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成都中山公园饶国华上将纪念碑往事||鹰崵
成都中山公园
饶国华上将纪念碑往事
鹰 崵
1940年,四川成都各界为褒扬广德战役殉国的一四五师饶国华师长,曾在中山公园建立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造像的饶国华上将纪念碑。
1952年纪念碑拆除,饶国华铜像的实体形象隐没在历史尘埃中……
1
刘开渠入川
1937年12月抗日战争期间,杭州沦陷,杭州艺专教授刘开渠追随迁校的艺专一路转移到湘西沅陵。刘开渠的所有作品和文献图册都遗落在沦陷区,其雕塑创作一时陷入了停顿。
在沅陵,得沈从文大哥沈云麓襄助,刘开渠拥有了新的工作室。然而每况愈下的局势,终究浇灭了刘开渠重启创作的希望。武汉失陷后,长沙危急,沅陵也不再安全,艺专不得不再度踏上颠沛流离的迁徙之路。
随着逃入西南的难民日渐增多,长途汽车一票难求。此时,刘开渠的夫人程丽娜已临盆在即,无法经受长途汽车的一路颠簸。拖家带口的刘开渠不得不与艺专同仁分别,提前出发到了贵阳、重庆,1938年底抵达成都安顿。
在成都大后方,相对安定的环境使文化界活动得以有组织地进行。在同志们鼓励下,刘开渠抖擞精神,怀着为“英俊、聪明、勇敢的中国人”造像的初心,重拾雕塑创作。
从此,刘开渠与成都结下不解之缘。这位身材高大、木讷寡言的青年雕塑家,将在成都开创抗战纪念雕塑事业的高峰。
2
造像之苦谁人知
1940年4月25日,饶上将铜像纪念碑行奠基礼,饶上将夫人蓝紫仙、亲家严啸虎(时任成都警备司令)莅临观礼,成都行辕主任贺国光、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均派代表出席,隆重仪式后即行动工。刘开渠以塑造杭州八十八师淞沪抗战纪念塔的官兵铜像而蜚声海内,这次担纲塑造饶国华铜像。
陆军上将饶国华纪念碑老照片(鷹崵藏)
刘开渠在雕塑技艺上已十分成熟,但战时物质匮乏,一切不得不从头做起。城市铜像雕塑毕竟是舶来文化,有“艺术重工业”之称。成都虽为物华天宝之地,却从没有人制作过如此大型的人物铜像,刘开渠欲求一二掌握翻制技艺的工匠而不得。他忙于筹措场地、自行制作工具设备、手把手地教导工人翻铜,因陋就简尽力创造条件。
大后方普遍的物价高涨、材料短缺现象,也深深困扰着刘开渠。委托方支付的经费不断贬值,场地租金、原料却在不断涨价。哪怕省吃俭用,甚至把夫人教课的微薄薪水全部搭上,依然不够造像支出,最后竟沦落至变卖衣服补贴的地步。
在安装饶国华铜像纪念碑像座时,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成都市民争相瞻仰将军遗像的神采。而刘开渠为了造像已倾尽所有,一贫如洗,不得不暂别成都,前往迁址重庆的艺专教课谋生。
3
上将饶国华遗像
刘开渠在成都之前创作的人物全身铜像以立像为主。他对铜像主人翁的第一印象,来源于一张饶国华身穿呢料军服、佩戴勋章、双手拄指挥刀微微侧立相片的经典形象。
饶国华遗像(饶国华嫡曾孙饶晓强先生供图)
现年92岁的饶毓琇,是饶国华目前唯一在世的子女。她至今仍清楚记得成都中山公园里父亲的铜像纪念碑。
1937年11月30日,广德城破,饶国华自戕殉国。其时,饶毓琇年仅5岁。随着年龄增长,父亲奋勇杀敌、保国卫民的形象在饶毓琇心中变得更加丰盈、立体。在成都华美女中上学期间,饶毓琇每逢星期天就带着六妹饶毓瑞到中山公园,给父亲的铜像鞠躬行礼。
“我肯定(纪念碑上)是这张全身佩章持指挥刀的像。”饶毓琇回忆起曾无数次仰望的父亲铜像,回答十分确定。1952年,中山公园的饶国华铜像纪念碑被拆除,同时被拆的,还有人民公园王铭章铜像、北门李家钰铜像、盐市口刘湘铜像,无一例外均为刘开渠作品。
4
雄姿重现
饶国华铜像纪念碑被拆除后,中山公园原址建起了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文革”结束后,饶毓琇找到文化宫管理部门,查询档案里是否有饶国华铜像纪念碑的记录和照片,工作人员遍寻卷宗而无果。
名盛一时的饶国华铜像,由于没有影像资料佐证,其实物形象众说纷纭。
铜像纪念碑拆除的时间很早,见过实物而又在世的人当时还年幼,难免与王铭章、李家钰的骑马像产生记忆混同。不少人以为饶国华铜像也是一尊骑马像。
笔者见到饶国华哀悼册《饶弼诚先生讣告》中的遗像,想起多年前淘到的一张将军立像纪念碑老照片,相片中铜像的姿势、服饰与饶国华遗像照基本一致,唯独欠缺一把指挥刀。将铜像照片显微观察,碑座上“陆军上将饶国华之遗像”的字体轮廓隐约可见。
饶毓琇奶奶看过这张照片,一眼便认出这就是当年每周鞠躬致敬的父亲铜像。
铜像虽无存,国殇不能忘。如果说城市记忆源自文化印记,饶国华铜像无疑是川军抗战为成都留下的重要精神遗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陈 斌(笔名鹰崵,广州人,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法律工作者,业余从事抗战纪念遗址踏查、抗战文物收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