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文艺】雷定昌 ‖ 曾享誉全川的叙永县川剧团

作者:雷定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0-09 11:06:58 浏览次数: 【字体:

曾享誉全川的叙永县川剧团

雷定昌

引 言

川剧,主要流行于川渝及滇东北、黔北地区,是融高腔、昆曲、胡琴、弹戏、灯戏五种声腔艺术于一体的传统地方剧种,深受群众喜爱。

川南叙永县,是首批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就川剧而言,叙永县是出了名的“川剧窝子”,叙永县川剧团是四川最大的县级川剧团,在川内很有名气。叙永县川剧团历史悠久,编导人员水平高,排演剧目多,人才辈出,享誉全川,影响云贵邻县。作为“老川剧迷”的笔者,深受叙永县川剧的感染,受到过叙永县川剧团老师的指教。

一、悠久辉煌的历史

叙永县川剧团成立于1950年底,由解放叙永县城的解放军随军歌舞团部分骨干和当地艺人组成,受叙永县文教局领导,最初取名为叙永县群众川剧院,1954年8月更名为叙永县群众川剧团,1960年改名为叙永县川剧团。

剧团坚持党的领导,1959年成立党小组,1965年成立党支部。剧团有的演员被选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

1965年5月,叙永县川剧团与叙永县曲艺队合并,改为叙永县农村剧团,设两个川剧团,一个曲艺队,到农村巡回演出。

1966年“文革”初期,叙永县川剧团的服装、道具、资料等,随破“四归”一起被销毁,停止了营业性演出。

1968年2月,成立叙永县农村剧团革委会。

1970年1月,成立叙永县革委会文艺宣传队,停止川剧演出,大部分演职人员集中劳动。川剧名编导、名演员改行唱京剧,作叙永县京剧培训班指导教师。同年秋冬,剧团的名导演、演员、琴师赴叙永县内最大的地属企业大树磺厂辅导排演京剧“样板戏”。

1976年秋“文革”结束后,恢复叙永县川剧团名称,分队演出川剧、曲剧。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复苏,叙永县川剧团又迎来兴盛时期,频繁演出和参加上级调演、汇演,群众看川剧的热情再次高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影视的普及,到剧团看川剧的群众逐渐减少,直到1989年6月,叙永县川剧团因改制而撤销。

经历了40年风风雨雨的四川省最大的县级川剧团——叙永县川剧团,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关怀扶持下,坚持剧目创新,演出面向工农群众,足迹遍及全县城镇山乡,转战川滇黔渝边区县市,赢得广大群众交口赞誉,为党的文艺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在叙永县文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80年7月,叙永县川剧团演出传统川剧《窦娥冤》(作者供图)

二、编演累获殊誉

叙永县川剧团老艺人多,科班出身的也不少,有着雄厚的创、编、导、演实力。剧团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工农群众的方向,配合各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创作和编演了许多好剧目,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和好评。

上世纪50年代,叙永县川剧团紧跟当时形势,编演《控美骂蒋》,改编演出《白毛女》《刘胡兰》等现代川剧,并挖掘整理演出《红娘子》等一批传统川剧,发挥了文艺的重要作用。

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下半叶和80年代上半叶,是叙永县川剧团三个鼎盛时期,创作多多,演出频频,硕果累累,享誉全川,在邻川的云贵县区也颇具影响。

1963年11月,叙永县川剧团王驰远、易真言等创作,李洪书、高玉华、肖鹏举等主演的《千秋血泪》,在参加了宜宾地区川剧剧目会演后,从宜宾顺江而下,到泸州、江津、重庆一带演出,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了省、地有关领导高度评价。

1964年6月,叙永县川剧团易真言编导,李洪书、高玉华、王荪莹、肖鹏举等主演的《千秋红浪》《寸草春风》《开演之前》等剧目,参加宜宾地区现代川剧目汇演,好评如潮。汇演之后,剧团携带《千秋红浪》《南海长城》《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等剧目,到重庆地区巡回演出长达4个多月,扩大了叙永县川剧团在巴山蜀水的影响。

1976年5月,叙永知青何春生创作,易真言改编的现代川剧《白云桥》,参加宜宾地区在泸州举办的调演,之后又参加了四川省在自贡片区的会演,受到好评。1978年11月底至12月初,叙永县川剧团创作,刘和碧设计唱腔、音乐的现代川剧《营盘山上桔子红》,参加四川省文化局在自贡市举办的文艺调演,蜚声全川。1979年8月,宜宾地区举办川剧创作剧目调演,叙永县川剧团参演的《闯王进谷城》获演出一等奖,陈珠富获创作二等奖。

1984年7月,叙永县川剧团易真言、陈珠富编剧,刘和碧设计唱腔、音乐,陈巧茹、刘萍主演的《金沙浪》,参加宜宾地区川剧调演,获表演奖、音乐奖。同年8月,宜宾地区举办青少年川剧会演,叙永县川剧团陈巧茹的《打神》获一等奖,刘萍、尹铁娟的《归舟》获二等奖。叙永县川剧团的后起之秀,震动全川。

1984年3月,叙永县川剧团演出传统川剧《百岁挂帅》(作者供图)

三、培养川剧新生力量

叙永县党政和文化部门十分重视培养川剧新生力量,从1951年至1981年,全县除零星招收培训川剧学员外,进行了两次批量招收。

1958年,叙永县文化部门招收学员21名,其中男生9名,女生12名,曾静仪、许宝祥等为教师,培养出叙永县川剧团的艺术骨干。1959年春节,学员们汇报演出了《别洞观景》《大盘山》《三醉路》等折子戏。同年7月,建立学生队,排演《四下河南》《铡美案》《无底洞》等大幕戏。

1979年5月,叙永县文教部门又招学员23名进行川剧培训。由县文教局文化主管干部杜术军主持,集中学员在县师范校开班,陈珠富、许云荪、周永章等担任教师。培训科目除戏剧基本功外,还教文化知识、音乐理论等。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及名演员阳友鹤、陈书舫、袁玉堃、张光茹、杨云凤等多次为学员授艺。名师出高徒,学员陈巧茹、刘萍、尹铁娟等成为培训班的姣姣者。同年底,培训班学员参加宜宾地区川剧青少年演员汇报演出,剧目《霸王别姬》《下游庵》《贵妃醉酒》《雷锋塔》等分获一、二、三等奖,成绩突出。随后,叙永县川剧团组建“娃娃班”,后更为名“青少年队”,周永章任队长,带领青少年演员在省内市、县城乡实践演出。

1979年的叙永县川剧培训班成果特别显著,学员们崭露头角,为叙永县川剧团充实了艺术骨干。这期学员中的陈巧茹如今挑起了四川川剧的大梁,刘萍开办了川剧培训班并创办了“刘萍川剧艺术团”,为培养川剧新秀竭尽全力。

2014年3月,原叙永县川剧团团长刘和碧(左二)、老演员代表与回乡省亲的当红川剧演员陈巧茹(右三)、刘萍(右四)留影(作者供图)

四、为“振兴川剧”不懈努力

曾红遍全川的叙永县川剧团,虽然30年前因改制撤销,但叙永群众喜爱川剧热情不减,民间川剧座唱活动持续不断。一批在叙永县川剧团磨炼过的青年演员,坚守自己热爱的川剧阵地,走出叙永山区,来到成都平原,为弘扬川剧传统文化不懈努力。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当红川剧演员陈巧茹和刘萍。

陈巧茹和刘萍同为叙永籍,同是1979年考入叙永县川剧团的,同在1984年宜宾地区川剧调演和宜宾地区青少年川剧会演中初露锋芒,都是戏剧界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陈巧茹在叙永山城土生土长,是从叙永县川剧团走出去的演员。目前,她是四川川剧界领军人物之一,与重庆市川剧界的领军人物沈铁梅平分秋色。陈巧茹现在是成都市川剧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青年表演艺术家,先后斩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第十四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第四届全国戏曲电视剧“优秀演员奖”。她被专家、学者誉为“声、色、艺俱佳的文武全才”。陈巧茹曾多次以她主演的川剧剧目到西欧各国及香港地区演出,为川剧赢得了荣誉,为四川、泸州、叙永争了光。

刘萍在家乡叙永从小受家庭熏陶,随县川剧团武生的父亲习艺。她从叙永县川剧团到成都打拼,成就了一番事业。2000年12月,刘萍在所在的成都市川剧院支持下,进京演出新编历史剧《文成公主》,并举办个人专场,演出《八郎回营》《乔子口》及《斩杜后》,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长为川剧表演艺术家。为弘扬川剧艺术,培养川剧后备军,2004年3月,刘萍在成都市温江区创办了一所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川剧班和川剧艺术团,全新打造21世纪德艺双馨复合型的川剧艺术接班人。

川剧名家刘萍为家乡父老演唱川剧名段(作者供图)

尾 声

2014年3月,80岁高龄的原叙永县川剧团团长刘和碧,邀请从本团走出去的当红川剧表演艺术家陈巧茹、刘萍回家乡叙永省亲,共忆叙永县川剧团昔日的辉煌,共叙难忘的友谊,共商叙永川剧唱腔的文化传承。阔别25年的四川川剧名角回叙永,受到家乡父老热情欢迎和追崇敬佩。在叙永县川剧团旧址,陈巧茹、刘萍闪亮登场,同台献艺,倾情演唱川剧名段,声动春秋祠广场。久违的叙永川剧,再次回响在边城群众耳边。

陈巧茹、刘萍说:我们是叙永的女儿,是从叙永县川剧团走出去的。振兴川剧,是国家的要求,群众的期望,我们愿将川剧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旗扛起来,传下去,愿把家乡叙永的特色文化发扬光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雷定昌(四川泸州)

供稿: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