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901”镍矿纪实:我的父辈们——抗美援朝老兵黄世奎
“901”镍矿纪实
我的父辈们——抗美援朝老兵黄世奎
口述/黄代清 撰稿/蒙琼英
一
我的父亲黄国华(曾用名黄世奎),是第一代“901”镍矿工人。1995年政府派人来镍矿,寻找抗美援朝老兵黄世奎。当工作人员找到我家时,妻一脸茫然。“谁是黄世奎?我不认识。”邻居杨妈接过话茬,“我认识黄世奎,是她老公公以前的名字。你们来晚喽,黄世奎过世快一年了。他小儿子去电厂上班,没有在家……”
政府派人寻找我父亲的消息在矿区传开,很快传到了我工作的车间,车间同事兴奋地作出种种揣测。我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走出车间,向着安葬父亲的山峦方向,默默地呼唤着:“父亲,组织派人来寻找您了,您听到了吗?”泪水滑下面颊……
“901”镍矿矿区(蒙琼英 供图)
2002年镍矿破产关闭后,我们举家搬迁离开了力马河。时常有“901”的老邻居打来电话告诉我,政府派人来镍矿慰问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如今还健在的老人们。虽然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作为一名军人的后代,我非常感恩政府对老兵们的关怀。我为父辈们感到无尚的荣光、骄傲与自豪!
二
记得儿时顽皮不懂事,我悄悄把父亲用布层层包裹的像章,拿去找小朋友换取玩耍的弹珠。母亲知道后拽起我就走,焦急地说:“小祖宗,你闯大祸了。那像章不是普通的像章,是你父亲参加抗美援朝战斗的军功章。是你父亲的命根子!你这不是要你父亲的命吗?我们得赶紧把军功章找回来。”母亲领着我一路小跑,打听小朋友家的住所,走家串户寻找着。军功章在小朋友们手中几易其主——换取各自所需的玩具而再也没有找到。就这样,因年少无知,我丢失了父亲视为生命的“宝贝疙瘩”。
深夜,精疲力尽的我,紧紧地拽着母亲的衣角,战战兢兢地跨进了家门,紧张地等待着父亲的责罚。听完母亲的陈述,一向严厉的父亲竟没有责罚我,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抚摸着我的头说:“知错就能改,还是个好孩子。”晚上我起床小便,父亲房间的灯还亮着,我好奇地轻轻撩起门帘的一角。在微弱的灯光下,父亲一动不动地坐着,手里紧紧握着包裹过军功章的布巾,犹如一尊雕塑。那场景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自责、羞愧难当。我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当解放军,为父亲拿回一枚军功章,以弥补自己犯下的过失。
三
在父亲影响下,1967年,哥哥入伍当了铁道兵。1984年,我入伍在山西祁县52933部队服役。1987年11月,我复员退伍,被安置到会理镍矿发电厂工作。遗憾的是,我没拿到军功章,没有兑现我对父亲的承诺。
工作之余,父亲和我,两个不同时期,背负不同历史使命的退役军人,坐在一起唱军歌,缅怀军旅生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聚,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两杯小酒,一盘油炸花生米,军人情结在静谧的夜晚发酵,我们从父子变成了亲密的哥俩,开心地争着讲述部队故事。军人荣誉——温暖、力量、来自心灵深处的圣神感,鼓舞、激励着我,我深深地理解了父亲……
四
父亲所在的65军,是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加战斗的部队。父亲抚摸着自己的高鼻梁比划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怎样化妆成美军士兵,在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中,巧妙周旋蒙混过韩方士兵的盘查,深入敌后侦察,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侦查任务,为部队赢得了时间、赢得了战机。
父亲挽起裤腿,指着腿上的伤疤,向我讲述伤疤的来历。在一次无名高地战役中,敌人的手雷扔在了父亲身旁,父亲反应灵敏捡起手雷扔了出去,手雷在空中炸开了花,父亲与死神擦肩而过。
父亲说,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也有工作失误的时候。晚上半夜三更黑灯瞎火的,山上的守军以为敌人摸上山来了,于是山上的连队和山下的连队打了起来。后来还是连长听到枪声不对,断定不是敌人的卡宾枪声,赶紧喊司号员吹号联系,一联系才知道遭了,自己人和自己人干上了。幸好发现得及时,避免了更大伤亡,后来,连领导因为工作失误都被撤了职。
战争让男人变得强悍,女人变得勇敢。朝鲜人民非常喜欢志愿军,阿妈妮、朝鲜姑娘,争先恐后为志愿军送水、送饭。残酷的战争,阻挡不了爱情的脚步。在炮火的洗礼中,朝鲜姑娘爱上了中国军人。异国战地浪漫的爱情故事,激励着人们勇敢地爱着,好好地活着。
停战谈判后,志愿军部队离开朝鲜前夕,为了爱情,少数的朝鲜姑娘,想方设法偷偷地躲在后勤运输部队的车箱里,克服重重困难,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成就了一段段美好姻缘。
历史见证了新中国向西方列强挥舞的铁拳,也见证了中朝人民的友谊……
五
抗美援朝结束后,我的父亲有幸成为“901”信箱中的一员。来自五湖四海的有识之士汇聚在这里,其中来自成都军区预二师的转业干部就有60多名。有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部队官兵、知识分子,他们满腔热血、隐姓埋名,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中国“第一大镍都”——“901”镍矿在这里悄然诞生。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全国人民一条心,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将镍矿建成投产,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1959年9月17日11:49时,镍矿生产出第一炉高冰镍,重414公斤,结束了中国不能炼镍的历史,闯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炼镍道路,开创了历史新纪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经济,“901”镍矿不辱使命,承担国家建设所需70%镍产品的供给,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促进了国防军工建设,支援了尖端技术的发展,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901”镍矿,成为新中国有色工业金属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1962年春节留影(前排左一戴鸭舌帽、穿大衣者为抗美援朝老兵黄世奎(蒙琼英 供图)
从筹建期“会理镍矿”到神秘的“901信箱”,再到恢复“会理镍矿”名称,从中央直属企业再到省属企业,在会理县力马河这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放下钢枪投身于新中国建设的老兵们,在这里奉献了青春又奉献了子孙。这一段铮铮风骨所堆砌的历史,却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我希望子孙后代们能够牢记历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辈们!
撰稿者简介
蒙琼英,女,汉族,笔名:梦洁、蒙蒙。1969年11月生于四川省会理县鱼鲊古渡。凉山州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会理县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口述:黄代清
撰稿/供图:蒙琼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