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三江六码头——三汇古镇那些人和事||邓坤
三江六码头
三汇古镇那些人和事
邓 坤
儿时,我曾在渠县三汇镇正河街(俗称河街上,新中国成立后称和平街,“文革”初期改称向阳街)柵子门旁原群益百货店居住十五年,经常听到在家对面的原工商联茶馆喝茶的长辈们,无数次谈起三汇古镇商贸繁荣的辉煌岁月。曾听过也唱过三汇镇20世纪70年代流传的一首歌谣:“三汇镇啊好地方,六个码头三条江,牛奶尖山高又高,白腊坪上迎朝阳,火柴厂在南垭嘴,华昌特醋酸味长,无限风光好呀好家乡”。家乡的“三江六码头”这句话自幼在脑海中留下极其深刻印象。
渠县三汇镇(图源:文旅达州)
1977年参工到达州,离开家乡已40多年。2016年秋退休后的闲暇之余,在与老乡、同学聊天时,三汇古镇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过往旧事、风土人情、历史典故,都是我们聊天的热门话题,对“三江六码头”更是念念不忘。对于“三江”的认同,众口一词,并无异议。对“六码头”,究竟是哪六个码头?则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为此,笔者查阅资料,走访并请教一些年长的三汇人,结合儿时的所见所闻,经综合分析后来说说“三江六码头”的过往旧事,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三汇码头(图源:文旅达州)
据民国版《渠县志》记载:“三汇,明,地为宕、巴、渠三水总汇,商务最盛,号小重庆。雍正八年设分县,以县丞补署,民国仍驻分知县”。三汇镇地处渠江源头,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水运优势极其明显,历来就是周边数县民众生产、生活物资集散、中转枢纽之地。由于水运繁忙,众多南来北往的船只停泊在此,故码头众多。三汇人常说的码头就有“水码头、竹码头、纸码头、乌龟背码头、虞公渡码头、窑码头、下渡口码头、菜码头、粉码头、花码头、糖码头、鱼码头、木码头、薪码头、柴码头、炭码头、新码头、小石盘码头、铁码头”等近二十个码头。众多的码头中,究竟哪六个码头是属于三汇古镇历史上的“六码头”呢?不妨先依这些码头位置的排列顺序说起。
水码头:水码头起于玉泉庵下石磐,止于虞公渡码头。清末、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曾是三汇镇上正河街、白布市街、蓝布市街、杂货街、纸市街、大井街、后街民众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取水处,以挑水卖为营生的挑夫大多集中居住在现在的水码头街,也是装运自贡盐巴由合川走渠江到三汇的盐巴船,巴河、州河到三汇的粮食,棉花船停泊起载(起载、过载、装载圴为旧时船工术语,起载意指把装运的货物搬运上岸),过载(又叫过档,意指把装运的货物从这只船上转到另一只船上,装载意指把岸上的货物搬运上船)转运至周边数县的主要码头,三汇及周边地区所产青麻、桐油也在水码头装载运往合川、重庆等地。
纸码头:纸码头在水码头。胡宝山等地造纸作坊生产的各类纸张、纸筋大宗交易在此买卖和转运,其中祭祀用的黄裱纸量大且极为畅销。民国时期,曾是三汇镇上最大且闻名渠江的“炳顺恒”商号,清末就是在石磐上搭建寮叶竹棚房,以经营纸张生意起家的。
竹码头:竹码头也在水码头。历史上三汇镇上的寮叶竹棚房很多,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统计资料为例,三汇镇上公私各种房屋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其中寮叶竹棚房有8万多平方米,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加上往来三汇镇的大量木船所用的竹雨棚,故毛竹、寮叶需求量较大,由此形成一种产业,一批靠制作居民搭建寮叶竹棚住房所用寮叶竹棚,木船所用竹雨棚为营生的打棚匠,并在现在的水码头街下石磐上形成一定规模的一条街,三汇人称“棚匠街”。对棚匠街的相关介绍,笔者已有另文叙述。大批量装运毛竹和寮叶的木船较少,虽有竹码头一说,但实际使用率不高。毛竹和寮叶大多由民众肩挑后背扛到粉梯子与糖码头之间的毛竹市场交易,故也有三汇人称那段河岸为竹码头。
乌龟背码头:乌龟背码头逢枯水季节露出一小石磐,因形似乌龟背而得名,其具体位置紧靠虞公渡码头。新中国成立前后是来往巴河方向的短途揽载船码头,大多是吨位较小的木船,且因货物零星不多故船只数量有限,实则也是水码头的一部分。儿时据三汇镇上年长者喝茶聊天时说,相传清代候大爷破风水的故事中,乌龟背码头与原石佛乡段家祠堂还有一段龙门阵可摆。
很多的三汇镇上的人认为纸码头、竹码头、乌龟背码头应归纳为是水码头的一部分,笔者也认同这种观点。
通过以上叙述,不难看出水码头虽是当年三汇镇上的饮用水源地之一,名为水码头,但取水处也仅仅是在河面上支一块跳板,方便民众挑水而已,只占整个水码头很小一段河岸,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整段河岸实则都是在停泊南来北往的各式大小木船,在此装载、缷载、过载或候载货物,是名符其实的货运码头。
虞公渡码头:据民国版《渠县志》记载,“虞公渡,县北九十里在石盘与北坝之间,清嘉庆中,分县虞廷干筹资成立”,是三汇民众从石盘至北坝的专用客运码头,直到今天依然是往来三汇镇与北坝的客运码头。对虞公渡码头,笔者曾写过《虞公渡》专篇叙述。
窑码头:窑码头就是三汇人说的屙屎岩码头。清末、民国时期三汇地区的土陶作坊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渠县窑罐厂、三汇窑罐厂(两个窑罐厂在州河舵石鼓上方两岸隔河相望)生产的土陶制品,如坛、钵、缸、罐、碗、盏等土陶产品均在窑码头起载。紧靠屙屎岩码头的石磐上,各种土陶用品堆积如山,也是三汇地区土陶用品主要交易场地之一。听年长的人说,旧时三汇镇上的力行在搬运窑货时,有一不成文规矩,晴天挑窑货时打烂窑货不赔钱,下雨天挑窑货打烂窑货要赔钱,其理由是晴天打烂窑货,属于不小心非有意造成,而下雨天本就应该小心谨慎,打烂窑货则有故意之嫌。
以上六个码头位于正河门(向阳门)下巴河的石磐上。说完位于巴河地段的六个码头,再来说说位于渠江地段的码头。
三汇镇街道(图源:文旅达州)
下渡口码头:据民国版《渠县志》记载:“下渡口,县北九十里,在虞公渡之下故名”。下渡口码头就是三汇人常说的沙塆河边菜码头,属客货共用码头。除民众过河渡水来往来号房码头,南垭嘴码头外,来往州河装载零星货物的揽载船,装载土特产,中药材,农副产品的巴河,州河下行木船,从重庆经合川进入渠江到三汇的装载日用工业品(洋货),煤油(洋油),布匹(洋布)的木船大多在此起载、或过载转运至周边数县,与水码头、虞公渡码头同为三汇镇上最为繁忙的客货运输码头。附带一笔,下五佛罗汉巷的豆子行至原清香茶馆房屋保坎处,清末、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曾是三汇镇上陈体全等人经营的杀房(屠宰场)所在地,屠宰牲畜产生的粪便、污水直排河中,河水常年受到严重污染,所以当年三汇镇上的民众从不在沙塆河边挑水饮用。
粉码头:粉码头在菜码头下水方不到50米距离,三汇年长的人大多称粉码头为粉梯子,粉码头的石梯子很宽约在二丈以上,约有二十来步石阶,是当年三汇地区芡粉、粉条的交易场地,故名粉梯子,笔者拙见应属菜码头的一部分。
花码头:花码头在粉码头之下,现停车场入口处。码头极小也很狭窄,宽度约3米,不到粉码头的一半宽,是当年装运三汇周边糖坊生产的红糖木船停泊码头,所以三汇人又称花码头为糖码头,也是三汇的红糖交易市场。大宗红糖交易时间短季节性很强,平常则每逢三、六、九场期,有零星摊贩出卖红糖方便民众购买。据鄢国灿老师介绍,糖码头对岸是洪堂寺庙,故三汇镇上曾有一副上联“红糖市对洪堂寺”,至今无人对出下联。附带一句题外话:现沙塆河边公路至花码头公路,现在的停车场入口处这一地段就是三汇镇历史上的铁匠街,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仍有众多铁匠在此地段,靠打铁制作各种铁器讨生活。
鱼码头:在原三汇镇人民政府下面河边,是当年打鱼的渔民出卖河鱼的交易市场,鱼码头下河的石阶步数是三汇众多码头中较多的,仅次于薪码头。
木码头:据秦隧隆老师介绍,民国时期,通过放筏子运输到三汇的木材,先后在两个堆放地销售,一是水码头上面河边,二是在紫云宫(王爷庙)月台下面的石磐上,解散木筏就地销售。新中国成立后木材公司则是在糖码头与鱼码头之间的河岸堆放和销售木材,因此也就有这三段河岸段被称为木码头一说。
薪码头:薪码头位于铜匠街河边,是装载木柴、煤炭的木船停泊的码头,也是民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木柴、煤炭的交易市场。三汇人说的柴码头、炭码头应该是统称薪码头。
新码头:新码头位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四知门第”,新中国成立后的三汇镇幸福院旁河边,大多停泊等待到水码头、菜码头起载、过载、装载的船只,时称排轮子。据年长的三汇人说,此码头是20世纪20年代末,杨鹏升因母亲病故,在三汇镇上守孝期间,倡导民众修建三汇镇上的河堤时兴建,因在众多码头中是民国时期新建的,故称新码头。杨鹏升倡导修建三汇镇上的河堤过程中遭人非议,心中郁闷苦不堪言。杨鹏升为表白心迹,利用到达县河市坝参加军阀吴佩孚生日宴会之机,向吴诉说自己倡修三汇河堤的初衷并非谋求私利,现今遭人非议的心中苦情和委屈,并请吴书写“天理良心”四字,带回三汇请工匠精心錾刻在洪堂寺后的石岩上,则是另一段三汇古镇历史话题。
小石盘码头:小石盘码头位于紫云宫下方(因宫中供奉有镇江王爷,故三汇人叫王爷庙),是民众到汇南大石坝方向的渡口码头,也是到渠江九爷塆(九窑湾),土溪等地的短途零星货物的揽载船码头。
铁码头:铁码头有老铁码头、新铁码头之分。老铁码头位于小石盘渡口码头下水方,三汇人称鼎罐厂河边,是停泊运输木炭,生铁,铁锅,铁鼎罐,铁铧、土钢等冶炼,铸造原材料和成品的专用码头。老铁码头起源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前后,是清中期嘉庆年间和民国时期,三汇石、杨、冦、谢四大豪门家族中,石、杨两家祖辈等二十余家锅罐厂在原三汇镇上开办冶炼土钢,铸造铁锅,铁鼎罐、耕田犁地所用铁铧作坊时,运输所需原材料和成品的木船停泊而形成的码头。由此涉及三汇镇历史上的一段冶炼铸造工业史,笔者已有《三汇铁码头》专篇介绍。新铁码头的兴起约是在清宣统年间,因三汇镇上沿巴河、渠江河岸已无适合兴办工厂的地段。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广安人夏子明来三汇,在北坝兴建创办三益火柴厂前后,有部分锅罐铸造作坊在北坝开办,时间晚于三汇镇上的老铁码头约100年,且在三汇镇对岸,个人观点新铁码头不在“三江六码头”之列。
渠县三汇古镇鸟瞰图(渠县民俗协会 供图,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笔者认为,三汇古镇历史上的六码头,应该是历经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战乱之后,清代“湖广填川”移民潮的兴起,随着湖广等省籍移民来到四川,定居三汇古镇的居民增多,经济逐渐恢复元气,市场逐步繁荣才形成的。1986年版《三汇镇志》、1991年版《渠县志》中对三汇古镇历史上的“三江六码头”的记载是“三岔溪码头、水码头、菜码头、糖码头、鱼码头、铁码头”。笔者为此曾走访多位年长者,他们对水码头,菜码头,鱼码头,铁码头这四个码头属“三江六码头”基本上无异议,对三岔溪码头位列六码头之一,有不同观点,认为“三江六码头”应该是在三汇镇上的码头。三岔溪码头虽属三汇镇管辖,但距三汇镇上约15华里。其码头规模、货物运量和繁忙程度,也远不如同属三汇镇管辖,同样不在三汇镇的鹞子寨煤炭码头。鹞子寨煤炭码头都未列入“三江六码头”,因此认为三岔溪码头是不应该列入“三江六码头”之列。而对虞公渡码头、薪码头、糖码头这三码头中,究竟那两个码头是“三江六码头”也有争议。笔者拙见,虞公渡码头历史悠久,码头规模很大,客运闲时也有货运船只停泊。薪码头论规模也远超糖码头,论停泊的船只多少、所涉及的木柴、煤炭是民众日常生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必需物品,交易量大。实话实说,自古以来买卖木柴和煤炭的人,肯定比买卖食糖的人多嘛。而糖码头不到虞公渡码头一半大,糖码头在菜码头与渔码头之间,相距约100米,运输和销售大宗红糖有季节性,品种单一,交易量小,所以笔者认为糖码头是否属“三江六码头”之列有待商榷。
渠县三汇镇。正前方为州河,左边为巴河,汇合为右方的渠江(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综上,三汇古镇历史的“三江六码头”中的六个码头,如依历史年代,规模大小,人货流通量,繁忙程度来划分的话,笔者拙见当数石盘上的水码头,虞公渡码头,沙塆河边的菜码头,原镇政府河边的渔码头,铜匠街河边的薪码头,鼎罐河边的老铁码头。
来源:方志达州
作者:邓 坤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