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科技创新“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

作者:陈冠宇 钟林 祖明远 来源:20210611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6-11 10:20:29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 绵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郭超英 摄

蹲点点位

中国(绵阳)科技城

历史评价

中国(绵阳)科技城肩负着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路径、提供经验、作出示范的重大使命。经过20年的创新实践,逐步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国防建设的路子,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从成绵高速公路磨家收费站驶入绵阳城区,许多人都会被路口的一个巨大雕塑所吸引。雕塑中间镂空的图案更是引发诸多猜测——是一把钥匙?还是一朵蘑菇云?

都是。从“三线建设”起,一大批国防科研机构选址绵阳,许多“两弹元勋”都曾在此生活工作。这既是冲天而起的蘑菇云,更是一把开启创新的钥匙。

特别是在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策,科技创新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20多年来越烧越旺。

□陈冠宇 钟林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从亏损到盈利

龙头企业这样成长

6月8日,走进位于绵阳的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几栋俄罗斯风格的小楼映入眼帘。利尔化学副总经理刘惠华说:“这几栋楼是利尔化学发展的见证。”

利尔化学是全球重要的草铵膦生产企业。1993年,中俄两国科研团队合作研发,俄罗斯专家就住在这几栋小楼里。但因为技术瓶颈迟迟未突破,股东方准备放弃,项目也因资金链断裂几乎终止。

关键时刻,科技城建设起步,绵阳市委市政府给予200万元研发经费支持。这件事鼓舞了科研人员的士气。不久,利尔化学成功研制出产品并建成生产线,第二年扭转严重亏损状况,第三年扭亏为盈。

此后,利尔化学与科技城建设同步驶上“快车道”。2008年,利尔化学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成为四川省首个登陆深圳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农药、化肥类上市公司。

如今的利尔化学总部产品达百余种,出口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从迷茫到坚定

“隐形翘楚”这样“炼成”

同样是行业翘楚,利尔化学“隐于市”,绵阳农科院则“隐于田”——外观并不起眼的办公楼被成片实验田地环绕着。

这里是我国西南地区综合科研实力最强的市州农业科研院,“十二五”以来培育的小麦、水稻、油菜等优良品种在全国近20个省(市)累计推广应用3亿多亩,新创社会经济效益120多亿元。

四川省先进工作者何丹是绵阳农科院科研人员之一。绵阳何丹劳模创新工作室近五年来获得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共7项,育成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新品种8个,其中省主推品种3个。

“十年磨一剑”是何丹对科研工作的体会。从1997年参加工作,到2007年主持育成第一个通过审定玉米品种绵单581,正好10年。他坦言,面对同事离职创办企业、种子销售人员收入远远高于科研人员时,也迷茫过。然而绵阳在科技城建设中对人才、对科研的重视,让他坚持了下来。

2017年绵阳入选全国首批科研人员激励计划试点,创新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科研人员薪酬机制,落实科研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等,最大限度为科技人才“松绑解套”,在绵科研人员人均薪酬年均增长11%,绵阳专利申请量连续两年突破1万件,专利授权量近5000件。

从传统到智能

传统企业这样“新生”

老树如何开新花?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这家63岁的企业给出了答案:搞好“新基建”,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让企业焕发生机。

在绵阳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自动导引车在车间内穿梭往返,将配件精准送达智能电视操作工位,一台电视机从客户“下单”到交货只需 24天。依托“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生产线,长虹在中国家电行业率先实现大规模个人化定制服务。

生产线关键技术的5G工业互联网模组来自其子公司四川爱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已申请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0余项,新冠疫情期间用14天就研发出一款可实时监测体温、上传数据自动生成健康码的5G智能手环。

瓶颈的突破需要找准关键点。近年来,绵阳在科技城建设上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力,实施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引导有研发实力企业牵头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推动行业技术创新。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5所、国省重点实验室26个、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个、国省企业技术中心104个。

讲述

城市发展,才能吸引人才

讲述人:原四川省建设绵阳科技城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炼

□钟林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回想起2001年7月3日收到国务院关于建设绵阳科技城有关问题的批复时的情形,时任四川省建设绵阳科技城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炼,用了这八个字来形容。

直到现在,陈炼对于《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核心数据仍旧如数家珍,“到2010年,GDP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力争达到50%以上;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5%以上……”

对绵阳来说,这些数字,意味着之后地方经济将有质的飞跃,科技潜能持续释放,为绵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不过,城市发展滞后会造成人才流失,科技潜能的加速释放也无从谈起。所以,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首要战略目标,瞄准了城市的发展。

吸引和留住人才,更要培育本土人才。西南科技大学正是在科技城建设的背景之下诞生的。

“除了发展地方经济,科技城建设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最大限度地释放国防科研单位的科技潜能。”陈炼举例,如今已是行业龙头的利尔化学,正是受益于科技城建设实现成果转化的典型。类似的案例有很多,例如西磁磁材、圣维数控、久远集团等,都是在科技城建设的背景下,成功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

来源: 20210611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