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杨明强 ‖ 为国选才乐奉献 勇立潮头鼓与呼——从招考改革历程看《招生考试报》的前世今生和倾情奉献(三)

作者:杨明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9-05 16:57:14 浏览次数: 【字体:

为国选才乐奉献勇立潮头鼓与呼

——从招考改革历程看《招生考试报》的前世今生和倾情奉献(三)

杨明强

五、创刊41年来,领导的关爱,自身的勤奋,赢来硕果累累

《招生考试报》自1979年创办以来,荜露蓝蒌,历经风雨,不懈进取,到今年已走过41个春秋,取得令人欣慰的业绩。《招生考试报》的艰苦创业和创新发展,得益于历届上级领导的关怀和鼓励。

1994年1月,国家教委学生司司长王炽昌一行来到《招生考试报》编辑部慰问并题词:“为国选才,无私奉献”,盛赞报纸可读性强,版式新,质量高。2月,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亦到报社,肯定《招生考试报》的管理体制。3月起,国家教委学生司成为《招生考试报》指导单位。4月中旬,国家教委副主任张孝文来川考察,随后为《招生考试报》题词:“坚持正确方向,服务万千考生”

2010年6月25日,原教育部党组副书记、教育部副部长张孝文出席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开幕式(图片来自网络)

2018年8月12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原司长、中国高校毕业就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炽昌在2018中华之星国学少年荟全国总决选活动上(图片来自网络)

1997年12月,国家教委常务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为《招生考试报》题词:“改革考试制度,促进素质教育”

2013年3月20日,国家总督学顾问、原教育部副部长、华人少年作文比赛组委会主任柳斌在第十三届华人少年作文比赛颁奖暨第十四届启动仪式上(图片来自网络)

2000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招委主任徐世群寄语《招生考试报》:“成绩斐然精彩不断,继往开来锦绣万里”

2017年9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徐世群在成都影视硅谷·府河源影视传媒科技产业园建设启动会上(图片来自网络)

2009年10月,《招生考试报》创刊30周年之际,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题写了“精心指导,贴心服务,做考生的良师益友”的贺词勉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题写了“为教育发展服好务,为招生选才架桥梁,为考试改革鼓与呼”的贺词。

2017年11月3日,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第十四届北京论坛(2017)上发发表演讲(图片来自网络)

2017年7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为《招生考试报》题词:“服务招考,突出特色;成绩斐然,奋进不懈”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图片来自网络)

领导的关怀和鼓励,化作招考报人接续奋进的动力。41年来,报社全体员工勤奋耕耘,锐志实干,报纸由最初人工排版的铅印小报,演变为全国发行的四开8版周二刊电脑排版的胶印彩报;由单一的平面纸媒拓展为拥有招生考试互联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矩阵和专业书店等多元化的宣传信息服务体系。41年来,全体同仁悉心铸造,向广大读者奉献了3374期真情华章。

《招生考试报》社出版的报刊资料(杨明强 供图)

创刊以来,《招生考试报》刊发和选送的新闻和副刊作品,共有300多件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件,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银奖、一等奖26件,获全国高校招生宣传报刊好作品奖特等奖、一等奖7件,获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编辑奖金奖、银奖、一等奖5件,获四川省新闻奖、四川省报纸副刊好作品奖一等奖18件。

41个春夏秋冬,《招生考试报》全体员工坚持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创新精神,在全国教育招生宣传媒体领域,创造了多个“率先”和“第一”,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慰的佳绩。原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赵亮宏曾称赞“四川《招生考试报》不愧为全国招考宣传媒体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2009年,《招生考试报》创办30周年庆典合影(杨明强 供图)

六、几十年教育招生记者生涯的收获与感言

自1995年专职从事教育宣传工作以来,自己从32岁起便追随着《招生考试报》一道成长,到今天已风雨同舟26年。这些年来,可以说,不知不觉,我已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招生考试报》,献给了招生考试事业。当年腿勤、手勤、文字摄影俱全的“快手”,如今已两鬓飞霜、行将退休,告别职业生涯。回首近年来,似有些许成绩聊以自慰:

自1996年以来,本人采编的作品,获省级以上采编奖总计达143件。其中,在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年赛、全国招生媒体好新闻评选和全国教育教辅类报纸编辑奖评选中,获一等奖10件,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30件;在四川省新闻奖和四川省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中,获一等奖7件,二等奖17件,三等奖60件。

1982年我读大二起开始发表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及文学作品;1985年起发表新闻和艺术摄影作品。迄今发表文字作品150余万字,发表新闻和艺术摄影作品2000多幅,获全国奖16幅。

获奖证书(杨明强 供图)

从业几十年,作为教育招生媒体人,一路走来,有汗水和泪水,有鲜花和掌声,亦有多年的采编出版生涯生成的体会和感言,以此同方家和同事们交流与分享:

1.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忠诚是成功的基石。

记者和作家是我童年的梦想,由11年的高中语文教师转任教育招生记者,正是我的心愿和事业新平台。只有忠诚党的新闻事业,爱岗敬业,专注招考宣传,并不懈努力,最终才能有所收获。

2.坚持导向正确,坚持政治家办报。

站位要高远,思考问题要有深度。恪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方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向善向上的正能量,用政治的眼光看待分析处理问题,用辩证的观点和理性的思维解决采编出版中的困惑。

3.增强新闻敏感性,增强新闻策划能力。

作为媒体人,新闻敏感至关重要。首先应吃透“上头”和“下头”,上至党的大政方针,下至一线行业动态,从而紧扣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二是多观察、多思考,发掘新闻点,分析闪光点;三是“温故而知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

增强策划能力,必须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以及新闻敏感度。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多想路子,多出点子,发挥新闻策划在整个新闻传播中的关键作用。

4.用互联网思维办媒体,走好传统报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

学习新媒体技术,借鉴互联网思维,树立用户第一,专注极致,持续创新的理念,将读者和受众的需求视作媒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将本中心的一报三刊进一步精准定位,将多个网站、微博、微信整合提升,遵循各自特点,将相关新闻、信息内容用不同的形式同步推进,促进两类媒体优势互补,有效融合,强势推进招考宣传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5.带好队伍,培养骨干,推行竞争机制,搞好传、帮、带。

作为采编业务的牵头人,在起好采编表率的同时,还要毫无保留地向年轻采编传授经验,手把手教。以经典新闻佳作和自身采编案例做好解剖评析,切实提升团队业务水平,培养好业务骨干。推行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激励大家不懈进取,创优争先。

6.厚积薄发当“杂家”。

作为媒体人,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还要懂哲学、美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摄影书画、新媒体技术等,做到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合理运用,游刃有余。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招考媒体的新要求。

7.继承和发扬《招生考试报》前贤的优良传统,助推“后浪”不断创新、超前发展。

历史不会忘记:1979年主导办报的省高教局副局长兼省招办主任余涧南;1993年主导成立招生考试报刊社的省招办主任柴正宗;《招生考试报》的创办者和首任主编王锡宇,以及参与者、见证者陈肇荣、何智新、马银军、罗力心、何星原等等。 曾记否? 初创编辑室,一间小屋三张桌的艰苦创业; 曾记否? 200字的消息稿,改到只剩“本报讯”的精益求精。 概而言之,招考老报人艰苦创业、不懈进取、殚精竭虑、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勇争一流的敬业执着和开拓创新精神,永远值得也需要一批又一批招考报人去忠实传承和弘扬,才可能达到“四川招考报刊教父”王锡宇先生所期盼的“选贤无极,事业永兴”的理想境界。

各类媒体对本报活动的宣传报道(杨明强 供图)

为国选才乐奉献,勇立潮头鼓与呼。从招考改革的发展进程看《招生考试报》的前世今生,再看媒体担当与倾情奉献,作为招考老报人,我们为曾经的奋斗而倍感欣慰!

2017年12月,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考试院领导在蓉出席会议留影(杨明强 供图)

2017年12月,《招生考试报》前后三任社长、总编喜相逢(杨明强 供图)

四十载沧海桑田,四十载风雨兼程。一张报纸,一曲长歌,一个春天的故事。愿这个美好的故事从讲述者到传承者,代代薪火相传;更愿《招生考试报》,明天更美好!!

2020年元月,四川省招生考试指导中心整体搬入新的办公大楼(杨明强 供图)

2020年,招生考试指导中心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种招考报刊资料(杨明强 供图)

2020年8月18日初稿,2020年9 月2日改定

明天更美好宋祖英 - 阳光乐章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杨明强与孙子小贝在一起(杨岚麟 摄)

杨明强,男,1963年生,四川省营山县人,1984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今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媒体人。曾任《成都教育报》责任编辑、《四川青年报》新闻部副主任、《时代教育》主编。1996年加盟《招生考试报》至今,历任记者、责编、编辑部主任,担任《招生考试报》主编18年。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招生考试指导中心干部。

上期回顾

杨明强 ‖ 为国选才乐奉献 勇立潮头鼓与呼——从招考改革历程看《招生考试报》的前世今生和倾情奉献(一)

杨明强 ‖ 为国选才乐奉献 勇立潮头鼓与呼——从招考改革历程看《招生考试报》的前世今生和倾情奉献(二)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明强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