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跃进路上的电子工业传奇
图说 1987年10月,四川长虹电视机集团挂牌成立。 (资料图片)
坐标
绵阳市涪城区跃进路
绵阳市涪城区跃进路,总长不过1公里,却走出了长虹、九洲等多家知名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电子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这条路,闪耀着光荣与梦想。
上世纪50年代,全国部署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就有4个国防军工企业落户于此;进入三线建设时期,多家电子工业和元器件厂又相继汇集于此,让这里一跃成为全省电子工业高地;最高峰时,跃进路一带企业所创造产值占绵阳全市半壁江山,其中电子领域产值更是占到了全省电子行业总产值的1/3。
跃进路上,至今矗立着一座长虹121大楼,它是这一带在三线建设至改革开放高光时刻的重要见证之一。上世纪70年代,长虹就研制成功多个型号的黑白和彩色电视机。1980年,长虹开始从日本松下引进散装件组装电视机;1986年,又获准引进松下的彩色电视生产线。其后,厚积薄发的“彩电大王”长虹一飞冲天。
“这座大楼是专为生产国产大尺寸彩电而建的。”长虹多媒体公司绵阳制造分部的郝申琳是首批入驻,也是作为资产清算负责人最后“撤离”长虹121大楼的人员之一。据介绍,当时长虹在这座大楼里独立完成了4条彩电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并生产出首批国产大屏彩电,轰动一时。“那段时期,我们主要生产25英寸以上的彩电,最大38英寸。”当时市场的火爆,让郝申琳记忆犹新,“我们生产的电视机供不应求,火车运不过来,厂里还专门协调了很多汽车来运货……”
“那时,长虹121大楼是跃进路上最气派的大楼,而身着灰色工装的我们走在路上也是最神气的。”长虹多媒体公司绵阳制造分部工会主席蒲丽彬回忆。
如今,长虹制造基地早已从这里搬离,在新建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内,长虹建起了国内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平均每两秒就能下线一台智能电视。生产的电视,最大尺寸可达100英寸左右。除了尺寸,满足用户对更高画质、更多功能的需求,成为他们追求的方向。
保留在跃进路的长虹121大楼,如今作为绵阳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已明确不会拆除。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三线建设时期工业起步、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范例,绵阳跃进路上的变化一直在持续发生。未来如何走好保护和开发的平衡,实现精彩蜕变,地方各部门正展开思考。本版撰稿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唐子晴朱雪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