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蜀中五老”马识途的南充足迹
“蜀中五老”马识途的南充足迹
何建斌 陈高洁
3月28日下午,记者出差到蓬安,车行相如大道,立于大道上的门阙由远而近,门阙上“司马相如故里”六个隶书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大字下的落款是“马识途书”,落款字虽小很多,却清晰可见。
夜宿相如饭店,记者打开手机朋友圈发现,“马识途先生去世,享年110岁”的消息铺天盖地。刚欣赏了马老题字,即惊悉马老仙逝,不禁悲从中来。
既然马老题写了“司马相如故里”,说明马老与南充有故事。那么,除此之外,马老与南充还有其他故事吗?
蹲点南充县
特别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2018年10月10日,《马识途文集》北京首发式暨马识途书法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新华通讯社记者采访了104岁的马识途先生。
新中国成立前,马识途在隐蔽战线进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马识途给新华社记者介绍,20世纪60年代,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的他被下放到南充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基层蹲点时,他看到老乡生活艰苦,心里很不是滋味。
邓郁章(左)拜见马识途(唐晓零 供图)
马老是一位说真话的革命家、作家,曾写过一本名为《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的书。作家、诗人、出版家、曾任三联书店总经理的樊希安2021年12月11日写文章介绍这本书说:“我首先受到感染的,是这本书的真实性。讲真话,吐真言,道实情,表达的是真情实感。马老是一个勇于讲真话讲实话的人,这一特点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马老在本书后记中说,‘我写的都是我回忆得起来的事实,或者偶有错误,我无法去查对了’,‘最后还想说一句,又一度想学巴金,我说的是真话’。马老说过,‘我知道,真话不一定是真理,但是是走向真理的必由之路,说假话永远不能接近真理’。这是一个老共产党人经过多年实践得到的认知。”
南充夜访彭德怀
当晚写了一首七律诗
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干部王春才在其《彭德怀在三线》一书里,讲述了马识途在南充夜访彭德怀元帅并写了一首七律诗的故事。
1965年11月30日,67岁的彭德怀元帅由北京坐火车抵达成都。12月14日上午,彭德怀一行坐车到了南充地区广安县华蓥338厂(明光厂)工地。考察广安后的第二天,彭德怀一行考察南充炼油厂和南充丝绸厂,住在南充莲花池宾馆。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作家马识途在南充蹲点,也住在莲花池宾馆。他非常敬重彭德怀。彭德怀在小火炉前与马识途随意攀谈起来。当晚,马识途写了一首七律诗,颂扬彭德怀元帅。在这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彭大将军谁复识,灯前白发老衰翁。为民请命千秋范,立马横刀百代功。”
为蓬安欣然题字
司马相如故里
有中国辞宗赋圣之称的司马相如,被司马迁在《史记》里定性为“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
1985年,原蓬安师范学校语文高级教师邓郁章在主编《蓬安县志》时,发现司马相如与蓬安的密切关系。他查阅到明代学者曹学佺所著《蜀郡县古今通释》一书中提出的“相如县,长卿桑梓也”及清代学者王培荀《听雨楼随笔》中指出的“司马相如实为今蓬州人”的论点,经反复研究,邓郁章认为“蓬安是司马相如故里”有理有据。1989年11月,邓郁章在川东北地方志学术讨论会上,正式提出这个观点,引起学术界的兴趣与关注。经过10多年的研究,2003年9月,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成立。邓郁章等人希望找一位四川文化界的名人题写“司马相如故里”,他们想到了“蜀中五老”之一的马识途。马识途担任过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而邓郁章的同学戴安常时任四川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通过戴安常和时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尹世全的介绍,邓郁章联系上了马老。
2003年10月,邓郁章带上他出版的《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一书作为见面礼来到了马识途的家里。听了邓郁章的介绍,马老欣然题字:“司马相如故里”,并钤印。
蓬安相如大道门阙上“司马相如故里”六个字,由马识途书写(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建斌 摄)
“我们多次到马老家里汇报司马相如研究会研究成果,起初门岗叫登记,要耽搁许多时间,后来马老给门岗打了招呼,不要登记,放我们直接进去。在马老家里饭都吃了好几次。”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名誉会长邓郁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马识途先生为蓬安县司马相如故里的正名和司马相如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2003年到2011年,赵正铭、邓郁章、魏赤中等司马相如研究会负责人以及名誉会长谭继和等人,多次到马老家里介绍司马相如研究会从县级升格为省级的情况。2009年8月18日,蓬安县相关领导、蓬安县文体旅局负责人与邓郁章、魏赤中等再次拜访马老,准备给马老送上蓬安编排的大型歌舞剧《相如长歌》的票。
这次会见,马老在长谈中说:“大家都知道,相如故里是在你们那个地方……我看来是始于蓬安、长于成都。《史记》上说,‘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也’。你们掌握了很多材料,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倾向于是生长在那里。在学术界,成都很有名望的一个学者谭继和,他和我来探讨这个问题,还写了很好的一篇文章,从遵从历史的角度举例子,证明司马相如是蓬安人,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我比较赞成……你们现在用司马相如作为你们的文化品牌,搞一些活动是应该的。”了解到蓬安在做恢复相如县的申报工作时,马老说:“我看你们应该搞个总结,学术界应该开个会,让学者们都发个言,从学术进行研究,使其更有说服力。
马老“真没想到”
当上了阆中荣誉市民
2007年12月28日,马识途、何开四、李后强等四川文化界名人在成都获得一个荣耀:阆中市“荣誉市民”。
“真没想到,我这‘风烛残年’的人,还得到了阆中市‘荣誉市民’这么光荣的称号啊!”当93岁的马识途先生接到一把铮亮镀金开启阆中城门的“金钥匙”后,现场掌声响起。
阆中古城以其原汁原味保留下明清时期古民居风貌,成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马识途对阆中情有独钟,与阆中一批文人墨客结下不解之缘。
2024年2月4日21:34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我的艺术清单》春节主题策划“民间艺术研学冬令营”特别节目正式播出,为大家介绍阆中春节的民俗与民艺。在甲辰龙年春节来临之际,《我的艺术清单》节目组探望了马识途等文艺名家。马老泼墨挥毫,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并将自己的墨宝亲手交给节目组。后来,《我的艺术清单》节目组将这份祝福带到了阆中。
扶掖南充作家
室雅何须大,书好不在多
出生于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的著名作家陈新,深得马识途先生指点。陈新告诉记者,马老的作品《盗官记》被姜文改编成《让子弹飞》之后上映期间,他曾几次去马老位于成都市指挥街的家采访他。老人家不仅热情地接待了他,而且对他所赠书写中国探海工程“蛟龙”号深潜器的研制、实验完全过程的长篇报告文学《探海蛟龙》一书充分肯定、十分喜欢,直夸“好书!”
马识途为陈新(左)题字(陈新 供图)
继而,马老提笔在该书扉页上,题写了“开卷有益”四个字。不仅如此,他还拿过陈新的采访本,翻开崭新一页,在其上题下“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9个字,以勉励陈新。
在陈新感激得不知所措之时,马老又执意赠送了一幅书法作品给他,以表其意。这是一幅魏碑体的书法作品,其所书内容是:“室雅何须大,书好不在多。”这句话源于郑板桥之诗“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该诗前两句,本用于赞美居室。意即居室在于高雅,不在于大小;花朵在于芬芳,不在于多少。马老将“花香”改为了“书好”,对陈新勉励及扶掖之意一看就明白,令陈新十分感动。
令陈新感动的事还不仅于此,马老在给陈新展示了赠予的书法作品之后,又叫陈新手执展开的书法作品与他合影,以留作纪念。
“事实上,马老不仅膏泽我,还同样以书法作品膏泽扶掖其他后学——他自2014年始,便借自己书法展的机会,义卖自己的书法作品,并将义卖所得款项捐赠给母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设立‘马识途文学奖’基金库,由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代管,以资助四川大学一批爱好文学的困难学子,并已先后捐助款项近400万元。”陈新说。
人物简介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1915年1月生。革命家、作家、书法家。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荣誉委员,四川省文联主席、名誉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等。193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6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清江壮歌》《夜谭十记》等。曾在成都、北京等地举办过个人书法展,用义卖所得在四川大学设立“马识途文学奖”;年过百岁仍笔耕不辍,105岁出版《夜谭续记》,107岁出版《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创造世界罕见的出版纪录。
马识途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其早期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被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
来源:《南充晚报》2024年4月1日第3版
作者: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建斌 陈高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