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我们一起追过的“哪吒”‖庞毅

作者:庞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2-18 18:41:04 浏览次数: 【字体:

我们一起追过的“哪吒”

庞毅

今年春节期间,我和妻子、女儿,一家三口看了《唐探1900》《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四部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哪吒之魔童闹海》,五年磨一剑,特效镜头近2000个,主创团队达4000余人,共同成就影片对经典神话的创造性改编。震撼的视觉冲击,“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内核,创造了目前122.82亿元的票房(截至2月18日18:10),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10的亚洲电影!

坐在现代影院里,超长跨度的广阔画面,立体的声效,配合舒适的座椅,给人一种非常酷炫且富有科技感的沉浸式观影体验。

不由得想起以前看电影的情景。

20世纪80年代,一个乡只有一个放映员,一个生产队每年大约能放映一两次电影。放映前,队上得安排壮劳力,到乡上去把放映机、发电机挑回来。如果我们小孩子在路上碰到挑放映设备的人,就会缠着问清楚晚上在哪放映,然后大家就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

下午四五点钟,放映员就在队上的晒坝里,在两根碗口粗的楠竹上挂上喇叭,又在竹子之间套上“挡子”,也就是幕布。然后大伙儿就一起使劲,把楠竹立起来,再用绳子拉起固定好。

看电影得先占位子。还不到傍晚,我们就端着小板凳、长板凳或者高凳去排好给大人们抢座位。至于小孩子,就搬来石头,在银幕前排好当板凳。当然,最好的位子是放映机旁,那是全场的中心,远近适中,又能看到放映员换片、倒带,所以是“必争之地”。若想占到,非早不可。

好不容易等到夜幕降临,又担心走了自己占的位子被别人抢去,干脆就不回去吃晚饭了。也有请知心的伙伴帮忙看着,自己飞快跑回家胡乱吃两口又像箭一样射出去。等大人们干活收了工,喂鸡、喂猪、生火、做饭、吃了饭,来到放映场,晒坝上早已围得水泄不通,最前面是安营扎寨的小孩子,往后是坐小板凳的、中间是坐长凳和高凳的,再后面是站着的,最后是站在凳子上的。里三层,外三层。遇上哪个不小心或者故意作怪的,把一个人绊倒了,很多人就会跟着摔倒……

那时,放映员的生活多安排在家境好的农户或者党员家里,在当时不富裕的情况下,大家极尽地主之谊,炒几个菜,打两斤老白干招待。

等他们吃完饭来到放映处,这里早已是黑压压的观众,甚至银幕后面都站满了人。

等啊等啊,等来的却是大队或生产队的干部利用广播讲生产任务,讲计划生育政策,讲交粮交款……这以后,才开始放映,先放幻灯片、纪录片,尽管有画面、有内容,但多是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引不起我们小孩子的兴趣。

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进入正题了,电影放映开始了。我们同影片主人公一起悲一起喜,当看到紧张时,大气都不敢出,我们为敌人折磨革命同志伤心得掉下眼泪,为战斗的最后胜利而欢喜得跳起来……

电影放完了,人群四散。这时,拖板凳的响声,小孩找伙伴的呼喊声,讨论电影的谈话声,狗叫声,此起彼伏,让平时寂静的小山村瞬间热闹了起来。回家的路上,我们用谷草当火把。火把快燃尽了,就从路边的草树垛上扯两个谷草,继续一把接一把点燃照亮回家的路。

有趣的是,走在队伍后面的,光线微弱,不小心可能跌进河坎或者田里。我有一回就摔进冬水田去了,全身都湿透了。

在我小时候,电影场次少,影片也少。但多是我们小孩子爱看的战斗片、武打片,《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霍元甲》《武当》……

我们为儿童团员潘冬子在游击队中送情报提心吊胆,为他的智慧和勇气成功设计并消灭反动派胡汉三而拍手称快。为张嘎的奶奶被杀害而对日军咬牙切齿,为他在战场上屡立奇功而欢呼雀跃……我们比划着“精武门”霍元甲的“秘踪拳”,我们对武当掌门陈伟不顾个人安危赴中州打败洋人,却遭到歹人暗害而扼腕叹息……

今天想来,这些角色,跟哪吒一样,都有着敢想敢打敢拼敢闯,都有不畏强权、勇于反抗的精神。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愿哪吒伴我们前行,愿我们心中住着一个“哪吒”!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庞毅(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仪陇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星星诗刊》《散文诗》《四川文学》《四川日报》等报刊)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