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1974年雷波大地震纪实‖张振常

作者:张振常 来源:邛闻嶲说 发布时间:2024-05-23 16:12:38 浏览次数: 【字体:

1974年雷波大地震纪实

写在前面的话:1974年5月11日凌晨3时25分,发生在雷波县渡口公社(今渡口镇)的一场大地震(震中在江对面的永善县团结公社)是雷波有文字记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受灾最严重、的死伤人数最多、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也是得到各级各部门援助最多的一次自然灾害。48年过去了,雷波早已浴火重生,但人们不曾忘记灾难带来的伤痛记忆,为纪念逝者,告慰生者,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特将1974年5月11日发生的大地震记录于后,以示后人……

雷波县城新貌(2022年6月29日 唐晓军 摄,雷波县史志办公室 供图)

1974年5月11日凌晨3时25分,四川雷波、云南永善两县交界区域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永善县团结公社(与雷波县渡口公社仅一江之隔)。地震发生时,渡口公社境内“闪光万道、地动山摇、山体崩塌,吼声震天、灰飞烟灭、房倒人亡”。强震波及永盛、黄琅、附城3个区的13个公社,受震面积达54平方公里,渡口、回龙、谷米、马湖4个公社为重灾区,受灾10969户、51227人,死亡117人,轻重伤528人,倒塌房屋1560间、畜圈1435间,打死猪、牛、羊327头(只)。损失大、小春作物371亩,折合经济损失238万元。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注:以上数据仅为雷波县数据。由于1974年“511”大地震发生在川滇两省交界处,造成云南省永善、大关、盐津、绥江以及四川省雷波等县50多个公社的房屋建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川滇两省地震灾区共死亡1423人,伤2000余人,倒塌房屋达28000余间,交通阻塞20余天,破坏水利500余顷,耕地4万亩。地震还造成山坡崩滑与地面裂缝,毁坏道路、农田、水渠、埋没村舍,压死人畜。特别是大量山体崩塌滑坡,阻塞江河,形成高约30米的堤坝,堵水成湖,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

人民日报1974年5月12日电,对川滇两省交界地带发生地震相关情况的报道。

地震发生后,毛主席和党中央对灾区各族人民极为关怀。5月12日,中央立即派飞机到灾区上空散发《中央慰问电》传单,空投急救物资,号召灾区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并派出由商业部部长范子瑜、卫生部副部长钱信忠率领的中央慰问团深入川滇两省灾区慰问,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拨给雷波地震救灾应急专款250万元。四川省委、省革委会也立即派出以省计委主任何郝炬为团长的慰问团赶赴灾区,连续10余天在地震灾区慰问伤病员,凉山州军分区副司令员靳开铭率5个连队614名官兵奔赴灾区抢险救灾。

中央慰问电

1974年5月15日,中央慰问团团长范子瑜(左一)深入地震灾区,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向受灾群众进行亲切慰问。

雷波县渡口集镇(唐晓军 摄)

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雷波县举全县之力,在全县范围内紧急抽调7350名青年民兵投入抗震救灾,全力开展生产自救。

宜宾地区屏山县航运公司派出东风四号轮往返灾区20多次,赶运救灾物资;省、州运输部门出动汽车200余车次,从成都、西昌等地给灾区抢运粮食、食品、医药及其他物资810吨。凉山州建筑公司等单位支授人力1666个,奋战1个多月,给灾民搭简易住房5957间。

云南省革委、昭通地区、永善县以及四川西昌、乐山、宜宾、甘孜、阿坝、屏山、金阳、美姑、越西、布拖等县和雷马屏茶场、雷波林业局等单位也派来15个医疗队、626名医务人员治愈轻重伤病员858人。

期间,雷波县共收到慰问电、函1万余件,现金1万余元,粮食票1千余斤。各种救灾物资:油毛毡5500筒、晒席1.1万床、楠竹1500根、单裤6140条、军大衣4000件,以及铁锅1万口、碗5万个、化肥20万斤

夜临雷波(王耀财 摄)

地震发生后,为解决雷波县交通闭塞落后的困难,四川省委、省革委拨给雷波地震救灾专款50万元,由宜宾地区屏山县航运公司为雷波建造480匹马力的“凉雷号”客货轮1艘,载重100吨,带驳船1000吨。1981年试航成功,首开凉山州水运长航纪录,当年货运量就达643吨,周转量11.5万吨公里,雷波水路交通首次实现通江达海。

浴火重生,夕日地震灾区已蜕变成金沙江百里脐橙长廊(唐晓军 摄)

雷波县地处中国南北地震带中南段上的乐山—马边—雷波—云南昭通地震活动带,属于中强地震活跃区。自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二月起至今,雷波有记载的地震6级以上9次、7级以上3次。是国务院连续25年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1974年5月11日震中位于云南省永善县团结公社的7.1级强烈地震,是有历史记载以来,雷波受地震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

能抗8级地震强度的溪洛渡水电站(叶昌云 摄)

来源:邛闻嶲说

文/图:张振常

来源: 邛闻嶲说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