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大竹地域及历史文化概览(上)‖ 彭明凯

作者:彭明凯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24 21:24:47 浏览次数: 【字体:

大竹地域及历史文化概览

彭明凯

连绵起伏的明月山,巍峨跌宕的铜锣山,英雄壮丽的华莹山,竞相伸出热情的臂膀,深情地将它相拥入怀。千百看来,终年叠翠的“三山”屏障,仿若忠诚的卫士日夜守卫、庇护着它——这方神奇的土地。

它,就是位于秦巴南麓、川渝东隅的大竹县。

大竹,公元700年置县,因“竹多竹大”而得县名。“三山两槽”造就它特有的地形地貌。俯瞰大竹全境,“三山”耸立,峰峦叠嶂、秀丽多姿;“两槽”开阔,丘陵起伏、土沃物丰;素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香椿第一县”“中国醪糟之都”“中国糯米之乡”“川东绿竹之乡”的美誉。

秉承“大道至简,虚怀若竹”的大竹精神,勤劳智慧的竹乡儿女创造了丰厚而辉煌大竹文化。禅宗大师破山海明的顽强刚毅,诗书大家江国霖的廉洁勤学,是古老文明在大竹的一个缩影;抗日将领范绍增的爱国情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凝成了大竹独特的文化气质。

作为持续多年的全国文化先进县,笔者现将大竹地域及历史文化做一简单的概览性梳理:

一、丰饶的地理景观文化

大竹“三山两槽”境内平坝与山脉相连,秀峰与奇石媲美,翠竹与溪曲同幽……神奇美丽的竹乡大地,蕴积丰富的地理景观文化。

古有“竹阳八景”之说。据《大竹县志》记载,在旧大竹县城周边,有八大风景名胜点:雁塔兆祥、高寺晓钟、凤山晚翠、东桥垂柳、梅村古碣、西山积雪、云台烟雨、竹溪偃月。单看命名,便有诗情画意入目入心之感。古“竹阳八景”,于今虽或被毁损或改造,但古人为每一个景点都留了一首美丽的诗歌。以“高寺晓钟”为例:“傍晓钟声出上方,翠微闲煞白云忙。参来色界千家月,叩破禅关万杵霜。清响乍随猿断续,秋声无那夜苍茫。从今尽洗筝琶尔,不着闻根问法王。”

关于“竹阳八景”的详细情况,《达州晚报》曾以《“竹阳八景”今安在》为题刊载,在此不再赘述。

今有“五峰竹海秀、云雾山谷幽、海明湖水灵、峰顶山林茂、青云山洞险、清河古镇雅、净土寺门雄、丹桂堂庙静、云雾古寺深、三国故道奇”十大自然及人文景观。所谓“名山多佳话,胜景多传奇”,“天生丽质”的竹乡山水,同样孕育了众多瑰丽神奇的故事传说。

五峰竹海

以“五峰竹海秀”(五峰山国家AAAA风景区)为例:

位于铜锣山脉中段的五峰森林公园,竹林似海,古树参天,珍禽异兽遍布其间,石林、溶洞世所罕见,神奇丽秀景观引四方游人心驰神往。据《寰宇记》载:大竹,因境内多大竹子而得名,置县后便名为大竹。相传,若干年前,此地绝胜人间美景被玉帝和他五个女儿知晓了。就在那一年夏至,也即是玉帝女儿们朝拜太阳之日,求得玉帝的恩准,玉帝的五个女儿选择了大竹境内最茂盛的那片竹海为其朝拜之地。谁知,五仙女到此便被这美轮美奂美不胜收的美景吸引住了,迷恋住了。从此,五仙女再不愿返回天宫,回到玉帝和王母娘娘的身边。竹海原本系一片平洼之地,因朝拜太阳的五仙女身居茂密的竹海深处难以沐浴太阳光辉,微有遗憾。为了既能享受竹海美丽风光又能朝拜灿烂阳光,五仙女没有两全其美之法,唯有将自己化作了五座山峰,长年累月矗立于竹海之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五峰山,所以,五峰山又誉为五峰仙山。

限于篇幅,在此也不及其余了,更多的可参阅宁夏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的《传奇大竹》一书。

二、丰厚的传统历史文化

大竹13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若将其分类,主要有:以破山和尚为代表的禅宗文化、以探花江国霖为代表的廉政文化、以哈儿将军范绍增为代表的民族爱国文化、以革命先烈徐德等为代表的革命红色文化。

(一)破山和尚及禅宗文化

破山和尚(1597—1666),号海明,俗姓蹇, 大竹双拱人。十九岁时,有感于世事沧桑,毅然厌弃尘凡出家,孤身出蜀,到湖北的破头山闭关修禅,立誓要以七日为限,刻期取证。在闭关到最后一天发下毒誓:“悟不悟,性命在今日矣!”竟于中午时候,信步举足,坠于万丈悬岩之下,将左脚跌伤而豁然开悟。1653年,在梁平县万竹山始建双桂堂。门徒众多,双桂堂被尊为西南各大丛林寺庙之首。名标《中国佛教》史册。

破山海明是明末清初我国一位著名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明末清初重要禅宗大师,著名禅院双桂堂开山祖师,世有“小释迦”之称,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佛教传承中拥有巨大影响力。

破山海明一生弘法精进,广收门徒,推动了清初的僧伽教育,他所撰写的《伏虎寺开学业禅堂缘起》是其禅学教育思想的精辟总结。

破山不仅精通佛法,酷爱诗文,尤善书法,久享文坛盛誉。诗词构思新颖别致;他的手书《牧牛颂》等拓片,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为当代书画大师启功最为敬佩之人。他的诗词、语录,经弟子搜集整理,汇集成《破山禅师语录》,流传海内外,系研究我国明清时代风土人情、佛门教义的重要文献。

(二)探花江国霖及廉政文化

江国霖(1811-1859),字雨农,号晓帆,大竹童家乡盐井沟人。从小聪颖嗜学,攻读刻苦,英敏强记,出语尺人。曾题联自勉曰:“奋起精神,读落满天星斗;养成羽翼,冲破万里云烟。”可见他从小便有凌云之志。

他为官20余年,内严外谦,生活俭朴,在粤做官数十年,未置田产,薪俸多接济别人。所到任上,一心关心人民疾苦,严惩贪官污吏,后被佞臣陷害,罢官归里,不久病逝,年仅50岁。清咸丰年间,录取秀贡,朝廷有捐银增额规定。国霖不忘桑梓,曾为家乡捐薪俸万两,使大竹每年得以多取秀才一名。一生所著诗极多,经精先留存编有《梦溪斋诗集》,《随月山房文集》等收若干卷。观察林氏称其诗:“清新隽逸,洗净铅华,足为性情淡雅,具有仙骨。”

江国霖故居

(三)范绍增将军及民族爱国文化

范绍增,1894年生,原名舜典,号海廷,大竹县清河镇人。

自幼便被称为“范哈儿”,系川军第27集团军第88军军长 ,1949年9月,被委任为国民党重庆挺进军总司令,1949年12月反蒋起义。

1923年,范绍增受四川军阀杨森收编,任第四师第八旅旅长,后被委任为第九混成旅旅长;1925年10月,杨森被蒋介石委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范任该军第七师师长;1937年,何应钦到四川整军,刘湘借机改编范部,免去其师长职务,名义上升为副军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范请缨杀敌,只身赶到上海前线,任第十一兵团副司令。上海沦陷后,随军撤退到汉口;1939年初,范绍增再度率八十八军出川,在江西东乡一带同日军作战;次年,又先后转移浙西作战,调太湖张渚地区担任防守。日军第二十二师团长土桥一次指挥敌伪两万多人进犯,在宜昌一带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范亲临第一线督战,终于击败日军。1942年5月28日,范率部击毙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酒井师团长被炸身亡,在日军中引起很大的震动,因为在日本陆军历史上,“在职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第一个”;1942年5月29日,率八十八军击伤日军四十师团的少将旅团长河野。

1949年12月,范绍增反蒋起义。

范绍增将军以炽烈的爱国情怀,在抗日战争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四)以革命先烈徐德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英雄气魄垂千古,烈士精神励后人。大竹县杨通乡是一块革命英雄辈出的土地,从1928年杨通苏维埃的创建,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活动,再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英勇悲壮的武装斗争,这里点燃了大竹的革命火种,孕育了徐氏小学革命教育基地,徐德(中共大竹县委第一任书记)、徐相应、徐永培等众多革命烈士,形成了“徐小”精神。当年创建的杨通苏维埃虽未成功,但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斗争形势图上,还在“大竹杨通”处插着一面象征苏维埃的小红旗。

为大竹县革命斗争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优秀共产党人徐德、徐永弟、张为铸、刘先慎、陈尧楷、徐永培、徐相应等众多大庙寨烈士的英名,一直永远铭刻在竹乡人民心中。如今,徐德衣冠冢、徐氏小学旧址、徐相应烈士故居及舍身崖、练兵场、火药槽等革命遗址遗迹,无不向我们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作者简介

巴山,本名彭明凯,文学学士,供职于四川省大竹县委宣传部。梁斌小说奖、孙犁散文奖获得者,《读者》和《百花园》杂志签约作家。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二百多万字。先后在国内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出版诗集《爱河泛舟》,散文随笔集《五味人生》《拷问世界》《竹海梦天堂》《迈向成功的路》,小说集《滴水看海》《悠悠情思悠悠恨》《你是我的影子》《你的秘密我知道》9部文学专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者:彭明凯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