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王忠文 ‖ 攀枝花矿山开发史话
攀枝花矿山开发史话
王忠文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天,一个挑着装有破铜烂铁担子的补锅匠途经攀枝花兰家火山时,顿感肩上的担子像似被人使劲在住下拽,当他走出该地段后又觉担子下拽现象突然消失,担子也轻了许多,疑心是遇鬼作怪。由于当时科学技术落后,“鬼怪之谜”未得其解。后来,一支马帮路过这一崎岖山路时,马背上的驮子失去平衡,马哥头(赶马人)顺手捡起地上的油光石装进驮子。于是这块又黑又沉的油光石被带进了旧西昌行署,带到了著名的地质学家常隆庆手里。这块不值钱的油光石从此变成宝,也解开了千年“鬼怪”之谜。
攀枝花兰家火山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批批地质学家先后到银江,在攀枝花双龙滩村一带实地勘察,最后认定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钒、钛磁铁矿石,且极具开采价值。著名地质学家常隆庆称这里“遍地是宝”。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盐边,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水深火热中的盐边人民得到翻身解放。1951~1952年间,刚诞生不久的盐边县人民政府就接到西南军政委员会地质部和西康省人民政府工业厅的来函说:据从国民政府档案查获的资料和有关专家反映,盐边县境内有价值很高、蕴藏量极大的重要铁矿,要求县人民政府组织发动群众查找。
195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开展群众报矿运动,盐边县组织各级干部在各种会议上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报矿。1954年6月25日,盐边县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县长在工作报告中号召代表们发动群众找矿报矿,并称对有功者要给予奖励。银江乡人民代表柴良德(彝族)在小组讨论会上反映:银江乡攀枝花村王家湾、尖堡堡、兰家火山一带矿石很多,露天矿石随处可见,还有不少被雨水冲刷下来,随手拎一块份量都很重,像铁石一样坚硬。从石块上敲打下的碎石粉,再用原石块晃动,又可将石粉吸附在石块上,人们还可用这类石块吸起地上的缝衣针,百姓称之为吸铁石(专家们称磁铁石),柴良德要求政府派人去察看。
盐边县城风光(图片来源:精神文明报)
盐边县人民政府把柴良德代表的反映作为一件重要提案处理,大会结束第二天,县长就派工商科干部熊荣州到银江乡调查所报矿石情况。熊荣州两天赶到银江乡马坎,在柴良德帮助下,找到一位熟悉矿点的向导,察看了尖堡堡、兰家火山、王家湾3个点,采寻到3块较好的矿石标本带回县上,装箱邮寄给西康省人民政府工业厅。约两个月后,西康省工业厅用军邮秘件复信:盐边寄去的矿石含铁量高,很有开采价值,并表扬盐边的报矿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1954年初,西南军政委员会地质部又来函,并寄专款,要盐边采选一块特大的矿石,送西南博物院作展品。盐边县人民政府又将这一任务交熊荣州完成。熊荣州再一次来到银江乡,在干部群众的支持下,终于选中一块约70公斤重的矿石,用人抬到密地金沙江边,雇木船水运到会理鱼鲊码头,再用汽车运至重庆西南博物院。之后,西南地质部、四川地质局先后派来地质勘察队,沉睡的深山从此被唤醒。
这以后,许多艰巨而繁重的支援探矿任务也历史地落到银江人民肩上。在盐边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银江乡人民政府多次号召全乡人民宁肯少吃少用,也要用实际行动支援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并提出了“一手抓农业,一手抓支援”的工作方针。银江乡人民政府把支援攀枝花建设提高到与全乡农业生产同等地位,要求全乡人民无论生产有多忙,只要支援攀枝花建设任务一到,必须积极主动去完成,全乡人民纷纷响应号召。当年在银江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诗:
天上闪红光,喜闻建攀钢。
工业大上马,巨龙游东方。
工业遍城乡,农业要相帮。
工农齐跃进,国家才安康。
攀枝花农业合作社社长柴正德代表银江人民在誓师大会上向党表决心: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毛猪,搞好骡马船队运输,种好蔬菜,支持攀钢建设!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忠文
供稿:攀枝花市地方志办公室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青少年书法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中国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