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张楚锡 ‖ 兴水之问 造福之行(下)

作者:张楚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2-19 01:38:10 浏览次数: 【字体:

兴水之问 造福之行(下)

张楚锡

伍 技术之问 创优之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民渠七期及鲁班水库,工程浩大,任务艰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施工难度大,大小机械少,工具很落后,决定其工程建设推进和成败的关键要害,就是工程技术,就是掌握技术的人员队伍,就是所需的关键设备。从定线测量、地质踏勘、规划绘图,到施工组织、现场管理、质量把关,从****、开山放炮、打石安砌,到难点攻关、重点突破、协同作战,等等,都需要比较扎实的技术支撑。

三台县鲁班水库主体大坝

生活在郪道名邦、巴蜀名郡的三台人,勤劳苦作而又善良淳朴,聪明好学而又敢想敢干,优良的品质、顽强的斗志、扎实的作风,铸就了不向困难低头、不愿自甘落后、不会轻易认输的坚强性格。

地质勘探白手起家。为搞清楚鲁班水库主坝选址的地质状况,提供选址决策的科学依据,必须增强专业力量。为此,采取请进来指导、派出去学习、大胆的使用、借过来帮助等办法,从水电部成都勘测设计院、四川省水利设计院、成都地质学院、四川省地理研究所等专业机构,请来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帮忙,如修俊风、冯锦华、谭杞西、任天培、赵泽兰、王兰生、张作之、唐家洪等堪称地质权威的专家;还从罗江第二物勘队“挖”来了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的兰景鑫;大胆启用毕业于云南大学地质专业的吴德勋。

当时吴德勋被划成所谓“右派”,下放到老家三台县城关接受监管,时不时遭批斗。时任县领导得知这就是要找的地质勘探人才,安排专人对其情况作详细了解,其实他也就是说了过头的话,没有大的问题,考虑到工程建设急需,就发挥他的专业特长,安排其参与地勘工作。同时,选派人员去外地学习,不断壮大技术队伍。

先后分期分批选派了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如张延均、江连如、陈善之、吴礼明、李胜海、刘斌、张玉华、李菊红、邹鲜茂等,到成都地质学院和成都理工学院学习培训,回县后就成了骨干力量。知识青年刘陈祥勤学好问,刻苦钻研,成长为“农民地勘队”的副队长。

八方求援。工程指挥部机具组的廖天柱受领导指派,前往成都铁路局,找到该局基建处处长刘正琼请求支援,搞回了一台50型钻机。在为鲁班水库选址的吴家干弯地勘工作的关键时刻,需用当时比较先进的设备“声波测定仪”,探明钻孔内的地质结构,指挥部及地勘队领导非常着急,得知西南铁科所有此设备,派生产组长王宗芳前去求借,先后5次前往,最终打动该所负责人,答应了三台县的请求。就这样,三台“农民地勘队”在各方支持和自身努力下,在较短时间内,出色完成了鲁班水库选址的地勘任务,《四川日报》《人民日报》先后报道了三台“农民地勘队”的事迹,“农民地勘队”声名远播。

鞠躬尽瘁桑梓地。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省政协委员蒲䞿(三台籍),从成都来到三台,主持鲁班水库枢纽工程设计,历时八个春秋,一直在工地,潜心研究,为鲁班水库主坝设计出结构坚实的干砌条石钢筋混凝土面板重力坝,节省了大量资金,做到了费省效宏,该设计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设计三等奖、水电部优秀设计奖。他身患胃癌后仍一直关心、支持鲁班水库建设,临终前叮嘱其儿子蒲敏,在他去世后将骨灰埋葬在鲁班水库。三台县遵其意愿,将为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蒲䞿先生的骨灰安葬在鲁班水库主坝左端。

从三台本地成长起来的水利工程技术负责人易德风,担任三台县水工队队长、鲁班水库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负责鲁班水库坝址选择勘测及配套干支渠总体规划察勘。他带领一支队伍,顶烈日,冒严寒,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带着肝病坚持工作,最后因肝癌晚期医治无效而献出宝贵生命,年仅32岁。指挥部遵其遗愿,将他安葬在鲁班水库旁。

力量之问 合力之行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洪荒之力,开天辟地。从远古先民为适应环境而与大自然抗争,崇拜神力,听天由命,到人类认识自然,学习自然,改造自然,自强自立,再到近现代以来人们揭示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综合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求生存、求发展、求幸福、求美好,无不彰显力量的重要和伟大。

力量在目标同向。方向明确,目标清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时,三台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集思广益,提出“建设几大工程,保灌全县农田”的治水兴水目标和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三台“十年九旱”的老大难问题:即修建人民渠六期工程及团结水库,保灌凯江东岸的西北路;修建人民渠七期及鲁班水库,保灌凯、涪两江之间的南路、西路;修建武引工程,保灌涪江右岸的东北路。这一方案得到全县近150万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得到国家水利部、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绵阳地委地区行署的关心支持,得到省地县科研院所、水利水电单位的热情帮助。

力量在动员组织。人民渠六期、七期及鲁班水库工程,都是大型工程建设,非一乡、一区、一县所能完成。省地安排三台参与人民渠六期(百里渠)、人民渠七期德阳段、中江段修建,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出“全党动手、全民动员、打总体战、共同治水”的号召,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发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为着实现建设鲁班水库的梦想,从上到下,全县14个区、115个公社组织以中青年为骨干的庞大民工建渠队伍,远赴百里之外的德阳、中江等地,奔赴几十上百里的鲁班水库工地,开始了火热的战天斗地,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治水兴水艰辛历程。

力量在坚强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确保工作快速推进和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实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涉及许多方面参与和配合,需加强协调,而且这都是百年大计,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技术、现场管理、质量监控、物资计划与供应,特别是重点突破、难点攻关、检查验收等等,没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那简直是不可想象。为此,省、地、县都成立了人民渠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三台县还专门成立了鲁班水库建设指挥部及其党委,下设“五处”(政工、保卫、工程、后勤、机具),一室(办公室),一组(省驻工地设计组),从各单位抽调了大批素质高、表现好、肯吃苦、能战斗的中青年干部参加指挥部工作和工程建设。参照部队建制,区、乡(公社)、大队、生产队,分别建立了团、营、连、排类似军事化管理的机构,层层明确了负责人及其职责,对各级单位落实了具体任务。县和指挥部领导、以及各团、营、连、排的负责人,身先士卒,在工地上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急难险重,争先恐后。鲜红的党旗,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高高飘扬。

力量在团结协作。“打好总体战、全县一盘棋”,这就是三台治水兴水的总方针。具体办法是:“全面规划、推磨转圈、先后受益、完工结算。”县委决定,新生、安居、向阳、石安、富顺、三合、中太、西平等八个区参加鲁班水库建设。为使群众早日受益,县委决定边建水库边修渠,争取库成渠通。当时水库工地摆开主坝和几处副坝施工战场,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紧缺,干支渠面宽、战线长、高渡槽、长隧洞、大倒虹管等大工程三百多处,技术性强,靠各区乡自行修建确有困难。鉴于这种状况,县委决定,实行统筹安排与切块包干相结合,由县指挥部负责组织技术力量,对鲁香、鲁西、鲁联三大干渠以及21条支渠共549公里,进行统一定线测量和规划,由新生、安居、向阳、古井、西平、琴泉6个区分别承担24条干支渠的修建任务,包干负责,县指挥部负责勘测设计、施工技术指导、质量检查、工程物资计划与供应、财务管理、抚恤评残、赔偿、竣工验收等,各区(团)、乡(营)、村(连),按要求进行施工,男女老少齐上阵,开挖渠道战犹酣。对修建渡槽、隧洞、倒虹管等重难点工程,各区(团)、乡(营)就组织施工专业队,集中突击,县上给予大力支持。全县东、南、西、北、中,全体总动员,形成了你追我赶、协同作战的生动局面。

在鲁班水库工地,车水马龙,奔流不息。省水电厅工程处从资阳、灌县等处调集车辆、机具赶来工地;省建十二、十四公司先后调来了推土机、发电机;绵阳地区水电局车队、省运司39队、成都市运输公司等,为水库建设运送大量物资;县农机局组织日夜为工程加工赶制机具零配件;县航运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到水库帮助造船,县邮电局派出技术人员到工地架设通讯线路;县广播局帮助建起工地广播站;县卫生局、县医院、防疫站先后派出医护人员,常住工地,防病治病,抢救伤病员;县粮食局在工地所在的太安公社修建了仓库,增设粮点;新生供销社在工地办起了招待所、服务部、饮食店。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听从安排、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好人好事不胜枚举。指挥部后勤处为完成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下设8个组(物资采购组、财务会计组、生活组、运输组、砂石采集组、机具组、木材加工组、物资保管组),任务到人,责任到头,分工合作,精打细算。跑遍东西南北,不怕奔波劳累;抓紧协调处理,不怕麻烦劳神;应急快速反应,不怕多苦多难。

鲁班水库工程,1970年初步规划,1972年地质勘探,1973年打石备料,1976年由省水利设计院完成初设,1977年初开始动工,1980年完成枢纽工程建筑任务,1983年12月竣工验收,1986年被国家水电部评定为优质工程。在整个鲁班水库工程建设中,涌现出一大批红旗团、红旗营、红旗连、先进单位以及优秀指挥员、技术员、施工员、好后勤、红管家、铁脚板、标兵、能手等先进个人,成为全县学习的榜样、追赶的目标。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者怀揣梦想、负重前行、甘于辛苦、乐于贡献,在绿色大地上矗立起光芒四射的时代丰碑。

(全文完)

前期回顾

【方志四川•记忆】张楚锡 ‖ 兴水之问 造福之行(上)

作者简介

张楚锡,四川三台人,1965年生,机关公务员,《中国乡村》杂志签约作家,在历史文化中寻找兴趣,在诗词歌赋中寻找快乐,在天地山水中寻找灵感,在人文情怀中寻找感悟。我言我心,真言真心,尽言尽心。用情抒情,融情动情,真情倾情。有数百篇作品在报刊、网络等媒体发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张楚锡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