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我在改革“春天”里的故事‖周昭荣

作者:周昭荣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31 15:07:35 浏览次数: 【字体:

我在改革“春天”里的故事

周昭荣

题记: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笔者将自己亲身经历和盘托出,为改革开放点赞叫好!一本电大文凭讲述教育体制改革,开启了追求知识的大门;一份国家干部录用通知书讲述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故事,开启了政治生涯的大门;一次次生日的变化讲述经济体制改革的故事,开启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大门。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在那个时代,个人的命运之所以能改变,正是因为有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

一本电大毕业证书诉说教育体制改革“春天”的故事——首创没有围墙的电大。

2016年12月,笔者从内江市市中区人大常委会机关退休。追忆往事,历历在目。于1974年,笔者高中毕业后即下乡当知青,1977年回城被招为集体所有制职工。这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迎来了学习知识的“春天”。由于笔者是在“文革”中读初中和高中,过去没学到什么知识,恢复高考后才开始努力边工作边学习,工作是两班倒,白班、夜班各上一周,循环交替。住家离厂里很远,上白班时,每天6:00就得起床,走路来回近2小时。夜班要从晚上6:00一直上到第二天凌晨2:00。但无论多累,都坚持每天学习一会儿,备战高考,有时困得实在受不了,就洗把冷水脸,再捧起书本继续看。每天的学习时间在4至5小时以上,三伏天里赤膊“上阵”,数九天不怕严寒,经常要学到晚上12:00后,第二天6:00起床继续上班。

1980年笔者参加高考,成绩达到全省最低录取线,迄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成绩单:政治86分、语文67分……6门科目成绩总分320.5分。但没有接到填报志愿中的内江师范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1982年,国家打开了成人高考的大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设立中央电大。当年上半年,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首次面向全国招生。这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边兢兢业业工作,一边在工作之余刻苦自学。最终,笔者以优异成绩被中央电大录取,成为首届文科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成了一名没有围墙的大学的大学生。

1982年下半年,笔者所在的中央电大“82级汉语言文学内江班”正式开课。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奋学习。每天干完本职工作后,就换下油腻腻的工作服,背上书包,赶到内江总工会的平房教室里听课。上午上班,下午学习。下午上课是看中央电大的教学录像和听磁带录音。晚上,办学单位有时会请内江师专的老师讲课辅导,有时是自学。尽管有些劳累,但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最终如期完成了学业,获得了电大专科毕业证书。

一份录用干部的文件诉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春天”的故事——“五大生”可录用为国家干部

电大同班同学中,有的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在学习期间,有的先后调入机关事业单位。笔者是集体所有制职工,因干部人事政策原因,不能调入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春风吹向大江南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拉开了序幕。打破身份枷锁的“春天”如期而至。但好事多磨,有一次,当有关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干部时,却因自己是集体所有制单位的职工而与报考无缘。1985年笔者电大毕业,撰写的毕业论文《“金鹏”腾飞的法宝——内江市钢窗厂开发新产品的调查》获得优秀论文并在《国内外经济管理》《内江调研》《内江科技》杂志发表。当时的身份仍是集体所有制职工,内江市委政策研究室等单位领导看到这篇文章后争先恐后找我谈话,希望到他们单位去工作。他们到组织人事部门咨询,能否将我调入他们单位。得到的答复是因目前干部人事政策规定,集体所有制职工还不能直接调入机关。很长一段时间,看到不少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电大同学兴高采烈调入市直、区直机关工作,自己却原地不动,情绪很低落,感到前途渺茫,庆幸的是,自己一直没有放弃上进和努力。

1987年,时任内江市市中区人事局局长谢自荣得知这个情况,又看到我发表的电大毕业论文后,电话通知我陪他到几个企业调研人事制度改革情况和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情况。到了调研现场,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听取汇报。调研结束后,市中区人事局安排我将调研的情况写成调研报告、工作简报。我加班加点、一鼓作气写了3篇调研文章并在《内江人事》上发表。谢局长看到后,十分满意。后来才得知,那是他在考察我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他对我说,党的好政策来了,国家出台了解决“五大生”(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和夜大学的毕业生)的政策,拟按有关规定解决我集体所有制职工身份问题。这真是机遇给我开启了一扇通向机关的大门。按最新干部人事政策,经严格程序,报上级人事部门批准,我由集体所有制职工变为国家干部,并于1988年1月调入内江市市中区人事局工作。这年正是改革的第十个年头。

1998年8月,全国组织系统唯一的以党建和干部人事工作为中心内容的全国发行的专业报纸《组织人事报》,在庆祝改革20年的时期,开辟了“回眸二十年,我说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征文。我的文章《“春天”的故事》获全国“组织部长工作笔记征文”一等奖并在《华西都市报》发表。从1997年至今,我出了《改革与实践》3本文集(其中第一本与谢自荣合作),收录文章211篇50余万字,大部分在媒体发表,一部分获优秀论文成果奖。

一次次生日衣食住行的变化诉说经济体制改革“春天”的故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诞生

1976年12月27日,20岁生日那天。上午,与知青点的战友一道出工劳动。中午,回家轮到我烧火做饭,因为没有菜,就把水烧开后下面条给大家吃。当天,知青点没有猪油、菜油,也没有买回酱油和醋。所以,吃的生日面调味时只用了盐和贫下中农送的豆瓣。当时想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生活苦点没有啥。下午,生产队长又喊“出工了”,穿着厚棉袄,扛着锄头参加“大寨式”劳动。晚上,我们知青与贫下中农拿着电筒、提着马灯、打着火把,走到几公里外的公社去看院坝电影。深夜回到泥巴墙土房,在煤油灯下洗脸洗脚,吹灯睡觉。

弹指一挥间,又过了10年,1986年12月27日,满30岁了。彼时,改革开放已8年。笔者已从农村回城,在内江市市中区二轻联社工作,并获得了电大文凭。这天,穿着大姐和三个妹妹凑钱给我买的一件双排扣西装礼服,这是人生第一次穿西装。当天中午,在父母家里,三代人欢聚一堂,吃的是鸡鸭鱼肉等。下午,一家三口喜气洋洋逛人民公园。晚上,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公租房里,和妻子聚精会神观看“飞跃”黑白电视机播放的故事片。

光阴似箭,年轮又转了10圈,“不惑之年”的生日到了。1996年12月27日,穿着妻子买的生日礼服——“太空服”,心里暖暖的,高高兴兴迎接双方父母、兄弟姐妹、侄儿侄女到乔迁不久的新居庆祝生日。这套70多平方米的住房是福利房,是在人事局工作的时候分的房子。全家男女老少欢天喜地,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悦耳动听,在欢歌笑语中,妻子把她做的凉拌菜、烧菜、火锅菜等端上桌,色香味美佳肴让人胃口大开,大家频频举杯祝我生日快乐!其乐融融,亲情浓浓。晚上,送走亲人,和妻子打开“长虹”彩电,欣赏文艺节目,比看黑白电视更赏心悦目。

日月如梭,50岁生日到了,2006年12月27日,这次庆祝生日,不在家中,而是在餐馆。晚上,我们回到已乔迁2年的150多平方米的购买的企业自建房,一家三口各看一台电视,尽情欣赏自己喜欢的节目。

不知不觉,60岁了,这是2016年12月27日,父亲已95岁高龄。儿子开着汽车,带着一家三口来为我祝寿。生日这天,我们大家庭四代人欢聚一堂。我衷心祝愿亲人们天天健康、岁岁平安。

回首往事,感恩改革。工作时我尽心竭力,1990年提拔任人事局副局长、历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民政局局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曾获得“内江市优秀青年”“内江市职工自学成才奖”、内江市市中区首届“十佳干部”、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16年退休后,我退而不休,积极作为,6年多来,宣讲时政300余场,受众近7万人,出了6本诗文集。

周昭荣在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上课

饮水不忘挖井人,党的恩情比海深。我认为:我的故事只有在改革的“春天”里才能发生,个人命运只有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周昭荣(四川省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内江市范长江流动大讲堂宣讲团成员,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客座教授,内江市老科协科教专委会副主任,内江市市中区区委宣讲团成员、区关工委副主任、区老科协办公室主任)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