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打开封存记忆 回首驰援战斗——参加泸州纳溪天燃气井火灾抢险经历 ‖ 徐康锁

作者:徐康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6-03 14:57:56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开封存记忆 回首驰援战斗

——参加泸州纳溪天燃气井火灾抢险经历

徐康锁

编者按:本文作者徐康锁曾服役于四川省原重庆市公安消防支队二中队。该文记叙了作者45年前参加泸州纳溪天然气井喷火灾抢险救援的经历,它既是重庆消防跨区域增援的成功战例,也是当年参加扑救这场特殊火灾战友终身值得引以自豪的往事。

1976年7月,重庆市公安消防支队二中队参加纳溪天然气井火灾抢险救援人员合影

1976年7月,我所在重庆消防支队二中队接到了前往纳溪参加天燃气井火灾的抢险命令,我们班接受了任务,张华班长带队全部参加。记得一中队、五中队、六中队、十三中队的战友参加了这次抢险。孙近先副支队长带领战勤科许麦生、龙越森两位参谋随行,一同前往菜园坝车站,乘火车前往泸州,各中队消防车直接前往。下午到达泸州,晚上住长江边的泸州气矿招待所。吃过晚饭后,许麦生、龙越森两参谋就乘车前往火场勘探情况。夜幕降临,在驻地我们就看到了对面山上有一团正在燃烧的火堆,气矿工人给我们介绍这就是火场。

第二天上午,在气矿招待所礼堂,气矿领导为我们召开了一个欢迎会,宣布成立了抢险指挥部,成都消防支队战勤科派人参加了这次抢险,气矿专职消防队全部参加,孙近先副支队长作了讲话。由于火场在山上,道路不畅,缺水,我们在招待所住了两天。记得气矿一位工程师专门给我们介绍了火灾现场情况。这座气井是60年代建成的,全套设备从罗马尼亚进口,由于投运了十多年,设备老化,井口防喷装置失灵,导致了井喷,井下压力达到120个大气压。当天又遇到雷阵雨,雷电引起了火灾,幸好未造成人员伤亡。火场燃烧面积有100多平方米,火焰高达30多米。龙越森参谋为我们上课,讲解了天燃气井火灾的特点、扑救中的注意事项等。

按照指挥部要求,气矿专门整修了公路,火场山下准备了几个储水的大水罐,一切准备就绪。第三天上午,我们全副武装登上消防车,上车前每人发了一张毛巾,主要是捂住脸部,防止烧伤。消防车沿着长江边公路前往火场一路行走,发现公路旁边的水田不断冒着气泡,离火场越近,火场传来的呼呼声越来越响,来到山下,山不是很高,火场就在上面。由于山路临时加修的,所有人员都下车向山上走去,车辆小心翼翼向山上行驶。翻过山坡,我就被眼前的火场惊呆了,不断从地下喷射出火焰,就像一团巨大的火球,猛烈地燃烧着,发出令人震耳欲聋的呼呼声,迎面不断扑来的热浪让人浑身冒汗,仿佛空气在燃烧,大地在颤抖。

第一次见这么大的火场,难免有点心惊肉跳。山坡上气矿工人清理出了一块平地,有篮球场那么大,消防车就在上面排成了一排,十几支水抢摆成了一字阵。我协助一名1973年参军的老兵负责一支水枪,各就各位,准备就绪,只听一声令下,十几支水抢同时射向火场,这情景有点壮观。我们身后有几支水枪不断向我们上空发射开花水雾,降低温度,掩护我们不断向前移动。巨大的水柱改变了大火的方向,露出了井场。在离井场不远处,我们停了下发,这时跟在我们身后的气矿工人迅速冲向火场,用随身携带的切割工具清理火场废墟。就这样,我们一直不断喷水,气矿工人不断清理拉走井场废墟。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中途我还被换下来休息,这时附近的老百姓有的用毛巾捂住脸,有的浑身湿透了,纷纷上来给我们送茶水。这情景让我想起了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推着小车为解放军送弹药、送粮食的情景,着实让我感动了一阵。

经过几个小时激战,气矿工人已经清理完了废墟,这时大家已经精疲力尽,山下几个大水罐的水已经用完。指挥部下达了撤出火场的命令,回驻地休整,来日再战。

经过一夜休整,第二天大家又精神抖擞来到火场,摆开架式,一声令下,十几支水枪同时开火。在战友们掩护下,慢慢地慢慢地靠近井场,我们终于看清了井口,有拳头那么大,令人心惊肉跳,震耳欲聋的呼呼声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十几支水枪一齐喵准井口,不停地喷射。突然,一阵炙然的热浪迎面扑来。按照火场注意事项,我迅速埋下头,巨大的热浪从我们头顶呼啸而过。大约就是几秒钟时间,热浪突然消失了,这时我慢慢抬起头,燃烧的大火不见了,消失了,瞬间大地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大火扑灭了!就这样,经过两天紧张、激烈的扑救,我们终于扑灭了大火,完成了任务。返回驻地前,我又到井口看了一下,井口喷射出的白色气体垂直向上,发出的呼呼声至今难忘。

下午,我们回到驻地,气矿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晚宴。记得气矿领导和孙近先副支队长都讲了话。晚上我又见到了龙参谋,我向他请教,为什么大火突然就不见了?是用水把它扑灭的吗?他说是的,这是一座含硫磺较重的气井,喷出的天燃气体含水份较重,十几支水枪产生的强大水流,让井口空气、氧气越来越少,一旦大火失去了氧气就会熄灭。出于好奇,我又问道:“如果用水不能扑灭又该怎么办呢?”他看了我一眼继续说道:“我们还有第二套方案,使用干粉炮灭火,干粉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听了他的讲解,我觉得龙参谋真了不起。没有想到,1980年7月,我又参加了合江天燃气井火灾的抢险,这一次真的见证了气矿专职消防队用干粉炮灭火的实战。当兵5年,参加了两次天燃气井火灾抢险,真是有幸啊。

胜利完成任务后,第二天我们全班在张华班长带领下游览了千年古城泸州。记忆中的泸州城,街道两旁都晒满了酒糟,散发出大曲酒的香气,长江大桥头的泸州酒厂更是香气四溢,满城尽带酒香气,真不愧是酒城。路过一家照相馆,我们拍了一张全班照,我一直将这张照片珍藏至今。回到中队后,我们进行了总结和评比,经张华班长和战友们推荐,我受到了支队嘉奖。

短暂的5年军旅生涯,我受到支队二次嘉奖,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一次,退伍前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我更加感恩部队的培养、战友们的帮助。5年的军旅生涯,让我终身受益!

作者简介

徐康锁,中共党员,四川省荥经县人,1976年入伍,退伍后在荥经县电力公司工作,后担任工会主席职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徐康锁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