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中秋特辑】文献中记载的成都中秋之美‖刘祯贵

作者:刘祯贵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9-17 17:05:13 浏览次数: 【字体:

文献中记载的成都中秋之美

刘祯贵

中秋节,有团圆节、月亮节、拜月节等称谓,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作为一个月圆人团圆的节日,中秋寄托了无数人对亲人、家乡美好的祝愿以及无尽的思念。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历来有过中秋的习俗。,相关文献更是描绘出了成都中秋的节气之美,反映了成都地方风土人文特色,记载了成都中秋活动与习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书籍中关于中秋的画谱(图源:刘祯贵)

史料记载的成都中秋

清宣统三年傅崇矩编印的《成都通览》“成都之民情风俗”条记八月中秋节的活动有:

“收账、开账、买月饼、敬月光、买麻饼、小孩耍满天星、买牛肉、送节礼、买果木”。

图片

图片

《成都通览》中描述中秋的记录(图源:刘祯贵)

国民政府社会部统计处1944年7月编印《成都社会概况调查》第十四章“信仰与风俗”第三节“节令”: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夜于庭中陈月饼及梨、石榴诸果品以拜月,或朋友吟饮,谓之赏月;好事者潜摘园中瓜实、鼓乐馈遣艰于子嗣者曰送瓜,以为宜男之兆。”

图片

图片

《成都社会概况调查》中关于中秋的记录(图源:刘祯贵)

文人诗词中的成都中秋

唐代诗人武元衡是武则天的曾侄孙,一生屡遭贬谪,曾在成都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中秋,挥笔写下了《八月十五夜与诸公锦楼望月得中字》:

玉轮初满空,迥出锦城东。

相向秦楼镜,分飞碣石鸿。

桂香随窈窕,珠缀隔玲珑。

不及前秋月,圆辉凤沼中。

唐代诗人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在一个中秋节的夜晚作《八月十五月夜》: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露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图片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南充 陈新 书,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竹枝词中的成都中秋

嘉庆甲子(1804)刊清杨燮(六对山人)著《锦城竹枝词》:

“十分月圆正清华,桂子丛生金粟花。爆竹声余露气,尚闻鼓吹送秋瓜。”

“每到科场十五夜,‘至公堂'后庆元顺。即看举子号前月,曾照蜀王宫里人。”

图片

《锦城竹枝词》(图源:刘祯贵)

甲子(1924)成都研精馆刊印清末民初成都举人冯家吉、秀生甫撰《锦城竹枝词百咏》:

“一轮明月又中天,桂子香飘落绮筵。借问‘蓉城'诸佛子,可能参到木樨?”

“茶半温时酒半酣,家人夜饮作清谈。儿童月饼才分享,又插香球舞气柑。”

嘉庆乙丑(1805)新刊,成都心太平斋藏板《成都竹枝词》:

“月饼清油糖食香,‘接官亭'畔自开张。‘鼎升'自说湖州好,无怪回人价值昂。”

“彩亭锣鼓送南瓜,送到人家一片哗。吃罢酒宴才散去,明年是否有娇娃。”

图片

图片

《成都竹枝词》中的中秋诗句(图源:刘祯贵)

咸丰乙卯(1855)《笨拙俚言》中吴好山《成都竹枝辞》:

“时当八月满街衢,麦草笼儿巧且苏。要搭南瓜花两朵,黄童挑买叫姑姑。”

清乾隆举人、崇庆人谢攀云《蜀州中秋竹枝词》:

“夕阳西下月东升,罨画池边酒气蒸。莫诮游人归步晚,街帘初卷上红灯。”

《游艺》第六期(1909)刊清末民初人庆余撰《成都月市竹枝词二十四首》之《桂市二首》:

“良宵三五俗情删,喜听笙歌满市闤。无数桂花香月夜,却疑蟾宫在人间。”

“桂子秋风正及时,幽香开放隔年期。而今莫问登科事,休向蟾宫乱折枝。”

图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成都 蓝天果 书,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志书中描述的成都中秋

清嘉庆二十年刊《温江县志》:“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邑人皆以月饼相馈遗。夜分,洗盘盛饼祭月,开宴赏玩,并有彻夜不眠者,谓之‘看月光'。”

清周询著《芙蓉话旧录》:“月饼每枚二十文,加厚者价倍之,俗呼‘礅子'。”

清嘉庆二十一年刊《华阳县志》:“八月十五日‘中秋',制月饼相馈遗。夜分,妇女陈瓜果,祀月于中庭。好事者潜摘园瓜,以鼓乐奉遗亲友,谓之‘送瓜',为诞子兆。”

图片

《华阳县志》(图源:刘祯贵)

清光绪四年刊《蒲江县志》:“八月‘中秋’,民间收获正忙,惟士大夫家具糕饼、酒肴玩月。”

清光绪十二年刊《增修灌县志》:“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晚间祀月,相望月华。亲友以果饼相馈,间有取人南瓜,用鼓乐彩虹送亲友家,以为能得子者。”

图片

《增修灌县志》(图源:刘祯贵)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祯贵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