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回到棉纺厂||兰华茂

作者:兰华茂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8-04 15:12:01 浏览次数: 【字体:

回到棉纺厂

兰华茂

昨天,家人无意间提起棉纺厂的往事,让笔者十分感慨。

弹指一挥间,离开厂子已20多年,不知道它现在怎样,真让人牵挂。毕竟那里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更是父母奋斗一生的厂子。

于是,萌发了故地重游回首当年的念头。况且父母不在了好些年,也算是替他们还愿吧。

既然有了想法,就有些迫不及待,一如游子的归心似箭。今天正好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难得有这样的好天气,便准备出去走走。

说去就去,坐上公交车,风在耳边呼呼地吹,树叶的影子在脸上掠过,窗外的建筑不断地向后面退去。

不一会儿,魂牵梦萦的厂子就出现在眼前,心跳开始加快。

坐在车上向远方眺望,只见连绵起伏的丘陵中,烟波浩渺的沱江川流不息。再看现在的棉纺厂,高大的楼房影影绰绰,掩映在绿树中,显得宁静而安详。左边高处,列车呼啸前行,把旅客和货物送到祖国四面八方。往上就是巍峨挺拔、苍松翠柏的松山,曾经是城市的制高点。现在它的旁边,有几幢高楼拔地而起。

到了搬运站,就下了车,准备一路步行,慢慢浏览。

和童年相比,公路两边的土丘、树林、排水沟没有了,破破烂烂的小房子也没有了,代之以幢幢高楼,一直延伸到火车站。如今,气势恢宏的高架桥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改变了当年一条大路进城的状况,大大方便了来往人们和车辆。

广阔的河边,在风中摇曳、成片的芦苇不见了,堆着河沙水泥,长满杂草的预制场没有了,当年我学骑自行车的坝子也不见了。

最意外的是,一条新修的滨江公路呈现在眼前,小车来来往往,还有三三两两的行人。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不像以前,闭着眼睛都能回家。

周边的一切,既熟悉而又陌生,一切都变了。

前厂门那几十幢家属宿舍全拆了,也包括我被称为四合院的家。计划中新建的住宅小区还没有盖起来,到处是杂物。

还记得,当年上班的路上,两边“抢占”的空地上,晾了很多衣服和被子,像万国旗在风中飘动,蔚为壮观。

那熟悉的菜摊、凉菜摊、理发店、小卖部,曾经常光顾的南园,以前是多么繁华热闹,如今都不见了。

以前,一路上遇到认识的邻居或熟悉的同事,就会热情打招呼,但现在这里完全陌生,让人有些失落。

当年读书的子弟校还在,只是变成了二初中,建筑有了很大变化,让我感到陌生。

河边依旧杨柳依依、绿意盎然,黄桷树生机勃勃、遮天蔽地。当年人们吃过晚饭,总会到这里来散步。看着波光粼粼的河水,听着昂扬的汽笛,是一种很好的放松。

最下面是堤岸,外面是河滩,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为了抵御特大洪水,1981年修建的3米高的防洪墙还在,显得特别坚实牢固。

顺着这长长的围墙,我慢慢往前走,当年人们抗洪救灾的记忆浮现在眼前。

当大洪水到来时,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战士团结一心,不畏艰险,浴血奋战,抢救物资,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与时间赛跑的英雄赞歌。

灾难之后,全厂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坚持战斗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很多人三天三夜没有休息,终于让机器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运转,恢复生产。

站在墙外向里望去,爬山虎爬满了围墙,包装了无边的绿色。

围墙里是棉纺厂厂房,有前纺、细纱、布场、成品、机修、动力等很多部门和车间,曾经人头攒动,热火朝天,井然有序的生产场面,让人记忆深刻。哪怕在厂区外大路上,都能听到机器运转的轰鸣声。

当时的棉纺厂,是本市赫赫有名、蒸蒸日上的大企业,职工们都以厂为傲。它东起沱江河畔,西到铁路一侧,南到搬运站,北到军分区教导队,方圆几公里的广大区域。在企业最红火之际,无数人在这里流汗,挥洒青春与活力。特别是上下班时,十多辆运送职工的客车进城,一路上浩浩荡荡,气势如虹,成了一支绵延的车队。

整个棉纺厂的历史,从1958年建厂开始,到2014年开始破产清算,整整60年时间,人们见证了企业从零开始,由弱变强,驶进了发展快车道。

20世纪90年代风云突变,受市场转型影响,企业由盛转衰,经营下滑,渐渐萎缩,到入不敷出,开始下岗减员。2000年以后,工厂更是由半开半停到停工停产。直至送走最后一批职工,终于人去楼空,曾经的辉煌与荣光不再。

而最初的一二代创业者,对厂子最有感情的人们,渐渐已成耄耋老者,说棉纺厂故事的人越来越少。这一段往事,终将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

雄伟的食堂大楼、办公楼还在,后来修建的气流纺车间已经破破烂烂,只有雨水侵蚀的斑驳痕迹。

当年的东大门气势宏伟、人来人往,现在挂的是物流基地的牌子。

很想知道,那些曾经一起工作过的长辈、工友,他们在何方?

后来,去了圣水寺,那是当年读幼儿园的地方。现在是庄严肃穆、巍峨挺拔的千手观音殿,它青砖红瓦,方方正正的院子,门口两棵黄葛树盘根错节,托出绿绿的叶子。

又去看乌龟山上曾经的小家——那依山而建的、一幢幢低矮陈旧的小楼。还有记忆中的新幼儿园、二食堂、医院、修建科、澡堂等,都完全消失了。整个乌龟山都被推平了,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样貌。

现在,全新的几栋30层高楼拔地而起,成了一个便利的生活小区,这里绿树成荫、设施齐备,宛如古老棉纺厂的新生。

别了,内江棉纺厂。在我心中,那段时光永远不会忘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兰华茂

供稿 :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