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从渡口看三台的历史变迁‖尹春山

作者:尹春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12 14:31:44 浏览次数: 【字体:

从渡口看三台的历史变迁

尹春山

四川省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古名梓州、潼川,盛唐时期与成都齐名,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是蜀中的交通枢纽,素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

三台县河流众多,除涪江和凯江,还有绿豆河、魏成河、苏家河、草帽河等河流星罗棋布般流经梓州大地。有河流,便会有渡口;有渡口,便会有水运。可以说,渡口的兴衰嬗变,见证了三台水运的历史变迁。

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古代,便捷、通达的水运,承载起了人员往来以及盐、煤、纱布、生丝、药材等物资的航运任务。而作为人员和物资集散之地的渡口,也就变得异常的热闹而繁华起来。那时的渡口,商贾云集,舟车辐辏,繁荣富庶。三台“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美誉,便当时发达的水运有关。“清流深夜渡,候吏戴星迎。两行蜡烛泪,一叶彩舟轻。”描写的就是涪江夜行,一叶彩舟停靠渡口,官吏等候相迎的情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变化,三台逐步实施“渡口桥梁化,桥梁永久化”工程,渡改路桥项目走上前台,从最初修建的木桥、石拱桥到大跨度桥梁,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加快了优质桥梁的迅速发展。自此,渡口停渡,昔日繁忙的水运渐渐衰落。

1987年,三台共有渡口42个。随着全县渡改桥项目的推进,2006年,全县渡口降至30个。到2022年12月,有渡口5处。大桥飞架,渡口式微,曾经繁华热闹的码头差不多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场景,我们也再难看到。但是,作为一方经济繁荣的见证者,作为水运发展史的见证者,渡口将以历史的方式浓墨重彩地被记载。

中河渡:位于永明乡6村,是涪江流入三台县的第一处渡口。据民国《三台县志》卷二记载:“先系舟子自渡,行人不便,民国14年梁凡久募资生息,立为义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渡工靠义地8亩维生,不收过河钱,如遇红白喜事或大形畜过渡,只给少许过河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木船1只,由私人摆渡。1962年收为水明6村集体经营。1981年10月,由村自筹1000元和国家补助700元,新造钢质渡船1只4.5吨,有渡工3人,日渡运量约200人次(摘自《三台县志》)。2005年1月至2022年12月,四川省航务管理局采取补助和地方自筹方式对中河渡渡口进行码头建设,将原来的自然码头建设成水泥码头,并建候船亭,总投资40万元。2010年1月,进行老旧船舶改造,新建钢质双机机动船渡船1艘,总投资25万元。核定船员2人,日渡运量70人。2011年7月,该渡口被三台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公益性渡口,每年财政对2名渡工给予公益性渡口渡工补贴5000元。2023年1月,建设智慧交通船载视频和码头视频。中河渡渡口渡船为私人所有。

中河渡渡口左岸码头

中河渡渡口右岸码头

中河渡渡口候船亭

中河渡渡口渡运船舶

刘营上渡:位于刘营场口傍涪江,旧称浮桥义渡,有义地100多亩、年收佃洋361元、租谷20石。据民国《三台县志》卷二记载:“水盛有舟,水落则架浮桥,渡款有常年金”。每年枯期搭浮桥,洪期拆除,有4只共约8吨的木船摆渡,雇渡夫4人,每月每人工食费一百吊,年实支洋共121元,在年收佃洋中支付,结余作维修船只和添制工属具之用,全部收支由渡船会首事经管。民国25年10月,县府奉令整理地方财政,以谋收支平衡,将全县各义渡产业一律接收后,其渡夫工食及船只培修费,县府按年支给。当时,该渡口有木船3只,渡夫3人支工食费共108元(每人每月3元)和船只培修费120元(每只4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山乡、村经营管理,到1963年,被县渡管所接收为公渡,经县人民政府批准,1982年6月1日起,恢复收过渡费,用于渡船技术改造,确保渡运安全。现该渡有机动船2只共124马力,木平船1只20吨,渡工11人,日渡运量在2000人次,年收入2.1万元,由县渡管所直接管理(摘自《三台县志》)。2007年12月,县渡管所改制,2008年1月原县渡管所职能职责划转县航务海事履行。2008年5月安装码头视频。2009年1月,刘营渡口纳入四川省重点监管渡口,并实行签单发航制度。2005年1月至2022年12月,四川省航务管理局采取补助和地方自筹方式对刘营渡口进行码头建设,将原来的自然码头建设成水泥码头,并建候船亭,总投资120万元。2011年1月,新建钢质双机机动船渡船2艘,汽车渡船1艘,平板驳船1艘,总投资140万元。核定船员5人。日渡运量420人,渡车30辆。2011年7月,该渡口被三台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公益性渡口,每年财政对5名渡工给予公益性渡口渡工补贴10000元。因刘营渡口下游渡改公路桥即将通车,故未建设智慧交通船载视频和码头视频。刘营渡渡口渡船为私人所有。

刘营渡渡口左岸码头

刘营渡渡口右岸码头

刘营渡渡口候船亭

刘营渡渡口渡运船舶

刘营渡渡口渡运船舶

刘营渡渡口渡运船舶

刘营渡渡口渡运船舶

敬家渡:位于涪江新德镇桃园村,是新德镇到长坪办事处必经之路。1950年6月土地改革,地改工作组为过河工作方便,由新德初级社安排木质船舶1艘4吨,渡工1人,均为义渡,日渡运量20人,1952年土改结束,为解决当地群众出行保留该渡口,实行以渡养渡。1978年新建木质渡船1艘,总吨8吨,配置渡工2人,日渡运量100人。1988年,购置钢质船舶1艘,总吨15吨,渡工2人,日渡运120人。2005年1月至2022年12月,四川省航务管理局采取补助和地方自筹方式对敬家渡渡口进行码头建设,将原来的自然码头建设成水泥码头,并建候船亭,总投资40万元。2010年1月进行老旧船舶改造,新建钢质双机机动船渡船1艘,总投资22万元。核定船员2人,日渡运量80人。2011年7月,该渡口被三台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公益性渡口,每年财政对2名渡工给予公益性渡口渡工补贴5000元。2023年1月,建设智慧交通船载视频和码头视频。敬家渡渡口渡船为私人所有。

敬家渡渡口左岸码头

敬家渡渡口右岸码头

敬家渡渡口候船亭

敬家渡运船舶

响滩子渡口:横跨凯江,民国时期设有义渡船1只,渡工1人,由县府财委会每月支渡工食洋3元直至新中国成立。1953年,新建木质船舶1艘,渡工1人。1980年,新建木质渡船1艘,总吨8吨,配置渡工2人,日渡运量40人。1988年,购置钢质船舶1艘,总吨15吨,渡工2人,日渡运120人。2005年1月至2022年12月,四川省航务管理局采取补助和地方自筹方式对响滩子渡渡口进行码头建设,将原来的自然码头建设成水泥码头,并建候船亭,总投资50万元。2010年1月新建钢质渡船1艘,总投资22万元。核定船员2人,日渡运量40人。2011年7月,该渡口被三台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公益性渡口,每年财政对2名渡工给予公益性渡口渡工补贴5000元。2023年1月,建设智慧交通船载视频和码头视频。响滩子渡渡口渡船为村集体所有。

响滩子渡渡口左岸码头

响滩子渡渡口右岸码头

响滩子渡渡口候船亭

响滩子渡渡口渡运船舶

太平渡:位于凯江,民国时设义渡。1964年春,三古公路建成通车后即设置汽车渡口,由县养路段直接管理。1971年冬,三古公路改从南桥经禾加至心妙乡接线通车后,太平渡汽车渡口撤销。另设置民渡,由禾加乡6村负责经营管理,现有12吨的橹船1只,渡工1人,日渡运量800人次(摘自《三台县志》)。2005年1月至2022年12月,四川省航务管理局采取补助和地方自筹方式对太平渡渡口进行码头建设,将原来的自然码头建设成水泥码头,并建候船亭,总投资50万元。2010年1月进行老旧船舶改造,新建钢质渡船1艘,总投资20万元。核定船员2人,日渡运量30人。2011年7月,该渡口被三台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公益性渡口,每年财政对2名渡工给予公益性渡口渡工补贴5000元。2023年1月,建设智慧交通船载视频和码头视频。太平渡渡口渡船为集体所有。

太平渡渡口左岸码头

太平渡渡口右岸码头

太平渡渡口候船亭

太平渡渡口渡运船舶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尹春山

供稿:三台县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