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成都东郊之声(三):那些年的俱乐部生活
成都东郊之声(三)
那些年的俱乐部生活
访谈时间:2020年7月29日
访谈地点:成都市成华区双桥子经华北路19号附1号隐庐茶艺
口述人:曹树清
访谈者:罗 兰 那青青
整理者:那青青
2020年7月29日,曹树清与访谈者罗兰合影
口述人简介
曹树清,1935年11月生,1965年支援三线建设由湖南株洲331厂调入420厂。历任航空发动机主件生产车间检验班长。1995年11月退休。
从军工基地出走半生的东郊历史,在老东郊的记忆里鲜活。老东郊们常挂在嘴边的“那些年”的热血和情怀,在光影交错间讲述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成都“休闲之都”的名号那是自古就打响了的,不然也不会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名谚。在国防厂工人为建设新中国挥洒汗泪的劳动生活中,有这样一块精神天地,让成都“休闲”的名号站稳了脚跟。
说到工厂的休闲,那就不得不提俱乐部。420厂工人俱乐部是成都当时最大的俱乐部,能和同时期的解放军影剧院、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等争个一二。俱乐部在一环路和二环路之间的双桥路中段,1979年正式建成,大厅和楼厢都是吊空设计,造型新颖,在成都名气很大,市里的中国人民银行、附近的五冶钢管厂等大型单位,还经常到420工人俱乐部借剧场开大会,或搞全厂职工汇演。
420厂大门(成都市成华区政协 供图)
放电影是420厂俱乐部备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厅能容三四千人观影,每晚放两场,7点半一场,9点一场,场场座无虚席。附近的钢管厂、五冶、川棉厂,甚至建设路一带的职工都常跑来看电影,经常有人买不到票,只能在外面踮着脚打望,败兴而归。
以往休闲娱乐项目少,在工人俱乐部看电影才5分钱,后来涨价了也才1角钱。对工人们来说,420厂工人俱乐部的电影票价很低,排的新片也多,这是个不错的消遣方式。有新片上映的时候,俱乐部里更是热闹红火。
除了电影本身,俱乐部电影预告水牌也是一大亮点。厂里只是租了片子在俱乐部放映,不会像峨眉电影制片厂这类专门的公司,出片还要做些海报进行宣传。真这样做了的话,那就像俗语讲的“赚钱如针挑土,花钱如水推沙”了,所以一般厂里有新片上映,都是找人在广告牌上用美工字手写预告。牌子一般放在售票窗口外,有四五张,上面是用排笔和多种广告彩笔写的后几天上映的电影的信息。我有幸得俱乐部管理电影放映的负责人赏识,就曾写过几年这种广告牌,俱乐部除支付我一定的“兼职”报酬外,也给了我一个免费看电影的优待。
当时有些电影是要分等级的,譬如日本电影《山本五十六》,排片到420俱乐部,但不是公开放映,全厂中层以上干部才能观看,一律不准对外放映,搞得异常神秘。看了片的人都默不作声,没有资格看影片的广大职工,满眼夹着好奇与失望的复杂情绪。
职工在工人俱乐部里,除了能看到歌舞演出和电影,还可以参与或观看球赛。
我们自己的篮球队有很多从省队退役下来的球员,每年全市职工篮球比赛中,排名基本上锁定了前三甲,所以灯光球场的篮球赛总是吸引着无数远近球迷前来围观。周末篮球赛,还经常邀请附近的南光厂、132厂、成都体育学院等队伍来参加。厂里的足球队实力也不俗,后来成为全兴队主力的孙博伟等足球运动员,就是我们厂从东北调过来的职工的子弟。
2001年春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体育活动开始蓬勃兴旺,多元化的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工人俱乐部的活动逐渐冷清,周末灯光球场有乐队伴奏的露天舞会、节假日有文工团精彩的节目上演的日子亦成过往,曾带给东郊工人精神慰藉的420厂工人俱乐部,被后起的商品房所替代,一个时代的黄金岁月终成历史的一笔。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成华区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