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峻兴 ‖ 逐电追风征远道 拔云剪雾镇苍穹——成都空军军士学校往事
抗日战争时期,建设空军对保卫我国领空及陆地攻防均十分重要,但飞行员和飞机补充困难,尤其飞行人才缺乏后继力量。为适应抗战的迫切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国民政府遂在昆明空军军官学校之外,又创办了空军军士学校、空军幼年学校、空军参谋学校等训练机构。其中,空军军士学校创办于成都簇桥,重在短时期内培训实战技能,尽量快速培训出飞行人才,弥补飞行员的不足,为当时我国空军力量建设打下基础。
成都空军军士学校(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公众号)
1937年12月,国民政府在成都开始筹备空军军士学校,选定南郊太平寺附近为校址及训练机场,并以城内七家巷一所民房作为临时办事处,于1938年2月1日正式办公。此后人员不断增加,为提高工作效率,大部分人员于4月迁至北郊凤凰山空军营房,作为临时校舍。
同年6月,学校筹备人员在簇桥与太平寺之间的一大片水田中,开始修建校舍及机场。同时,为扩充师资,学校先期成立了飞行教官训练班,选出优秀飞行员同空军军官学校原有教官进行训练。9月25日,教官训练结束。
空军军士学校创办后,每年招考新生一次。报名的男学生年龄须在17岁至22岁,有初中学历,不仅要经过严苛的体格检查,还须通过党义、国文、英语、算术、代数、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考试。录取后,编入空军入伍生总队,在成都北较场接受军事训练1年,期满合格后升到空军军士学校接受飞行训练两年,毕业后任空军飞行军士。
成都空军军士学校校歌(来源:中华魂网公众号)
1938年10月1日,第一期学员遵照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命令入校正式学习。学生入校后,被编成几个学生中队,由陆军军官任中队长,负责管理生活及学习。飞行训练由飞行军官负责,陆军军官不能过问。训练分初级科、中级科、高级科(分为轰炸科、驱逐科)循序进行,各阶段都会淘汰飞行技术考核不及格或不宜飞行的学生,第一期学生入学时有260人,到1939年2月5日,经逐次淘汰只剩180余人。
1939年3月,第二期学生入学。同年秋,校舍已全部落成,因驻学校部队过多,太平寺机场无法容纳,且第三期学生行将入学,于是从10月1日起,第一期中级科移往双桂寺机场(今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训练,后来轰炸科移至新津机场训练。
由于在校训练时,飞行军官有停止学生飞行的权利,事关学生的学业前途,所以学生们重视服从飞行军官,而轻视仅管理生活学习的陆军军官,形成不良风气。有一次,一初级中队学生,因遗失飞行衣物,竟殴打队中陆军军官,陆军军官纷纷愤然离去,造成该中队几个星期无人管理。学校为加强管理,便于教学,于是派遣飞行军官兼任该队中队长,选出优秀学生接替陆军军官,采用学生管理学生的办法,解决了军官与学生的矛盾,学校也不再使用陆军军官管理学生。
空军军士学校重在飞行技能培训,学生作战时异常勇敢,战斗力很强。为进一步整合空军教育资源,1941年,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将空军军士学校与昆明空军军官学校合并,成都空军军士学校开办4期培训即告结束,第5、6、7期学生均在昆明训练。
成都空军军士学校4期共毕业405人,培养了一批空军人才,弥补了空军作战人员的不足。很多毕业生参加了对日空战,成为抗战期间一支不可忽视的战斗力量;新中国成立后,部分毕业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投身于建设人民空军的事业中。
空军军士学校办学虽短,却为壮大我国空军力量作出了不朽贡献。正如学校大门对联“贪生怕死毋入斯校,升官发财勿进此门”所写,许多天南海北的青年学生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毅然来此投笔从戎,他们克服艰难,不惧牺牲,扫荡敌踪,粉碎敌巢,为保卫祖国领空抛洒满腔热血。
(参考:1.《成都文史资料选编》抗日战争卷下,作者:晏嘉陵 郝孝贤;2.《航空史研究》)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郭峻兴
供稿: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