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雅安旧事——过年的故事‖余成章
雅安旧事
——过年的故事
余成章
要过年了,一家人开始准备团年饭。腊月二十九那天,母亲倒班休息,上市场去买八大菜,即鸡鸭肉鱼猪头猪脚鸡蛋鸭蛋,配菜佐料一应俱全。
过个年这一准备还真不少,一个厨房摆了个满。父亲回来了,买了几瓶大曲酒,在门檐两边各挂一只红灯笼,左右看了看很满意,立即贴对联,对联贴完后立即念了起来,声音很高亢:“社会主义好 共产党万岁”,横批:“毛主席万岁”,然后在窗口挂两个吉祥香包。我们几弟兄唯一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买鞭炮。
随后,父亲去厨房看了一眼就问母亲:“腊肉呢,怎不见你买的宝兴腊肉呢?赶快去买!不是宝兴的不要,猪头肉买天全的!”母亲应了一声,提着菜篮就出去了,到了市场上看见笋子,才想起来刚才没有买,这些东西是几个娃喜欢吃的。转遍了整个农贸市场,终于发现一家卖宝兴腊肉的。宝兴腊肉很特别,它是天然烟熏的,即每天煮饭的柴烟熏的,味道很香。买了这些,顺便到供销社水果商店去买了些梨、橘子、桂圆,母亲这一趟可满足了父亲的心意。
母亲回来后父亲又出去了,去买香烛纸钱祭祀祖宗。那时我们烧的是柴灶,一口大板子锅,为保证过年不缺柴火,头天(腊月二十八)父母亲就上山砍柴去了,父亲一背柴有三百来斤,母亲一背柴有百十来斤。捡柴火都在山里,把散乱的树枝扎梱砍齐,吃过自带的干粮背着柴下山去。父亲背着柴从高家山顶,一溜烟就下山了。母亲气力不好,背着柴火不知歇了多少肩气才下到半山腰,汗水不停地流着,大颗大颗地往下滴。山路上也艰难,下也艰难,好不容易走到半山下,母亲歇过气,刚走了二十多阶就看见父亲来接她了。父亲背着母亲的柴火,很快就下山了。这是母亲回家后讲的,我才知道父亲是个大力士。我问父亲:“爸,你咋这么大的气力哟?”父亲说:“练功锻炼的,年轻时曾经与乡人赌酒,一只手推停了水碾。”我听了惊讶得不得了。
过年柴火不缺,炖猪头腊肉火力旺得很,我烧火,老二老三玩耍。父亲没有闲着,在家里开辟了一块地方摆张长方桌,用纸折了五个牌位,两边贴上父亲自己写的对联:“一代宗师 后继有人”“家传拳不出本家 传子不传女慬遵”,然后念给我们听。母亲说;“你爸就是个老封建”。我看了,虽不识字,也觉得字写得好,很稀奇这排位长方长方的,问父亲:“这就是爷爷们吗?”父亲说:“是的,你六岁半时我就教你十三棍都是祖传的。老二(四岁半)、老三(两岁半)都在屋外耍,你把他们叫回来,告诉他们回来给祖宗叩头,今天三十了不要到处跑,要祭灶神!”我去屋外找几个弟弟,都是野脚板,都跑到大北门城墙上去耍了。
屋里母亲忙得不可开交,说:“娃他爸,今晚上单位上要开庆祝会,这一大锅东西煮好了,饭吃得早一点。你赶快把海椒面冲(捣之意)出来,花椒面冲出来,这几个龟儿子一天只晓得耍,一点忙都帮不上,只晓得吃!”因时间紧,母亲渐渐着急了起来。下午五点钟年饭做好了,母亲煮了满满一蒸子米饭。我问母亲:“妈,咋煮这么多饭啊?”母亲说:“今年的饭要吃来接明年,今年吃完了,明年就没有吃。今晚用炭炉子烧得通红,叫烧财神火,初一都不灭。”母亲边说话边将饭碗放在神桌上,一共六碗。灶神一碗,神位桌上还摆上猪头和整鸡、水果,父亲点燃香插进猪头和鸡背上。我问父亲:“爸,为啥要插在上面呢?要沾香灰。”父亲说:“娃儿,祖先人才吃得到,香灰是先人们的剩饭,我们接着拌鸡时一起吃,要多一个味道,很鲜。”我都以为父亲话说完了,谁知父亲又接着说:“黄烛插在烛盘里,是不能吃的。”
随后,父亲又在地上铺床大竹席,检查了一遍,一切就绪,父亲说:“老大老二老三,一家人给祖宗叩头,你妈挨着我,你三弟兄在我们后面!”大家跪定,只听父亲说:“祖宗祖师在上,本家庭有继承人了,请祖宗祖师放心,今天三十夜给你们敬菜敬酒了!”父亲用五个酒杯,母亲倒酒,敬一杯父亲要唤一位祖宗的名字,直到五杯酒全部上齐,这才叫“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起!”这时只有母亲最忙了,做了腊肉、甜烧白、枣泥饼等十几个菜,唯独没有猪头猪耳朵和拱嘴与椒麻鸡,其余都有,菜中尤以懒龙抱柱(蚂蚁上树)最好吃。
吃完饭,母亲到单位,父亲则去煤建公司买块煤。傍晚,单位领导又通知父母亲早些到单位,要开会搞活动。母亲所在的营业门市也接到通知,留二人卖炮外其余的都走了。父母到了单位天已经傍晚,刚坐下,领导讲:“为了赶生产,节约时间,初一到初三全天上班。三十傍晚留人卖炮到晚上十点钟,卖炮的人付加班工资,还要留人卖百货,同样工作到晚上十点钟。”领导又讲:“十五那天下午耍龙灯,放假半天参加庆祝游行。今天同志都坚持上班直到下午四点钟,这很好。春节期间行政人员放假不轮休,同志们为人民服务,得全心全意,确保春节供应安全!”讲完话把煤气灯一开,领导喊了一声:“同志们,庆祝新春舞会开始!”音乐开始了,胡琴、笛子、口琴、长号、口弦、道琴一齐响了起来,单位被打扮得红红绿绿,很热闹,舞也很带劲。
晚十时,除留下父亲为值班人员,负责十二时燃放爆竹,其他人散去了。母亲回家告诉儿子们:“你爸今晚值夜班,半夜负责放炮,鞭炮中有地老鼠和射竹箭。”听母亲讲完,儿了们上床了,想到要放炮,睡不着,想跑,又怕母亲发现不让去,只得装睡着,实际打着小算盘。母亲累了一天,真睡着了。老大看着闹钟,晚十一点整,立即悄悄唤起两个弟弟,示意他们不说话,轻轻打开门往父母单位一溜烟而去。单位就在新市区不远,一会儿就到了。父亲知道来意也没反对,一会儿又来了几个职工的娃,大家一起就等十二点的到来。看着天上的星星,仿佛觉得时间被扯长了,紧等都不到。
终于,时间到了,单位上的钟敲响了十二点,这群娃开始在单位外的街上放起炮来。孩子们把长炮拆散当单炮放。这时,整个城市全部响了起来。半小时后炮放完了,父亲说:“炮是单位的,切不许揣回家去!”孩子们也听话,把兜里的炮放完了才回去。父亲关上单位的门,他今晚值班是不能走的。
老大领着两个弟弟往家去。
大街上全是放炮的人,街上已经垫起了厚厚的一屋炮纸,踏在纸上感觉很舒服。炮声完了,夜很静,几个孩子走在路灯下,回到家轻轻推开门,母亲没有醒,悄悄钻进被窝睡着了。
第二天早八时后父亲回家了,几个娃还在睡,母亲已做好了饭,一人一碗长寿面放在桌上,就要上班去。父亲说:“单位放假只有三天,初四就要上班。我在家,你就不要着急了,我来给娃炒饭。初一到初三都是下午半天忙,上午基本上没有人,所以只有上午半天闲,营业服务部门都是这样的,过节天都没有放假的。其他单位都放假了,初一到初三都是卖炮为主,卖一回炮要抵两月的盈利。”随后,母亲就去上班了。
孩子们被父亲用竹鞭赶了起来,洗漱完毕,吃罢长寿面,把孩子留在家中,自己上高家山捡柴去了。几个野娃娃天上都是脚板印,城墙是他们玩耍的地。妇幼保健站背后的老城墙特别高,都是大鹅卵石砌成的,特别牢固,爬不垮的。爬到城墙顶,上面被人们种上了菜,我们的家就在上面小北门,一眼就看得见,玩耍无忧无虑。这就是我们的幼少时代过年的快乐情景。
日子过得真快,一晃农历十五了。
十五那天,下午一点钟后,街上的人多起来,有热烈的炮仗声。又过了一会儿,炮仗的声音减少了,游行的队伍来了。走在前面是工人队伍的汽车,工人们举着彩旗,载着一个特大的鼓,三个人同时敲,声音很大。过后是龙灯,农民彩车上有抱着稻子的画。第二条龙灯舞起来了,龙在天空翻转犹如真龙一样,后面还有一队舞龙的全是女孩。龙灯过去,街市人山人海。龙灯过去后狮子灯来了,狮子舞得精,前面一个笑头和尚,逗狮子的是个女孩,很活泼。狮子灯过后就是秧歌舞蹈队,后面是腰鼓队,再后面就是彩车,车上载着画的机器,人们喊着几个娃娃听不懂的口号。长长的庆祝队伍,后面还有学生,真是喜庆到顶点。初十五这天下午四点钟,母亲回家了,把猪耳朵切成透明的薄片,把鸡斜切成透明的耳片,拌上佐料特别好吃。
在雅安,父母辈在这里是没有上辈坟墓的,所以初一、十五这两天没有上坟的习惯。这天,父母亲参加节庆队伍后回到家,做了顿好吃的,这才是一大家人真正的团年。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余成章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雅安市雨城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雅安西康博物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