号上,他不仅应邀题词“对后世负责——祝《巴蜀史志》越办越好”,而且应邀担任期刊名誉顾问。多年来,“对后世负责”这句话一直砥砺我,以至于成为我们办刊的警言,甚至在经商大潮撞击下,仍然坚守住了这条底线。
刘心武题《巴蜀史志》公开出版发行号,2001年5月
《巴蜀史志》邀请刘心武等做名誉顾问,2001年5月
在与刘心武先生交往过程中,我还十分有幸地分享了他著述成果的喜悦,即获得他的签名题赠书,如《都会咏叹调》(1986年9月28日赠)、《立体交叉桥》(1986年12月30日赠)、《有家可归》(1992年8月23日赠)、《风过耳》(1993年6月26日赠)、《邮轮碎片》(2020年11月5日赠)、《金陵十二钗花语》(2021年7月30日赠)。在《邮轮碎片》扉页上,他题写的是“汪毅先生: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珍惜当下。”虽然只有三句话,但却表达了他的人生观、生活态度以及对我的勉励之情,让我又一次感慨和感动。他所赠我的书,除签名和题词外,大都钤印,颇显正式,传递了人间重友情的信息。在题赠的书中,我已将《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有家可归》《风过耳》捐赠给了安岳县图书馆,意在书香安岳,让读者感受刘心武先生文学创作的生命气息。
刘心武先生题《邮轮碎片》一书赠汪毅),2020年11月5日
自1986年9月28日第一次与刘心武先生交往之后,我曾写有《访刘心武》一文,发表在1986年11月5日的《重庆晚报》“夜雨副刊”上。《白牙》是刘心武先生文学创作的重要短篇小说之一。1988年3月,我写有《读刘心武短篇小说〈白牙〉》短评。欲哭无泪的是,不知怎么被邮失了。那时,没有复印的条件。很后悔,竟没有誊抄一个留底。后来说到此事,刘心武先生也表示遗憾,因为当时《人民文学》在组织对这篇小说的讨论。再后来,读到刘心武先生的中篇小说《蓝夜叉》时,我写了一封信,言其体会。因为有邮失的前车之鉴,自然我便留下复印件。2004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我的《感悟菩提》一书时,我将相关的内容辑录于书中,以作为对其小说《蓝夜叉》的一丁点感悟。近日,收到其新著《金陵十二钗花语》,深感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的解读非同寻常,是对红学研究的一个突破,遂写成打油诗七首,权作读后感,以请教刘心武先生。诗如下。
《访刘心武》汪毅文,载《重庆晚报》1986年11月9日
《感言刘心武的蓝夜叉》汪毅,载《感悟菩提》,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年
《金陵十二钗花语》刘心武著,长江出版传媒、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
读刘心武先生
《金陵十二钗花语》(7首)
一
红楼天娇十二钗,
花语纷自金陵台。
芳华韵美百卉里,
一片清爽拂面来。
注:贾宝玉语:“女儿是水作的骨肉……我见个女儿,我便清爽。”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花语》插图
二
金钗十二萦梦怀,
妖娆天门豁然开。
名姝自古解无数,
花语独说心剪裁。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花语》插图
三
红学精研呈流派,
各领风骚大匠才。
尔来解悟注千遍,
未见花语说金钗。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花语》插图
四
金钗十二传万籁,
红楼筑梦发天牌。
花语随风犹在耳,
又催红学一派开。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花语》插图
五
金钗十二娉婷排,
冶红妖翠金陵栽。
摇曳文坛风姿秀,
红楼解读意趣谐。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花语》插图
六
姹紫嫣红舞风采,
金钗楚楚靓秦淮。
花语呢喃暖早树,
红学新枝破墙台。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花语》插图)
七
别具一格说金钗,
花语独吟韵自开。
观园有梦赋新解,
红学欣欣向未来。
刘心武先生题赠汪毅(见《金陵十二钗花语》,2021年7月30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汪 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副巡视员,一级文学创作职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