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古渡今昔 ‖ 罗才梁

作者:罗才梁(男,70岁,退休教师,退休后返聘于会理县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参与史志修纂工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6-13 21:47:21 浏览次数: 【字体:

古渡今昔

罗才梁

金沙江畔的鱼鲊渡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225年的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越嶲叛乱后,5月,曾从这里渡江入滇。因金沙江古称泸水,故该事件史称“五月渡泸”……

岁月沧桑,光阴流逝,时间定格在1939年,中国人民反抗法西斯的抗日战争步入最艰苦的年代。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造成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以致桥梁断绝、途路危艰。此时国际援华物资多半依赖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通过昆明转运抗日前线及内地。川滇之间,当时只有一条川滇东路,根本不能满足抗战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国民政府决定将内乐路延长,经汉源、西昌、会理,再跨越金沙江与途经云南祥云县的滇缅公路衔接,以保抗战物资运输。8月,国民政府交通部成立川云西路建设工程处,沿途各县成立相应组织。会理县也成立了筑路委员会,并随之招募上万民工修筑。然而,位于川滇两省交界处的金沙江天险则成了拦路虎。以当时的历史条件,架桥过江是痴人说梦话。为与日寇的军事行动争时间、抢速度,工程处决定在鱼鲊修建能渡汽车过江的轮渡码头。相关单位经认真考察设计、筹料,码头工程紧密锣鼓地破土动工。同时委托重庆造船厂赶造小火轮3套,其中1套大的可同时载4车,两套小的可载2车。

金沙江鱼鲊渡口

筑路建码头工程紧张地进行着。可“天有不测风云”“屋漏又遭连夜雨”,11月,广西南宁、龙州地区又陷敌手,日军截断了越南、广西之间的运输线。战争形势严峻,国民政府严令工程处加快川云西路建设速度,以保抗战之急需。

经日夜艰苦奋战,1941年8月11日,西昌至鱼鲊段正式通车。翌年春,随着码头竣工、小火轮到位,鱼鲊至祥云段也正式通车。至此,川云西路全线贯通。1942年新建成的码头、轮渡,是金沙江会理县域段有史以来首次使用铁壳机动船渡江。

据老辈人讲,当年轮渡开通后,中国远征军川康籍将士(包括会理)都是在会理南教场集中短训后,从鱼鲊渡口慷慨过江,奔赴滇西抗日前线杀敌卫国保家乡。

金沙江鱼鲊渡口远眺

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爆发,致使经济萧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鱼鲊轮渡也随之废弃。因无人管理,小火轮被洪水冲走两套,仅剩一套在江边飘飘荡荡、日晒雨淋,以致铁锈斑斑。“野渡无人舟自横”,成了当年鱼鲊轮渡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会理县人民政府修复码头,发展经济,并增设能载2车的木驳2套、“金河号”木质拖轮1艘。随着业务量的增加,1959年又增设“金平号”木质拖轮1艘。

1965年,中央制定重大战略目标,实施“三线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也正式拉开帷幕。当时成昆铁路尚在建设中,发往攀枝花的各类建设物资全靠汽车运输。在中央倡导下,全国各地都以支援攀枝花建设为荣。记得那年光运输业,仅会理城内、近郊就驻有北京、辽宁、山东、安徽、河南五大汽车队,保密番号称之为“十五号信箱”。每天满载物资的汽车队,浩浩荡荡、川流不息,将各类物资通过鱼鲊轮渡运往攀枝花。保守估计日均有二三百辆解放牌大卡车在这里往返渡江。为加大运力,“三线建设”指挥部及时打通了其他通道,加之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后,鱼鲊轮渡的压力才有所减轻。

闲聊中,听自小参加工作就在鱼鲊渡口所干到退休的老船长冉崇全描述,1978年改革开放后,会理为发展县域经济,运矿石的、载蔬菜水果的大卡车、小四轮每日络绎不绝,排成长龙过江,鱼鲊码头再呈繁忙景象。期间有序地渡江,偶尔也发生过险情。记得一次渡江时,西昌运输公司18队的一位驾驶员不慎落入洪水翻天的金沙江中,等大家回个神来,只见落水者已被激流冲了好远好远。在这万分紧急情况下,冉船长当机立断,侧转船头开足马力迅速顺江追去。当渡船超越落水者数丈后,又立马将渡船打横拦截……还好,有惊无险。总的来说,那两年工作相当繁重,渡口所的压力有增无减。

1979年2月,我国政府为惩罚侵略者,打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未雨绸缪,为预防战争升级,提前多备些通道,1980年,成都军区请四川省交通厅及时打造了两艘300匹马力的渡轮,谓之“长风301”和“长风302”号。后因战事平息,渡轮下放民用,这才大大减轻了鱼鲊渡口所的压力……

金沙江鱼鲊大桥

蓦然回首,诸葛亮乘小木舟“五月渡泸”已过去1790年,鱼鲊开通铁壳轮渡也有70余载。为扩大出省交通圈,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2010年,国家概算投入1.44亿在鱼鲊渡口码头上游约300余米处,修建过江大桥。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2015年4月24日,“天路代水道;金江飞彩虹”,会理县特大跨江跨省大桥——金沙江鱼鲊大桥通车。它进一步完善了四川、云南边界地区路网,打通增加了凉山南向大通道,为促进攀西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风雨沧桑,历经千年岁月的鱼鲊古渡,有着70多年历史,曾为抗日战争、新中国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鱼鲊轮渡,随着大桥通车,完成了人类社会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本文史料来源于《会理县志》《会理县交通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才梁(男,70岁,退休教师,退休后返聘于会理县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参与史志修纂工作)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